怎么看待郭德纲说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现实生活中,你是怎样做说说看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怎么看待郭德纲说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以德报怨”是一种美德。也确实是不公平的。如果当事人情愿,我们无话可说。如果当事人不情愿,我们也应该闭嘴。我们没有经历过当事人所经历的事,就没有资格对别人的处理方式指手划脚。

我有一个朋友,因计划生育,一出生便被人家抱走了,父母还收了三千元钱,但几十年后,这个朋友已经成家立业,光景还不错时,她的亲生父母找来了,要认回她。甚至要求他尽赡养老人的义务。

她没有接受,于是指责来了,不孝,无情,没人味儿,等帽子扣在了她的头上。可是从没有人一个人想过她当初在养父母家所受过的胆战心惊,如履薄冰的日子。她被抱养两年后,养母就发现怀孕了,从此,小小年纪的她,就成了一个可有可无,无人照管的孤儿,饭自己吃,觉自己睡,一直到结婚,她都是孤单的,害怕的,有着浓重的不安全感。

现在她的好日子来了,却要为她的亲生父母背上沉重的负担,这对她公平吗?而她的亲生父母当初不曾养育他,有什么资格要求她“以德报怨”呢?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人们,不曾受过她所受的苦,不曾有过她所经历的悲哀与难过,有什么资格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要求她以得抱怨呢?

我想,那些一味要求别人“以德报怨”的人,应该向那些“缺过德”“造过孽”的人宣扬一下,让他们以后给他人留一点出路。而不是单方面的要求那些受过伤害的人单方面的承受,单方面的付出。

面对“怨”,我觉得正确的方法是:那些做过缺德,无情之事者,也不能总是游离于道德谴责之外,利用某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们,单方面的索取。而那些受过伤,遭过难的人也应分清伤害是无意的,还是故意的,而不要一味沉浸在伤害之中,不必“以德报怨”,也不必“以怨报怨”。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现实生活中,你是怎样做说说看法

君子有德,绝不以怨报德,但也不必以德报怨。你伤害了我?还要我以德报怨?这明显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也不符合人道主义,我可以不怨恨你,不报复你,但你还心存幻想要我以德报怨,你是不是脑子进水了?以德报怨,就有一半的概率是纵容,一个文明社会,纵容坏人,那意味着你绝对算不上一个好人,如果不让坏人受到应有的惩罚,那只会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越来越危险,吃亏的,受害的也都是好人。所以,有怨报怨,有仇报仇,有恩报恩,你可以有仇不报,但请你不要轻易原谅一个伤害自己的坏人!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什么意思

以德报怨这个词出自《论语·宪问》,意思就是别人做了伤害了我们的事情,我们不能记恨别人,反而要对他更好。

孰不知事情往往都有两面性,我们也曾经听过农夫与蛇、东郭先生与狼等类似“以怨报德”的故事,按照上面的逻辑,对于其中的这种“怨”我们是不是还要用“德”来报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其实“以德报怨”这个词本身就是典型的断章取义,孔夫子的原话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很明显,孔夫子并不是提倡“以德报怨”,这里只是一个设问句而已,孔夫子真正提倡的应该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才符合正常的逻辑!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