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招华:和朋友吃饭时,看电视通缉令的人像自己,因何立马逃跑
发布时间: 2023-07-11

在讲解今天的主人公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件趣事。

“我的毒品不给国人消费,

只给外国人消费,

人家曾经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

我也可以用冰毒打开他们的大门。”

这是一个毒枭在被捕之后跟公安招认识说下的话。乍一听还挺有道理的,可是仔细想过来,也不能够否认他是一个贩毒的罪人的事实。

而这些话,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刘招华说出来的。他的一生格外传奇,不是生来的坏人,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他当过官参过军,有过根正苗红的经历。他下过海,从过商,手上握着巨大的财力。他走私,他贩毒,却能次次脱险,在警方的追捕之中。

一次偶然的机会,和朋友吃饭,却在电视上的通缉令中看见自己。本来是一句玩笑的话语,却让刘招华落荒逃跑?这么多年都没有被发现的他,到底是因为什么?接下来将会为大家一一解答。

1.少年的肩上应该有草长莺飞

刘招华出生在1966年,也是一个物质比较贫乏的时代。他的家庭情况也是非常的贫困,而且家里还有四个哥哥姐姐们,他是最小的那个孩子。在那个靠力气吃饭的年代,并不是因为小就会格外受到疼爱,刘招华的父母反倒更喜欢那些能为家庭出力的孩子。所以即便是作为,老来得子,刘招华也没有受到什么特别的关爱。

但是刘招华从小还是接受到了教育,刘招华学习也特别勤奋努力。步入初中之后,更加是爱上了化学这门学科。但是初中只学了一些简浅的皮毛元素,周期表之类的东西。紧接着刘招华考上了高中,他在高中更一步,深入地接触到了化学。他彻底爱上了这门学科,那如花似变的反应,那神奇的实验效果,无一不让他痴迷。

但没有办法,老天总是不爱成全人。刘招华的家里非常的贫困,念到高二的时候,因为再也交不起学费,只能辍学回家。回家之后总得找逃生机会活下去吧!他开始跟着大哥去学习汽修,老一辈的父母也觉得这是一个男孩子最有出路的方式了。可是刘招华的心里还念想着他的化学,甚至他也不愿意从事汽修这个行业。本来就不愿意干这个行业,也就没有把心思全部都投入到汽修上面,大哥,看不下去的时候对他非打即骂。更是引起了这个小小少年的逆反心理,刘招华决定离开家里,去找一条新的出路。没有钱,又没有学历的背景下,只能靠着自己的身体素质去参军了。

展开全文

经过成成筛选,刘招华正式成为了一名军人,在福州武警边防支队当兵。因为在高中念过书,刘招华也特别会为人处事,很快就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嘉奖。同时也将它作为年轻的储备干部进行培养。很快时机就成熟了,刘招华被派遣到武警福州指挥学院进行学习。刘招华仍然像在高中念书的时候一样,勤恳的学习,因为他知道这是他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出路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招华顺利在指挥学院毕业,成为了一名军队干部。

这个时候就要说到他命中该遇见的一个人,那个人叫陈道中。陈道中是刘招华负责看守的一个犯人,但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犯人。陈道中曾经也任过台湾省的检副署长。所以两个人并没有因为身份上的差距有任何的隔阂,反倒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刘招华很喜欢和他聊天,这个人的三观世界观都让他大开眼界。陈道中无意中了解到刘招华很喜欢化学,还跟他讲起了一种化学毒品冰毒。

他讲解了冰毒在二战时期的作用,甚至言语措辞之间还有赞美这一毒品的感觉。因为在台湾,冰毒并没有被归属为毒品之类,而且人们对它的需求量也非常的巨大。甚至在医疗领域也曾经应用过。甚至在陈道中出狱之后,送给了刘招华,很多麻黄碱,让他试手亲自提炼冰毒。刘招华查阅了很多书籍,凭借着自己对化学的喜爱,仅仅三个小时之内就提出了50克的冰毒,尽管含量并不是十分的纯,但也给了他足够多的自信。从此冰毒就在刘昭华的心中种下了一个小小的种子,一直在等待破土的那一天。

当上了军队的干部,刘招华的人生工作轨迹算是走上了正轨,也到了该谈恋爱的年纪了。他认识了一名女大学生叫做吴云青,在那个情窦初开的年纪,刘招华很喜欢她。可是却是因为他是军人的身份,让女方多有不满。尽管刘招华常常去见吴云青,但是吴云青仍然十分的不满意,他现在的工作。认为两人见上一面非常的不容易,而且结婚之后可能会更加的麻烦。女孩子的心思总是更加的细腻,想到了这些之后。女孩子就有了分手的打算,但是刘招华还舍不得放手,在那个爱情最纯洁的年代,他以为这个人就是他的命中注定,就是他的一辈子。于是刘招华做出了他人生中最重大的一个决定,他决定要转业。但是刘招华却选错了方法。本来还要再服役的,刘招华选择了贪污公款。他仅仅贪污了145.15元,这并不是很多的钱,因为刘招华的本意也并不在贪污公款,他仅仅是想提前转业而已。但是这样激进的方法,却让他的一生都在政治上留下了污点。

