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是做什么(产品经理需要的能力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产品经理需要的能力是什么

1、行业融入:对行业链条有清晰认识,产品在行业中处于哪一环,产生怎样的价值,竞争对手产品相比较如何等等。

2、关联知识,所负责的是产品那一模块,模块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比如做结算需要了解财物相关知识,做招聘需要了解人力资源相关知识等等。

3、专业设计能力,深挖用户需求,根据用户使用场景,设计出满足甚至超越用户需求的产品。

4、数据分析,设计产品数据指标体系,用以反映产品健康特征,产品上线后需要基于数据分析,来判断产品情况,有针对性的改进产品。

5、项目管理能力,对产品规划,日程安排,资源整合,人员协调安排等有清晰规划及整合,顺利达成项目目标。

6、思考学习能力,产品经理没有专门课程,而产品本身又需要不断的更新迭代,所以需要时刻根据市场和用户需求,学习思考产品发展方向,完善产品。

产品经理30w年薪是什么水平

首先,恭喜题主入坑互联网行业,996、快节奏、敏捷、扁平化等标签扑面而来。其次,先不说30W是什么水平,我想题主个人对这个薪资还是满意的吧?如果满意那么恭喜你找到了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带着这份心情,题主一定饱含激情与动力投身到这份事业当中。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出发点。最后我们再聊聊30W是什么水平。

如果总包30W折算到每个月是25K,定岗为高级,对应阿里P5级别。也是一般互联网企业中人员占比最多的一个岗位。但是不代表你能拿到30w的年薪就代表你有阿里高级的水平。

个人之前公司完全参考阿里的职级体系给员工评级,P5:25K上下浮动,P6(M1):30K上下浮动,P7:40K上下浮动,大多数员工从P6上P7很困难,基本上都会给M2(技术经理岗),月薪在35K左右,然后是14~15薪资,基本上对标了阿里的职级体系,但是你要问这些人的水平能达到阿里的P6或者P7么?达不到的,降一个级别差不多,即P6对标阿里P5。

但是,30W一定是一个门槛,什么门槛?继续追求高薪的门槛!在这个级别开始独立负责一些事情,独立设计一个产品功能模块,再有机会独立负责一个APP或者项目的整体交互设计。这个过程中你会学习到很多,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的。这个时候你的视野也开阔了,如果平台够好,不小心搞了一个成功的产品,你的底气将会更足,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才30w年薪,你会发现各大招聘网站上年薪40w、50w的岗位都适合你,你都有勇气去试一试。

所以现在的你是中高级产品经理,唯一要做的就是带着激情做好自己的每一款功能设计,做好每一件事情,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高薪之路才刚刚开始!

产品经理是做什么的

分享下鹅厂产品经理@xingtan 取得3 年 3 款产品百万级增长工作中的一些实际案例。

做增长工作数年,从工具产品、内容产品再到社交产品,最终都收获了百万级的增长。这个过程中我深感增长方法之可拓展性:无论是做什么产品,都离不开做留存、做规模、做营收;通过增长这套科学的方法,我们可以快速抓住关键点,并且高容错地落地。本文会通过实战案例剖析相关方法论,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

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

1、我的增长通用方法论 — 如何确认核心增长点?如何输出关键增长策略?如何进行规模化增长?

2、我的增长实验案例 — 如何进行 AB 实验验证?以随手记、哔哩哔哩漫画、水印相机等产品为案例进行分享

3、我对产品增长的一些思考

一、我的增长通用方法论

通过我的增长工作经历,我会提出:一种视角两个模型渠道三步 的方法论,能够快速对一个产品进行拆解分析,提出策略方案,完成增长。在陈述方法论时,我也会结合相关产品案例背景,方便大家理解。

1、如何确认核心增长点:透过定性结合定量的视角,精准界定核心增长点

以随手记为案例:随手记是一款个人记账理财的 APP,通过对日常支出、收入的记录,完成对自己财物状态的了解。

随手记当时状态: 1、早期独角兽,但随着记账理财类应用新进者如雨后春笋般冒

出,流失快速加大; 2、产品问题:反人性的工具产品,用户无法坚持,难以养成习惯,留存、活跃低。

随手记的增长目标: 如何提升记账用户的留存和活跃

1)绘制用户旅程图 + 结合数据分析 = 洞察关键问题

2)梳理流量漏斗模型,量化关键增长参数和增长问题

(因随手记流量漏斗模型时间久远未找到,用美颜相机的案例替代)

通过定性结合定量的分析可以发现随手记当前核心问题是:

1、新用户不能马上感知到记账价值,导致激活率低;

2、新用户不能马上熟悉操作,导致长期留存低;

3、新用户熟悉操作后,不能使用户养成记账习惯,导致快速流失;

4、量化产品目标后,梳理流量漏斗模型有明显低于预期的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需要把定性和定量结合为一种视角来看,当下用户的心理状态,在数据表现是什么?我需要做什么事情改变用户的心理状态,才能得到数据提升,该方法后续我还应用在了多款产品的分析中,比如 QQ 自习室:

在完成核心增长点定位后,下一步重点是以什么方法输出对应增长策略?

2、如何输出关键增长策略:活用模型建立策略假说,滚动实验验证假设

1)新用户模型的应用案例 — 以随手记为案例

在建立新用户分群时,有一个前提条件:当用户下载/打开产品,我们默认用户是有记账需求的,只是根据当前用户状态,可以拆分成不同类型的用户群体;而新用户的大策略方向是重转化-aha 时刻,根据新用户体验模型:转化 = 欲望 - 摩擦;我们可以把新用户可以分为四类象限用户以及输出对应策略:

2)老用户模型的应用案例 — 以QQ 自习室为案例

针对老用户,关键是如何让用户更高频更长期的使用产品,所以我常使用的模型是: B(行为)= M(动机)* A(能力)* T(触发)

以下是针对 QQ 自习室,结合模型提出的策略假说:

通过上瘾模型,可以梳理清楚自习室用户的留存增长链路:首先针对自习室的自习目标用户通过红点、服务号、运营活动触发,让用户产生首次/再次自习的意愿;当用户进入自习室产品页面后,通过房间分发策略(好友/学伴/学习小组...)找到合适的自习室进行转化;在用户进入自习房间后,通过自习工具(氛围/陪伴/安全...)促使用户开始自习;最后在用户自习结束后有成就、有沉淀;通过上瘾模型的闭环让用户在下次自习需求产生时,自动想到 QQ 自习室。

在进行增长策略输出时,通过新老用户模型拆解和假说,可以让我们在设计增长策略时候,考虑问题链路更加全面和完整,最终通过成本和收益预估进行上线的优先级排序。

在产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