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舜天高管(冠军终归这里!恒大为什么能成功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冠军终归这里!恒大为什么能成功

亚冠刚刚结束,恭喜恒大再次摘得桂冠!而在2011年初到2015赛季末俱乐部的第一个五年中,恒大已囊括亚冠、中超、足协杯、超级杯各赛事共9个冠军,究其原因,我们是否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从系统HR体系框架去思考恒大到底为什么能成功?

测聘网CEO、人力资源专家许锋博士在《破局》一书中提出,认识一个企业组织,从系统思考的角度看,最佳的认知模式和分析模型是由战略业务牵引,从方向、能力、动力三个角度进行认知和分析。

方向:主要从组织管控模式、职责划分和授权体系为核心,通过清晰的战略指引,对管控模式、职责划分和授权体系的理清,确保人力资源在做“正确的事情”。

不同于其他一些中超足球俱乐部,恒大俱乐部在运作上并没有依附于政府,而是与广州政府进行宏观合作并利用自身一套科学健全的制度来支撑运营。

恒大俱乐部分为竞赛部、经营开发部、技术管理部、办公室行政人员和球队队务管理五大架构,各大部门相互合作协调,分工清晰合理。其中,俱乐部大的商务业务,比如球队的冠名和赞助,一般都要通过刘永灼刘总亲自把控,甚至有更大的商务活动则直接由恒大集团的足球管理中心去经营

而最令人称道的一点是,许老板规定俱乐部主教练在比赛打法、训练准备、技战术安排、内外援引进等问题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这一点规定为接下来邀请到世界名帅,保证球队运行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君不见当年九城的朱骏是个狂热的足球爱好者,作为一个外行的老板每天对上海申花的球队战术指手画脚,教练权威全无,更衣室乌烟瘴气,球队成绩一降再降,球迷哭晕在厕所。

能力:以组织核心能力塑造为核心,了解各层人才特点,设计不同的发展培训机制,确保组织有足够数量的“能够把证券的事做好的人”。

恒大入主之初,通过人才盘点梳理全队人才,确定了当前球员的质量与目标战略所需有很大差距。认清楚虽然球队尚在中甲,对手较弱,但为了快速实现3年夺取中超冠军的战略目标,必须采取人才外部引入为主的方法,保留少数原有核心人员为辅,以稳定组织氛围。而球员的人才转会操作也堪称中国足球俱乐部典范,内援包括0转会费的亚洲足球先生郑智,0转会费的主力前锋郜林等等。而外援最经典的例子是350万美元进入“鸡爷“穆里奇,这位亚冠最佳射手和MVP在为恒大作出卓越贡献之后以800万美元转会,恒大净赚450万。

国内球员的引进更多是靠恒大提供无可匹敌的薪酬挖来,但连续多年出色的外援、高超的球技、出色的球队文化融入度、持续的升值潜力,无疑都应该在一部分归功于“人力资源团队”——球探团队在识别人才上的优秀表现了。

另外,引入世界级主帅里皮无疑也是妙笔。空降“高管”里皮在用人方面,固执又善于提拔新人,战术上重视防守和严谨的战术,保证了恒大在亚冠赛程上更进一步。而恒大全方位保驾护航,清理前任管理团,打包空降的高管的教练团队,配置优秀翻译,帮助里皮高管顺利融入球队并发挥作用。

除了持续从外部引进优秀人才之外,恒大对于自己培养球员也十分重视。2012年,与皇马合作投资达11亿的恒大足球学校开业,量足——每年超过3000人的小千里马;质优——充足的资源投入加上世界顶尖俱乐部皇家马德里的全力协助,包括课程设置,观念灌输,西班牙教练驻派等。虽然目前这些小球员还不能马上为恒大一线队伍输送新鲜血液,但在将来必然成为恒大人才梯队的主要输送来源。有了如此丰富且有优秀培养体系持续培养发展的人才库,恒大何愁找不到千里马。

动力:以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机制为核心,了解企业是否针对岗位价值和贡献,设计相匹配的绩效及薪酬等机制,确保人力资源持续即系”做正确事情的人”。

绩效考核上,恒大主要采取高额薪酬激励,定期的精神激励,持续的目标激励和适度的负激励相结合。毫无疑问,恒大的赢球奖金一直是全国甚至亚洲最高的,高额的薪酬激励保证了球员保持高昂的求胜欲望。

