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李商隐(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为何不是东窗、南窗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为何不是东窗、南窗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字义山,号称玉溪先生,怀州河内人氏,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很多,《夜雨寄北》就是其中一首。《夜雨寄北》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为何不是东窗或者南窗呢?其实当你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就什么都会明白了,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释文: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还没有确定呢,今晚巴山的雨下得很大,把整个秋池都涨满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和你秉烛夜谈,一起诉说巴山雨夜的思念之情。

以上就是《夜雨寄北》的白话文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与你秉烛夜谈”。“西窗”指的是夜已经深了,蜡烛已经烧了很久了,需要剪掉已经烧过了的烛芯。

我们都知道太阳和月亮都是从东边升起来西边落下去的,从“东窗”才可以看见升起来的太阳和月亮,“西窗”只能看见落下去的太阳和月亮,所以古代的诗人都常用“西窗”来形容“夕阳”、“月过中天”或者“深夜”,李商隐也不例外,他把“秉烛夜谈”巧妙地运用“剪西窗烛”来形容,这样更加能够体现《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诗意和雅韵。

经过这一番解释,现在大家应该都知道“何当共剪西窗烛”为什么不能用“东窗”或者“南窗”了吧?

唐诗《夜雨寄北》,为什么叫寄北

唐诗(作者李商隐)的原版写的是《夜雨寄内》寄内大家都明白,是李寄给内人(夫人)的,随着岁月变迁、作品的更改,就变成了《夜雨寄北》这就是寄往北方的好友了。回答完毕

李商隐《夜雨寄北》,到底是写给妻子的,还是写给友人

夜雨寄北,明显是写给友人,不可能是给妻子为何非往他妻子身上强行解读

李商隐属正常人类,有些人总爱强行矫情,过度解读李商隐,整的李商隐都不知往哪寄了。你觉得李商隐写给老婆,那就请推翻我的观点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丨李商隐—夜雨寄北


1.写作北背景

李商隐851年秋去巴蜀梓州,做柳仲郢幕府,共4年。夜雨寄北就是此阶段所写,这点没异议。因此,诗作时间点至少851年秋天起。

李商隐妻王氏,于851年春夏病逝。李商隐岳父王茂元,病逝时官任河阳军节度使,死后被追为司徒。王茂元这地位,其女儿亡故时间定不会错。

李商隐写夜雨寄北时,妻子至少已亡故几个月。还什么“君问归期”?咋问?归哪?地下叙话


2.夜雨寄北推敲


君问归期未有期丨

这句类似起兴,你或说其实没人问他。李商隐此时父母、恩师、岳父、妻子都死了,孤独李商隐远赴巴蜀,“君问”可能性极大

亲友挂念,写信问候很正常,谁还没几个好友,何况李商隐?这比穿越“妻问”自然合理的多。

巴山夜雨涨秋池丨无非孤独思念,略过。


何当共剪西窗烛丨

意即秉烛长谈,没人规定共剪西窗烛必须是夫妻夜话。知己老友促膝叙旧夜话,古今常有。

温庭筠和李商隐同受朋党之争排挤,李商隐巴蜀时曾写过3首诗赠温君。是不是给温庭筠呢



却话巴山夜雨时丨

最后这句,暴露了李商隐不可能是写给妻子。

李商隐一直受累于仕途,夫妻不到12年聚少离多。妻子患病一直不好,李商隐疏于照顾。后,李商隐没再娶很显然李商隐对妻子非常愧疚

李商隐若写给妻子,会想什么?父母、岳父都不在了,老婆病重,孩子年幼,自己远在巴蜀,妻儿死活不知...李商隐完全不想这些,诗中却说“宝宝啊,等我回来咱秉烛长谈巴蜀那个山,那个水,那个夜,那个雨,还有浪漫的那个我哟...”


有人说李商隐玩人鬼情未了他不也会想起妻子最后的凄凉?想起妻子30多岁就香消玉殒的心痛?李商隐难道不该无限伤情、心碎如巴蜀夜雨?

诗中却只字不提,竟一门心思跟老婆分享自己孤独?他回去不该急着先问老婆这几年怎么过的?他的心到底在哪边?李商隐疯了么?

也别说李商隐不知妻子过世,妻病子幼,李商隐一走几个月连个电话不给家里,谁信?


他老婆才死不久,想起不应沉痛?竟然缠绵?哪里读出来的缠绵?是李商隐写,就得缠绵?

那些说李商隐写给妻子的,请你反驳我对“却话巴山夜雨时”那段分析。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为什么不是东窗、南窗或北窗

谢伤心望帝的邀请。要回答你提出的问题真的感觉不是十分容易。为什么?这要从风水学和典故等多个角度出发来解答。

古人是十分相信风水学的,认为住宅的走向是坐北朝南最为吉利。第一、有和皇家宫苑相同的朝向,皇家的宫苑都是坐北朝南的;第二、我国处于北半球,特别是北方地区,到了冬天,朝南的宅基方向肯定最暖和。又不像今天,人口众多,能有一片庄基地就不错了,还敢乱挑剔?

从这种南北向宅基地的走向来看,不难看出,房子盖的位置就只有东边和西边了。房子在东边的,肯定会有东窗户的存在了,房子在西边的就有西窗户的存在了。在古代很难有南窗和北窗的出现。

这一层意思解释透了,下面的问题就好说了。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一诗中为什么不说东窗呢?古代人也讲究一处宅基内上首和下首。自然东边是上首,一般是父母或者长辈住的地方,做儿子的或是后辈只有住到西边了。最有可能李商隐写这首诗时父母尚在,或者他一直住在西房内。

到了南宋,又有一个典故:秦桧在谋害岳飞时,时常在家中和王氏商量对策,就是在东厢房。后来秦桧死后,经常给王氏托梦,说在阴曹地府受尽折磨,让王氏救他,王氏就做道场,道士见到秦桧时,秦桧曾说过”东窗事发矣”之类的话,后世就把东窗事发当做了设计陷害人的成语。所以这东窗一词不是乱用的。

现在就回到正题上来,除了东窗,也就剩西窗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当时住在蜀中,他的妻子在长安,所以下雨天他就仰望北方,想到了住在西厢房的妻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也正是李商隐的这首著名诗篇,又形成了一个成语“共剪西窗”,比喻思念远方妻子,也形容夫妻互爱。

如何赏析李商隐唐诗《夜雨寄北》

一场雨,一场夜雨;一封信,一封家信,成就了李商隐这首千古名篇《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