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喜欢的人做同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为什么同桌特别容易相互喜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和喜欢的人做同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喜欢同桌很久了,最开始是因为每天上学路上都会遇到,然后慢慢的有了交往,直到后来学校开始晚自习,因为前桌没来,我就愉快地坐到前面成了他的后桌。每次晚自习,不懂的就问他,不会的都抄他,很多时候背别人说你们有戏真的是蛮开心的。

期中考后换位置,因为我语文好而他数学好所以老师把我们调到一起互补。第一个晚自习,唧唧喳喳的聊着天,还是那样,我不会的数学问他,他不会的作文问我,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和谐到我几度以为我俩很久了。老师最后还是来提醒我们说话小声点,别让其他人以为你俩在干嘛。。其实我很想说,老师你想哪呢。。

慢慢的坐久了,我们也越来越熟,或许彼此之间也是有好感的吧,上数学课他给我讲题,英语抽背死命给我透露,语文卷子一发下来就急着和我对答案,总喜欢叫我小傻逼,看我跑完八百米来关心我,怕我犯低血糖给我带巧克力,天天一起逛食堂放学一起走,看我哭总是来拍拍我的背说再哭打你哦,还总爱摸摸我的头发说你是笨蛋吗,很多人知道我以前的男神在隔壁班,每次看到都有很多人叫我,他总默默地离开,甚至有时候会在我以前男神生日我送礼物时说哎你这个人呐。。。

有一次啊,老师奖励我们看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一直以来感性的我最后还是忍不住哭了,周围的人都在说老班长哭了,哦我以前是班长,然后他就当着所有人的面,给我披上校服,因为那时候挺冷的,我把外套脱了放家里忘记带过来,又因为哭所以怪冷的,他给我披上衣服后又特别温柔的拍着我的背说别哭了啦,嗯?怎么一直哭啊,对眼睛不好啦。唉要不,我的肩膀借你。全班都特别安静,最后我还是无视了所有人怪异的眼神,抽搐中靠上他的肩。之后下课,一堆人围住了我们,就因为这件事,各种传闻遍布了我的耳,尴尬的看向他,他竟然直接拉着我的手冲出重围,直奔食堂去了嘿嘿。

和他真的是很好啊,QQ上全是大火苗大轮船之类的,渐渐的每天晚上都会说晚安,看他熬夜了就心疼最后还是说了我陪你,凌晨一点半还在学习写作业,所有人都睡了,或者说所有人都还没动过作业,我们就写完了,空间你一句我一句,最后还明目张胆的发晚安,被一群人说虐狗。情人节还送了巧克力,真是特别甜啊。双方的妈妈都认识啊,阿姨很喜欢我呢,感觉怪怪的,因为这还被我闺蜜调侃过。

然而, 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可却都在老师的一声换座位后灰飞烟灭。上数学课没人给我讲题了,考完数学没人和我抱怨跟我炫了,测英语之前没人和我说无所畏惧了,讲英语报没人和我嘚瑟了,上英语课没人和我讲公式了,不会读的单词没人教我了,忘了的句型没人告诉我了。。。。。

没人让我炫耀语文成绩了,没人问我作文怎么写了,没人无语我了,没人再说我要听他的话了,没人喊我上音乐课了,没人让我哭让我笑了,没人在上生物课的时候用密集的细胞图唬我了,没人拍拍我的肩说这题是不是错了,没人再说你是有毒诶,没人再给我一个眼神让我自己体会了,没有人,没了。。。

换完位置我趴在桌子上眼泪都快出来了,一个他和我的朋友看到了问他我怎么了,他关心地看过来,皱了皱眉,我的眼泪瞬间就下来了,只能转过头不忍对上他的眸。

我也曾为他深夜哭到发抖啊,可所有的美好都是曾经不是吗。

他是我青春里的光,或许还在发亮,可却真的是变淡了。

我们还是我们,可我们已不是我们。

或许我们现在依然很好,可我再也不能借着同桌的名义享有他的一切。


为什么同桌特别容易相互喜欢

我是林珊,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少年心灵成长辅导师,注册OH卡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星级咨询师,“童心理”讲师