而许总每到关键时刻必然到更衣室鼓励球员,每次重要胜利后必定设宴款待球员,也给了球员足够的精神激励。3年夺中超,5年夺亚冠,下一个5年成为全球前20俱乐部,从恒大入主至今球队一直有清晰且具有挑战性的愿景和目标,不断保持球队在不同阶段有持续的充足的进取心

最后恒大还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禁止的行为,以及输球罚奖金的企业式的制度,这种负激励无疑也在鞭策着球队的前进发挥重要作用。

战略目标明确,方向清晰,人力资源在做“正确的事情”,能力充足,组织有足够数量的“能把正确的事情做好的人”,动力充足,人力资源持续激励”做正确事情的人“,恒大凭什么不夺冠?


(本文源自 微信公众号 大五人格;作者:Cling)

转载请注明来源

大败局:张近东苏宁帝国的没落(二)

大略是当时家电连锁四剑客苏宁、国美,大中、永乐只有苏宁的张近东依旧活跃在战场上,让他忽视了一股冉冉升起的新力量——互联网电子商务。

彼时中关村小老板刘强东已经试水电商,且SARS期间让他不仅初尝电商甜头也开始展望电商美好的未来。

虽然很多人开始不断提醒张近东提早布局电商,但他依旧没有察觉到危机的苗头,其实此时已经慢慢暴露了张近东或者说苏宁内部的核心问题: 认知老化

2010年,张近东说:“未来消费的主流绝对不可能是网购。在他认知里他的对手只有沃尔玛。 对新事物不屑一顾,对固有观念墨守陈规,让他错失了苏宁转型线上的最好时机。

虽然在这一年苏宁易购正式上线,但张近东工作重点仍在实体店。

这一年淘宝双十一销量超过9亿,同比增长1772%,当当在纳斯达克上市,京东正在遭遇融资蜜月。

很快张近东意识到自己对于电商的理解错了,2011年提出了“再造苏宁,成为电商第一”的口号。同时也提出来了沃尔玛+亚马逊的方向。

目标热血的背后需要良好的策略来实现。

这一年天猫交易额800亿,京东309.6亿,苏宁59亿。

2012年苏宁家电卖场的大家电销售速度萎缩两成,电商平台增速超过150%。

2012年春,张近东决定扳回电商败局,他对内总动员:全年保底200亿,解除一切后顾之忧,全力冲刺300亿!对外,苏宁的全网价格战打响。

这场价格大战卷入了京东、淘宝,逼出了当当、国美,还把亚马逊裹挟了进来,真可谓是群雄逐鹿,厮杀惨烈。杀到红眼时,拼的是谁先把血流干。而血,就是钱。

当年7月,苏宁定向增发47亿,紧接着在8月13日,又发行80亿元公司债。两次共计融资127亿元,相当于苏宁2011年净利润的两倍半。

京东迅速回击,苏宁8月13日发债,8月14日刘强东就宣布,京东商城所有大家电将在未来三年内保持零毛利,并“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至少10%以上”。

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并不想变成神仙打架的炮灰,于是纷纷出逃。苏宁电器股价因此遭受重创,8月14日当天大跌7.11%,其收盘股价与定向增发时相比,暴跌超50%。

前台早已一片猩红,后台的张近东似乎云淡风轻:“苏宁是一家优质的上市公司,如果我的企业没有风险,我个人的投入有什么风险?”

价格战最终在国家发改委介入后偃旗息鼓,胜负未分。

然而这一年,苏宁的净利从上年的 历史 高点48.21亿元,迅速滑至26.76亿,几乎腰斩。

在品尝过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毒打后,张近东似乎才真正意识到不变成他们就会被他们淘汰。此后苏宁整体战略向互联网线上交易大幅倾斜且开启买买买模式。

2012年,全资收购母婴平台红孩子,苏宁正式向全品类经营扩展。

2013年初,张近东将“苏宁电器”更名为更像互联网企业的“苏宁云商”。

2013年6月,苏宁继续牺牲利润,宣布线上线下同品同价。

2013年10月,收购视频网站PPTV及足球俱乐部。

2014年,收购团购网站满座网并成立苏宁保险销售公司,成立独立物流公司。

2015年8月,苏宁投资140亿元认购阿里股票
2015年12月,接手江苏舜天足球俱乐部;
2016年6月,21亿并购国际米兰。
2017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