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这句话你如何理解?《长信怨》是怎样写怨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古人云:“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这句话你如何理解

古人云:“恩欲抱,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一个人受到别人的恩惠,就一定要想着去报答,有了仇怨要忘记,记住仇恨的时间越短越好,而报答恩情的时间越长越好。

我个人觉得这句话非常有哲理,它首先阐述了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俗话说:受人点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一个人在困难的时候,有人能够伸出援手,这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所以要有感激之情,并想着他日能够回报。比如说我们在生活困难的时候,别人借给我们钱帮助我们度过难关,我们要时刻想着如何尽快把钱还上,还要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自己也能倾囊相助,而不是认为别人的帮助是理所应该。

感恩是一种善行,我们要感恩一切善待我们的人。比如我们要感恩我们的祖国,是祖国培养了我们,所以我们要用努力工作来回报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要感恩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是无私的父母亲辛苦养育了我们,所以我们平时要多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我们还要感恩社会上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包括一些亲戚、朋友,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才能顺利地度过种种难关。我们要做一个时刻心怀感恩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与他人有一些磕磕碰碰,我们不要计较,即使与别人结下仇怨,也不要想着如何报仇,而是要想着如何化解,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只有把仇恨慢慢地释怀了,才能在生活中感受到快乐。试问,一个人满怀仇恨的人,怎么可能会生活幸福呢?所以我们提倡以德报怨,就是为了让人们放下仇怨,以平和的心态去生活。其实我们身边大都是我们的亲人与朋友,没有必要去把矛盾理解为仇恨。要认清是非,要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处理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持愉快的心情,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总而言之,我们要学会放下抱怨,有了抱怨立刻化解,耽搁时间长了,难免会产生更多的误会。放下,才能活得自在。别人帮助我们的恩情,我们要时刻牢记在心。永远不要忘记。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是一个积极阳光的人。让我们大家一起怀着感恩的心快乐工作、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吧!

《长信怨》是怎样写怨的

织机新裁美丝绢,皎洁似霜雪。

绘成合欢双面扇,团圆似明月。

香罗袖里奉君恩,换清凉时节。

时时却恐君恩绝。竹箱里消歇。

今天来个文山体来翻译这首班婕妤的《怨歌行》,因为再解答这的问题之前,我们应该了解一下这个薄命佳人的悲情往事。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作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班婕妤是著名史学家班固的祖姑,左曹越校尉班况之女。少有才学,能诗善赋。名字已经失传。婕妤是汉代后宫嫔妃的称号。

班婕妤的文学造诣极高,又擅长音律。一入宫,汉成帝就被她的美艳和风韵所吸引,天天如胶似漆。

为了能够和班婕妤形影不离,特别命人制作了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但班婕妤却说:

“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

意思是说自古以来,圣贤的君王都会有名臣在身边辅佐,只有夏桀、商纣、周幽王那样的亡国之君,才会让宠妃陪伴左右。

当时的王太后听到这件事以后对亲近的人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

楚庄王即位之初,不务正业,樊姬苦苦相劝,才改过自新勤于政事。并举荐贤人孙叔敖为令尹宰相,使楚庄王三年时间就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把班婕妤与樊姬相提并论,可见对她的欣赏和抬爱。

王太后把班婕妤比作樊姬,可惜汉成帝不是楚庄王,自赵飞燕姐妹入宫后就开始声色犬马,冷落了班婕妤。

赵氏姐妹入宫后,飞扬跋扈,秽乱后宫。不仅使许皇后被废居昭台宫,还对班婕妤加以打击。汉成帝听信谗言来问责。班婕妤从容应对,机智辩驳才逃过一劫。

心灰意冷的班婕妤为了明哲保身,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虽然失望,但一个妙龄的女子,独居日久,又怎么少的了相思和幽怨。

这首诗以团扇的精致美观,来以喻女子的美貌和纯美高洁的情操,也寄托了少女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

用扇来比喻女子可为新奇而警策,应为班婕妤首创。被人需要的时候出入怀袖,不需要的时候就弃至竹箱。就像许多女子的命运一样,可被随时抛弃。

借此来抒发她失宠后幽居深宫的郁闷和哀怨。古人言咏物诗之妙在于“幽怨缠绵,直是言情,非复赋物。”这首诗可谓物我双关,贴切生动,似人似物,浑然难分。

故钟嵘评曰:“《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

在后代诗词中,团扇几乎成了红颜薄命、佳人失势的象征。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长信秋词》的作者是王昌龄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得美誉。他的绝句主要表现边塞、离别、闺怨和宫怨,宫怨诗尤其被人称道。

沈德潜《唐诗别裁》四称王昌龄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谓之唐人骚语可。”

这组《长信秋词》共五首,从五个不同的角度,写班婕妤在长信宫秋日的幽怨之情。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金井旁的梧桐已染了秋日的晕黄,

未展的珠帘外已是满地的寒霜。

孤灯摇曳,熏笼玉枕也显得黯淡无光,

陪伴我的只有那南宫的漏声凄清漫长。

金井梧桐、秋深叶黄,珠帘不卷、夜里寒霜,熏笼玉枕,黯淡无光。孤眠的少女,烛影摇窗,南宫的漏声,凄清漫长。这首诗以景托情,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写出了班婕妤那倾吐不尽的满腔怨情。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木石敲击秋砧的声音又响彻了夜晚。

我依然牵挂,你的衣衫能否抵御这秋日的霜寒。

昏暗的银灯下独自穿针引线。

明知它的归宿依然是陈藏箱底,

为何心底还怀着深切的企盼。

夜深霜重,彻夜难眠,一边缝补衣衫,一边思忆着那不堪回首的往事。挂念着君王的寒暖,却夹杂着难于言表的幽怨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天色初晓,金殿已开。

拿起扫帚,单调乏味的日子要如何度过。

也只有手中的团扇与我徘徊与共,

听我把心思诉说。

寒鸦带着昭阳得日影从头顶飞过,

浑身乌黑的老鸦犹能见到你的身影,

我有着如玉的容颜却困在此处孤单落寞。

玉颜之白与鸦羽之黑,不及与犹带。以明显的对比,委婉含蓄的比喻,表达了班婕妤深沉的怨愤。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生怕失宠的厄运会降临己身,

没想到这不幸的命运突然成真。 

只能在梦里把欢乐重温。

留下的只有枕间不尽的泪痕。

此刻的西宫在彻夜欢饮,

恍惚中又回到了当初在复道上奉主承恩。

承宠的场面虽在上演,可是这一切已是那样遥远,华美的西宫已经换了新欢,如何眷恋也已回不到从前。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长信宫中,秋月正明。

昭阳殿外,还能传出捣衣之声。

白露堂中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尽显凄清。

红罗帐里软语温存,情意绵绵我我卿卿。

后记

唐代的诗人常常借汉言唐。这组诗借班婕妤、赵飞燕故事,用《怨歌行》的诗意,代后宫女性抒发孤寂之情。这是一种深沉的幽怨和无奈,是古代宫中女性不幸生活的真实写照。

人为什么久处生怨

关系越来越近,不分彼此,就会做事没大没小,说话没深没浅!

任何人付出都想得到回报,往往相处久,一方付出与得到不成正比,心里当然不爽!

牵扯太广,一定涉及家庭问题,朋友问题,工作问题,关系复杂,剪不断理还乱!

会暴露很多个人间隐私,就算平时保护的再好,也会在酒局,轻松休闲场合失态!心里有所顾忌!

人没有完全一样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相处久三观发生偏离,产生矛盾!

老话讲,10个好,1个不好都不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