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讲解词(南京的博物馆们(1)群龙之首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南京的博物馆们(1)群龙之首

说到南京博物馆中的老大哥,前身可以追溯到1933年的南京博物院当之无愧。蔡元培等人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如今的南京博物院占地13万平方米,馆藏数量全国前三,设有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六个专题展馆,无论藏品的数量还是质量在南京均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从正门进入,首先来到的是历史馆,总共上下两层6个展厅的“江苏古代文明展”按照时间顺序全方位展示了江苏地区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从远古时代走起,恐龙巨大的身躯占据着展厅的中心地带,四周散布着各种远古生物的骨架标本,一上来就吸引了小朋友们的注意。

石器时代的各种原始工具向我们展示着远古先人们的智慧——从学会生火和使用工具开始,人类就开启了自己的时代,与其他物种划开了明显的界限。除了原始的石器,一些制作精良的玉器引起了我的注意,比如这件玉琮就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琢玉工艺精妙绝伦的代表作,也是良渚人最富有特色的原始宗教信仰标志物。很难想象在那么原始的时代里,先人们为了制作这样的器物花费了多少努力,克服了多少困难。

青铜器时代,学会冶炼金属使得人类手中的工具得到了质的提升,各种器物也逐渐脱离了远古陶器的粗糙质朴,器型越来越优美,纹饰越来越复杂。同时这一时期各种兵器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不再是原始的械斗,锋利的金属成了嗜血的恶魔。

此处展馆的末尾有一件精妙绝伦的青铜器,名为青铜错金银立鸟几何纹壶,盖钮上立一飞鸟,盖周与足下均立三飞鸟,耳上作兽面,通体错银并镶嵌绿松。盖顶的飞鸟减轻了青铜器笨重的质感,显示出极高的艺术价值。

时间来到秦汉,汉朝对于华夏民族的意义不言而喻,电视剧《汉武大帝》里那句“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热血沸腾。前后四百年国祚为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精美文物。汉广陵王玺是考古发现的唯一一枚汉朝刘姓王金印,印面阴刻篆书“广陵王玺”四字,印纽为立龟,印主人为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九子广陵王刘荆。此印与滇王之印和倭奴王印为姊妹印,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错银铜牛灯的灯座是一俯首站立、双角上耸的黄牛。牛腹中空,背负圆形灯盘,灯盘一侧设置扁平把手,便于转动灯盘,盘上饰两片可以灵活转动的灯罩,其中一片刻镂空菱形斜方格形纹,起到散热、挡风和调光的作用。此器物为汉代青铜灯具中实用、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顶尖之作。

汉代王公贵族们的葬礼也是极尽奢华,现藏的这件银缕玉衣是国第一件经考古发掘、复原且品相完好的汉代银缕玉衣,1970年出土于徐州市东汉彭城王刘恭后裔的墓中。玉衣全长1.70米,玉片2600余块,银丝约800克。展柜旁边的“黄肠题凑”模型则是帝王一级才能使用的椁室。所谓“黄肠”,因所用木材均为剥去树皮的柏木枋,以木色淡黄而得名;所谓“题凑”, 因其结构上层层平铺、叠垒,一般不用榫卯;“木头皆内向”,枋木全与同侧椁室壁板垂直而得名。

秦汉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六朝博物馆内有着更好的展示,因此我的脚步稍微加快了些,不过其中一件展品还是吸引了我的眼球——西晋时期的青瓷神兽尊。这件器物造型呈梨式,腹部堆塑神兽,双目突兀,瞠目仰鼻,口含圆珠,神态惊人。全身刻满纹饰,造型独特而又具有西晋瓷器的典型特征。虽然是件随葬品,但从我的角度看竟然有一丝诙谐的效果。

转到另一展厅,来到了中国历史上另一个伟大的朝代——唐朝。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繁荣的时代使得盛唐的文物也显得格外雍容华丽。其中,唐三彩在中国瓷器的制造工艺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展厅开端便是左右两座颇具异域特色的三彩骆驼,另一件三彩鱼瓶也是十分逼真,瓶通体成鱼形,鱼口为瓶口,鱼双脊为瓶双系,有小口可系绳。鱼目、鱼鳞刻划逼真,并以黄、绿、褐三色相间浸润。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瓷器珍品。