得他所愿,然后到了地方做了一名司法警察。刘招华仍然勤勤恳恳地工作,很卖力地为人民服务。甚至还荣获了三等功,优秀工作者等荣誉。但是尽管如此,他的人生已经全然发生了改变,本来有着光明的前途。却为了哄女朋友的开心,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的道路。

2. 一步错步步错

人生如棋,一子错,满盘皆输

1991年,做了一段时间司法警察的刘招华被调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上。因为他能说会道很会为人处事的性格,被派遣到了市政府做招商引资的工作。正是因为这份工作,他认识了很多来自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商人。而这些地方现在过得远比中国大陆要发达得很多,他也在他们的口中了解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而就在此刻,他发现了一个非常了不得的商机。

却不是一个什么正经的勾当,他发现国内的资源匮乏,而且汽车,家电等卖得都很贵。如果能够从香港,澳门等地运来,汽车电器在国内以低价售卖,免除海关税的话,就可以挣到一大笔钱,这种行为俗称走私。

当时的刘招华还是司法部门的一个员工,手里还有着一点权利。她借着工作的便利,成立了一家福州宏发塑胶有限公司。表面上是一个平平无奇的贩卖塑胶的公司,但实际上就是他和那些供应商走私汽车的据点。借着职责的便利,走私也变得格外的容易,甚至还打通了自己的一条走私渠道。靠着走私,刘招华是给自己赚了个盆满钵满。仅仅两年之内,他就买上了豪车,住上了别墅。这完全不像是一个为政府工作的司法人员,能够开出工资达到的生活水平。

所以在他完善了自己的一条走私渠道之后,毅然决然的辞职了。专心干起了他沿海走私的勾当。但是这种违法的行为,国家怎么可能会置之不理呢。很快国家就开始严厉打击这些沿海地带的走私行为,刘招华的走私渠道也迫不得已暂停了。那些供应商和投资人也因为害怕惹上事情,分分不与刘招华在合作。

屋漏偏逢连夜雨,刘招华开的塑胶有限公司也快要濒临倒闭了,因为国家严禁限制从国外废弃塑料进行进口。刘招华辞职了,走私干不下去了,公司也要倒闭了。那是他人生中最困苦的时期吧!

但是刘招华还有他自己最后的利用价值,那就是他手上还有一条完整的走私渠道。这也是很多人盯上的鱼肉。一个跟他仅仅有过几面之缘的人,那个人叫陈文印。开门见山地找到了刘招华,明面上是给他雪中送炭,给他提供新的商机。但其实就是相中了人家这条走私渠道。上来也没有拐弯抹角的,直接和刘招华说,跟他一起去贩卖冰毒。

再次听到冰毒这两个字,刘招华的内心一颤。多年前尘封的记忆,再一次被打开。心里埋下的那一颗小小的种子,似乎也要破土发芽的迹象。他最先开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与陈文印合作了。毕竟现在也没有什么能够干的事儿了,如果只是坐吃山空的话,你刘招华现在挥金如土的消费习惯肯定是支撑不了几年。而且加上年轻时的贫困,刘招华本人也是穷怕了,苦怕了。已经过上了更好的生活,就不能再轻易地回到以前的那种状态。

很快,他自己研究,同时他也聘请了很多有名的化学教授,共同研制冰毒。通过层层的努力,终于提出了浓度非常纯的冰毒。陈文印拿到黑市上去卖,一公斤的冰毒已经可以卖到近30万人民币了。人心都是贪恋的,甚至有的时候知道这些都是错的,但有可能抵不住金钱带来的诱惑。

看着这么多的钱,落在自己的面前,刘招华心动了。知法犯法也要迎难而上,他选择了跟陈文印一起走私冰毒。这些事情毕竟是违法的,很快就被国家知晓,并且派专员前来抓捕。司法警察首先逮捕到了陈文印,贩毒在那个时代,可是大罪。甚至可能会被判处死刑。陈文印被捕之后,他慌了。商人嘛,尤其是顶着法律风险在做买卖的商人。都是以利益和自己考虑为出发点,被抓捕之后,他就招供出来刘招华。因为如果招供出刘招华,他就可以从死刑转变成无期。为了活下去,她只能出卖这个合作伙伴。

但是刘超华也不是傻子,陈文印被捕之后,料定他可能会出卖自己。肯定不会坐在原地等待抓捕,早就裹着自己的包袱,逃之夭夭了!

但是刘招华毕竟有钱了,他不可能再过原来那种困苦的默默无名的生活。有钱了,不就是要享受吗?刘招华仍然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他还四处招惹一些小姑娘。让人家怀孕,一个接着一个换自己的伴侣。这样的生活过得十分的肆意潇洒。

但是很快,他原来积攒他的那些积蓄就要坐吃山空了。他再次走上了贩毒的老路,但是贩毒就还会被警方盯上,就会再次被抓捕。很明显,刘招华是幸运的,再次的贩毒路上,他仍然成为了警方的漏网之鱼,没有逮捕到他。

他开始变得低调一些,他刚刚只是开了一些彩票店。后来发展成了连锁的,也赚了很多钱,足够他目前的生活。钱赚得更多之后,他还是保留着一些最后的良知。他开始投资一些大学,还扶贫捐款,这样的事迹很快就上了电视。不知道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