同桌总是“在那里”—— 陪伴与支持

无论你的状态好坏,你考了第几名,上课做了什么小动作,什么时候最紧张,偷偷喜欢谁,Ta都看在眼里,不论Ta给你怎样的回应,同桌的Ta总是“在那里”。你们相互熟悉,你们都能预知彼此对某事的反应是怎样的。这种稳定又亲密的关系,只有在同桌之间才会发生。

幸运的话,同桌的Ta是你的好队友,当老师提问开小差的你,Ta偷偷给你提示;当你的作业不会做,教你做甚至借你抄;帮你传纸条给好朋友……Ta为你“撑腰”,像是一个稳固的情感基地。根据心理学家们的研究表明,人们对于支持性事件和关系的记忆能引发深刻的感激之情。有时候,支持成为长期的依恋关系或者友谊的基础。

假如你们是“死对头”,一言不合就划“三八”线,互不搭理,胳膊一旦越界,同桌就拿笔尖伺候。气愤地想着为什么老师将两个水火不相容的人安排在同桌呢?其实彼此在乎的两人才会如此警惕对方的一言一行呀!何况青春期的男生往往不懂得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可能以对抗或欺负的行为来掩盖心底的喜欢。

同桌是你的知音——理解和分享

你和同桌的距离是全班同学中距离最近的,从几乎一样的角度看老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与同桌接收到的信息有惊人的相似性,你们有共同的笑点和盲点,又有各自的朋友和其它的信息来源,说不完的话。当信息碰撞时,冒出拥有同样心情的欣慰,也有分享资源的乐趣。被理解的感觉和分享的快乐,正是人们彼此之间所需要的关键因素。

长大以后,很多人已很难再找到当年和同桌那种不用言语,只需一个眼神,“你懂得”的默契。和同桌因为某一个动作而笑得前仰后合引众人侧目, 很可能成为成长历程中最有意思的经历之一。 这样的情感共鸣带来的欢乐程度非其它关系能媲美。 就算没有过这种激动人心的时刻,时不时产生的共鸣或异见。假如你是独生子女,对于此可能很有感触,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没有兄弟姐妹的缺憾。

从同桌身上看到自己——确认自我价值

期望在他人身上看到自己影子的需要,在青春期达到顶点。每每发现同桌也有和你类似的感受,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和茫然,你不是孤单地走在成长路上。在发展自我的过程中有不少新的发现,甚至令自己害怕的部分,然后发现同桌也是这样的,真是莫大的安慰。假如同桌的眼里充满了对你的欣赏,你的心中有没有窃喜?

青春期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阶段,个体努力想要了解自己,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整合起来,逐渐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思考人生常常出现在这个阶段,对自身的关注十分敏感,探索“我是谁”、“我何去何从”这类的问题。

同桌间的亲密距离让你重视对方对你的看法,当相互欣赏、相互关心的时刻不断欢喜的感觉慢慢地累积变成了喜欢。换言之,你喜欢同桌,是因为你喜欢同桌喜欢你,你喜欢自己被欣赏,被肯定,而且你喜欢同桌的特质其实你也有,更了解自己是怎样的人。

总而言之,在个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同桌是个相当重要的角色,Ta是除了兄弟姐妹以外和你空间距离上最近的人,经过长时间相处,你们相互熟悉、支持、理解、分享、争吵,在对方身上看见自己的影子,在十分需要自我肯定的阶段,有很大几率会相互喜欢,进而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对于他人是有意义有价值的,真是令人欢欣鼓舞!


作者简介:
林珊
一位热爱生活,亲切温暖的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少年心灵成长辅导师,注册OH卡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星级咨询师,“童心理”讲师
咨询领域:婚恋情感、情绪困扰、亲子关系、社交职场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欢迎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你还记得同桌的他(她)吗

我姓黎我的同桌姓李,普通活同音:,我们同在桂平一中读初中,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