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出自哪里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出自哪里

出自《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原文: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译文:兵之用武器,是不祥之物,人人都厌恶它,所以有“道”行的人都不会去使用它。君子都是以左面为贵,用兵时都已右边为贵。兵之用武器是不祥之器,非君子所用之器,只有在万不得已之时使用,使用也要淡然处之适可而止,达到目的即可。即使胜利了也不要沾沾自喜,沾沾自喜的意者其喜欢杀人。沾沾自喜乐杀人者,就不能再天下取得真正的成功。吉祥的事情以左面为上,凶恶的事情以右边为上,偏将军做站之时居左,上将军做站之时居右,这里言意就是要把战争当作丧事来看。杀人众多,要以悲哀的心情去叼念他们,即使是打了胜仗,也要以丧事出来处理。

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又名《老子》,是春秋时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德经》在前是谓先修自身心意,后《道经》是谓以身心精进,在体悟道之所传。

老子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老子有两个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莱子。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老聃曾担任守藏史(藏书室室长)。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到了唐朝武宗时期老子被定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但是早期的道士认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原文:
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译文:
兵器,是个不祥之物,大家都讨厌它,有道德修养的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用它的。

君子的日常礼仪,以左边为大、为尊贵,而用兵打仗,却是以右边为大。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左边属阳,是正念,是光明,以仁政治国;右边属阴,打仗的时候,非用“阴谋”不可,不用阴谋诡计不足以取胜。

使用不祥之物的兵器,并非是君子所乐意见到的,只是不得已而为之,即使用了,也要适可而止,淡然处之。

用兵器、用武力打了胜仗,也不要骄傲,不要自鸣得意,因为有战争就会有人牺牲,死了那么多的人,你还高兴,那说明你喜欢杀人。

一个喜欢杀人的人,终归是要失败的,所以,不可能得志于天下。

一般来说,吉祥、喜庆的事,以左边为上,凶丧的事,以右方为上。

偏将军居于左边,上将军居于右边,这样就符合以丧礼仪式,来处理用兵打仗的事情。

战争中,因为用兵器,死了很多人,要用哀痛的心情,悼念他们为此付出了生命;即使打了胜仗以后,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去对待那些因为战争死的人,无论是自己这一方,还是敌对的一方。

佳兵者不详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是什么意思

老子的话告诉我们,圣人之用武,非已之愿而实为忘身家而抱国情!个人的生与死系于国家的存与亡,国在人在,国亡人亡,佳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老子的无为而治,老子的蔑武尚文也有奋而跃起的时候,当圣人拿起兵器的时候,预示着一个国家正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

读《道德经》第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

文/衣者郭郭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武力是不吉利的东西,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悟“道”的人不接纳它。

君子平时重视左方,使用武力时就重视右方。

武力是不吉利的东西,不是君子的工具,如果不得已要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

胜利了不要得意,如果得意,就是喜欢杀人。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在天下得到成功。

吉庆的事以左方为上,凶丧的事以右方为上。副将军站在左边,上将军站在右边。这是说,作战要依丧礼来处置。

杀人众多,要以悲哀的心情来看待,战胜要依丧礼来处置。

老子在本章中继续表达他的反战思想,谈的仍然是战争。老子两次提到以“丧礼处之”,表明战争即丧事,即使打胜仗照样是用丧事来处理,意义非常深远,因为打仗没有真正的赢家。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是什么意思

直译:尖兵利器是不祥和的东西,不是君子应该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才会使用它。

战争不是好的的东西代表着灾难和不祥,不是有君子之风的君主所使用的东西,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自保反抗侵略而使用的力量。武力不是吉祥的东西,不是君子应该崇尚的东西,只有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才去使用它,淡泊宁静才是高尚的。为墨家思想 ,反对所有主动的战争。

出处:

《老子》第三十一篇

【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