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真经名句(关于大自然的诗句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关于大自然的诗句

1、《春日》

【作者】朱熹 【朝代】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白话翻译: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2、《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话翻译:

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白话翻译: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4、《江雪》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白话翻译:

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

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5、《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朝代】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白话翻译: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文子的名言

文子的主要著作《文子》(《通玄真经》)中有很多名言名句,被后世的著作所吸收承袭,从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人莫鉴于流潦而鉴于止水,以其清且静也。】
《庄子·德充符》:“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故仁莫大于爱人,智莫大于知人。】
《论语》:“仁者爱人。”文子是老子弟子,当与孔子同时,而《论语》是孔子弟子集孔子语而成,若《文子》为文子本人所著,则“仁莫大于爱人”早于《论语》“仁者爱人”。按,汉墓中与《文子》同时出土亦有《论语》残简。
【善游者溺,善骑者坠,各以所好,反自为祸。】
《淮南子·原道训》引用为:“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
孙思邈《千金要方》转用为:“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良弓藏,功成名遂身退,天道然也。】
《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混混之水浊,可以濯吾足乎?泠泠之水清,可以濯吾缨乎?】
《史记》载屈原遇渔父,有歌曰:“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矢之疾,不过二里;跬步不休,跛鳖千里;累块不止,丘山从成;临河欲鱼,不若归而结网……
【山致其高而云雨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而德泽流焉。】
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汉书》:“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皆出其后。
【古往今来谓之宙,上下四方谓之宇。】
据出土竹简,改“老子曰”为“文子曰”,则此语出自文子本人,而世传《尸子》有“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之语。尸子为战国时人,晚于文子。则最早阐述“宇宙”者,当为文子。另外与尸子同时并且早于尸子的还有庄子,亦有“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庄子·齐物论》:“奚旁日月,挟宇宙?”最早使用了“宇宙”一词)《淮南子·齐俗论》引用《文子》此语,而改为“往古来今谓之宙,天地上下谓之宇”。
【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并覆,非正平无以制断。】
《淮南子·主术训》引用了《文子》,改为“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增加了一句“非慈厚无以怀众”。到了三国时,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再次抄用,改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乘舆马者,不劳而致千里;乘舟楫者,不游而济江海。】
荀子在《劝学》篇有“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而文子早于荀子。
【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基也,故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理,中用人力。】
《淮南子·主术训》引用此语,略有改动:“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是故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
【是以圣人之道,宽而栗,严而温,柔而直,猛而仁。】
《淮南子·氾论训》按原文引用。
【学而不厌,所以治身也;教而不倦,所以治民也,贤师良友,舍而为非者寡矣。】
《论语·述而》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句。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淮南子·氾论训》抄用为“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改“俗”为“旧”。
【今为学者,循先袭业,握篇籍,守文法,欲以为治,犹持方枘而内圆凿也,欲得宜适亦难矣。】
此乃成语“方枘圆凿”最原始出处。而宋玉《九辨》:“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晚于《文子》。
【故扬汤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本者,去火而已。此为成语“扬汤止沸”最早出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三国志·魏书·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焦烂。”
【衰世之主……构木为台,焚林而畋,竭泽而渔,积壤而丘处。】
此即成语“竭泽而渔”最早出处。随后有《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再后来有《淮南子·本经训》,引用《文子》原文。
注:【】内为《文子》原文。

有关曹丕的名句

1、上山采薇,薄暮苦饥。溪谷多风,霜露沾衣。野雉群雊,猴猿相追。

还望故乡,郁何垒垒。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随波转薄,有似客游。策我良马,被我轻裘。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善哉行》

2、经国起个后大业,不朽起个后盛都士十大第

3、孤有陈过么,美人,葡萄。

孤不去上朝。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