紧跟着唐朝之后的宋,白地黑花开光童子莲雁纹瓷枕和白釉黑花瓷镜盒令我驻足许久。瓷枕上面刻画的童子活泼可爱,极富喜庆气氛;镜盒盖上绘水池,莲花纹,中心书“镜盒”两字。腹部绘卷草纹,盒身圆盘形。这种在器物上标明用途的产品较为少见。

时间已经不知不觉来到了明朝,中华门外的大报恩寺可以说是南京一座地标性的古建筑,同时也是一座宗教气氛浓厚的建筑,最早为明成祖朱棣所建。南京博物院与南京市博物馆中均藏有大报恩寺琉璃塔的拱门复原件,博物院所藏这件为琉璃塔的一套备用构件复原而成。门券上的形象为藏传佛教密宗所特有的发项装饰,门顶端高举着神态威武的金翅大鹏鸟,两侧对称设置龙女、摩羯鱼、狮羊立兽、白象王等神像和神兽。仅由这一拱门就不难想象当时的琉璃塔是何等的金碧辉煌,雄伟壮观。

一路走来,仿佛走过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变幻。南京博物院藏品之丰富远超我的想象,仅仅是历史馆一处没有几个小时是不能走完的,而且仅仅是上面这些图片完全无法体会出亲临其境所带来的那种震撼。

从历史馆出来,紧接着的是数字馆,这里突破了“展柜和展板为主”的传统展陈方式,采取了错层交叠的空间构建手段,将空间、装饰及数字内容结合起来,营造立体丰富的展示环境,用抽象概念辅以历史事实的表现方式诠释了中华文明发展历程。

再往前走,便是南京博物院相比其他博物馆最大的特色所在。整个展区就是复现了一处民国欧式的建筑街景,浓缩展示着当时城市生活景象。天空、道路、街灯及附属设施一应俱全,营造出真实历史氛围。总体风格复古怀旧。街道上的邮局、火车站、理发店、中药铺、书店、银楼等均可进入,近距离地感受真实的民国街景,真实的民国物件,体味真实的民国城市风貌。

从地下人头攒动的民国馆出来,本来可以直上二楼到艺术馆的,但近期艺术馆、博爱馆均闭馆整修,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旁边有一条长廊通往特展馆大厅,视野一下子宽阔起来。虽说是一个普通的大厅,但抬头望向顶层,还是被这里的建筑风格所震撼到了。米色的砖墙点缀上古朴的红色,显得格外的宁静淡雅。

在特展馆的一层有一个镇馆之宝展厅,据说南京博物院最为珍贵的镇馆之宝会在这里轮流展出,错过一个就得等整个循环过后才能再睹真容。本次展出的是明宣德年间所制青花寿山福海纹瓷炉。青花瓷一般都是白底蓝花,而青花寿山福海纹炉作为官窑大器,不吝材料,以费料费时的十分少见的蓝底白花来表现。器物外壁满绘汹涌波涛,并在下腹部加绘山峦叠嶂,寓寿山福海之意。寿山福海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波涛汹涌的水纹是永宣青花的纹饰特点,该器物是明清宫廷祭祀中必不可少的重器。

特展馆相比历史馆,展馆与展品的密度要小不少,但精彩程度也是毫不逊色。譬如这件金观音菩萨立像,由乾隆督造,佛身与莲座皆装饰华丽,嵌珍珠宝石,雍容华贵,尽显皇家气派。通常而言纯金佛像多是小型的,但这座金观音菩萨立像却连圆形底座也是纯金打造,即便在清宫中也实属罕见。乾隆年间凭借朝廷的雄厚财力,由大喇嘛的指导和各族工匠的精工细作,使清代宫廷造像工艺水平达到18世纪藏佛艺术的最高峰。

再譬如这件铜镀金仙鹤时乐钟,启动机械系统后,仙鹤展翅,小鸟嬉戏,用西洋的装饰手法表现中国传统题材,是广州钟表的代表。没有来过这个展厅之前,我不曾想到钟表也能做的如此华美精巧。

南京博物院早已是名声在外,我也是多次前来,并且每次都有新发现,每次都能找到新的惊喜。作为现今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南京博物院馆藏之丰富超乎想象。如果是第一次来的话,即使是走马观花也要大半天的时间,要是想细细观赏的话,怕是要像我这样多来几次了。总结来说,南京博物院对得起它的盛名,也担的起南京这座历史名城所有博物馆之首的担子。非要说一些不足的话,我感觉或许是建造时间比较早的缘故,相比一些最近新建的博物馆,在展览形式上还是略显传统,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总之,这座博物馆,值得每一个热爱历史的游人前来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