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图拼音法的优势在哪?发音法能不能治好口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音图拼音法的优势在哪

音图拼音法主要是音图拼音英语词汇拼读能力训练专家系统(课程+训练),通过音图拼音法及互联网的技术让所有的中国学习者都能像学拼音一样轻松突破英语词汇难关。1.科学智能系统保障学习效果,无论名师还是外教,学到才重要2.省时省钱,平均50课时突破英语词汇,重复或延长学习时间费用不增加;3.掌握方法,具备良好的生词自学能力,变知识学习为能力应用,越用能力越强。

发音法能不能治好口吃

谢邀,题主你好,我是口吃矫正师汪立彬,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

发音法能不能治好口吃?发音法,针对小孩子口吃还是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成人口吃者来说发音法并没有多大的用。成人口吃问题是出现在语言上,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心理,所以发音法并没有多大的用处,成人口吃应该以心理为主,语言为辅,如果口吃现象比较多的话,可加以发音来改掉口吃现象,但是发音法必须是在心理课程的基础上练习。

多年来,很多的矫正机构采用发音法治口吃。其思路是,用发音法说话,消除口吃现象,久而久之,形成不口吃的发音习惯,达到不口吃的目的。但无数口吃患者的矫治实践告诉我们,用发音法说话,最终不能矫治口吃,反复是必然的。

我们知道,口吃是人人都有的正常现象,正如张景晖前辈所说“人是口吃之器”。无条件刺激导致的神经中枢与发音器官的不协调,进而产生口吃现象,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

那么,为什么人人都有口吃现象,但绝大多数人仍然是正常人,只有极少数人成为口吃患者呢?是认知使然。试想,如果认为口吃是人人都有的正常现象,对发生的口吃现象不介意、不纠结,怎么会成为口吃病患者呢?只有哪些对偶然的口吃现象,认为不正常,而耿耿于怀,感到丢人现眼,并造成心理障碍,以后每遇相似情景,就会条件反射地发生口吃,才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口吃患者。可见,由认知错误带来的心理障碍才是口吃病的的根本。

所以,单纯的去练习发音法是治不好口吃的。口吃病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并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的明白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给我留言或私信我,咱们进一步沟通。

汉字读音声调是怎么确定的

关于汉语声调

众所周知,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普通话有4个声调,汉语方言中最多的有13个声调。据学者调查有两个地方有13个声调,分别是江西进贤和广西博白。现在想想四个声调已经让人头大了,13个声调确实不敢想象。汉语方言的声调数量分布呈现由南到北逐渐减少的趋势。

按照王力先生的说法,上古声调系统有长平、短平、长入和短入四个。后来这些声调不断演变分别演变为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汉语的声调系统还是比较稳定的,基本为平、上、去、入四大类。

语言学家王力

四声说的起源及演变

关于汉语声调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梁,沈约、谢朓等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说法。沈约等人提出了四声说: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平、上、去、入这几个字也是这四个声调的代表字,“上”在这里读shǎnɡ,而非shànɡ,之所以这样命名,大概四声的调值特征与四字的词义也比较相关。

沈约

从中古起,即大概汉代以后宋以前这段时间,声调发展到现代汉语普通话依然是四个声调。不过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一声、二声、三声、四声。声调的发展变化如下图:

以上声调发展图比较清晰,其他不明确概念可以自行百度,比如清、浊、全浊、次浊等等。这里不再一一说明。

上图告诉我们普通话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的来源,阴平主要源于古全清平声、清音的入声;阳平浊音平、全浊入和清入声;上声源于古上声和清音的入声;去声则比较复杂,包括全浊上、古去声、次浊入声以及清音的入声。

古今声调描述及现代调值确立

最后我们说说四声调值的确定,目前我们都知道汉语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调值分别为55、35、214、51。当然这是现代人借助科学实验的方法给出的可以度量的调值,古代人则不同了,只能借助语言来描述。如唐朝的处忠和尚这样描述四声:

平声哀而安,

上声厉而举,

去声清而远,

入声直而促。

后来《康熙字典》又对四声进行了语言上的描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到了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者们开始对汉语声调进行调值的描写和确立。最先开始对汉语调值描写的是白涤洲,1934年他参照刘复的《四声实验录》的方法,对北京话调值进行了确立,采用了五度调值法。图示如下:

55 为不升不降,高平调;35 从中间起升,为高升调;214 则是先降后升,为降升调;51 从最高回到最低,为全降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