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说“兔”|盘点兔年航天大事(下
发布时间: 2023-07-11

兔年说“兔”|盘点兔年航天大事(下)

续接上文

小太今天继续推出

兔年说“兔”系列文章第二篇

回顾发生在1999年、2011年和2023年的

兔年航天大事

1999年——我国航天事业的第四个兔年:十大集团成立

1

军工十大集团挂牌成立

1999年3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批准了军工总公司改组方案。4月初,国防科工委上报的《关于各军工总公司改组为若干企业集团有关问题的请示》获国务院领导批复。

根据批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在原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特大型国有企业。

7月1日,十大军工集团公司成立挂牌大会在京召开,航天科技集团、航天机电集团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开始了从航天工业管理部门转变成为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历程。

▲ 《中国航天报》(1999年7月2日)

2

“两弹一星”功勋专家受表彰

展开全文

1999年9月18日下午3点,在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任新民、孙家栋、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钱学森、屠守锷、周光召、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新中国50年的光辉历程中,“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

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1059”导弹成功发射;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3

新中国成50周年大阅兵

1999年10月1日,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盛大庆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20世纪新中国历史上武器装备最先进、机械化程度和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次阅兵拉开帷幕。

因为1999年是20世纪最后一年,所以人们习惯将这次国庆阅兵称之为“中国世纪大阅兵”。

▲ 国庆50周年阅兵,多型航天战略、战术武器装备受阅

与国庆35周年阅兵相比,这次阅兵科技含量增大,高科技武器装备已开始成为主战武器,并几乎全部贴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

参加受阅的42种大型装备,在种类上比1984年增加了将近一倍,而且95%以上都是新型武器装备。而阅兵中各种导弹的同台亮相,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其中部分导弹的科技含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金戈铁马,浩浩荡荡。那时,中国已成功研制出从陆地到海洋、从水下到太空、从常规到战略的各种武器装备,展示出近程/中近程/中程/中远程/洲际导弹齐备的完整的导弹家族系列。

2011年——我国航天事业的第五个兔年:载人航天基础性技术实现新突破

1

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

2011年9月29日,随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指令的发出,在一片烈焰的映照下,天宫一号飞奔寰宇。11月1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11月3日凌晨,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的“太空之吻”华丽上演:两个七八吨重的航天器,从相距上万公里的不同轨道,以每秒7.8公里的速度赶赴约会。作为目标追踪器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突破了除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之外的第三项载人航天基础性技术。

之后,天宫一号又成功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对接,接纳了两个飞行乘组、六名航天员进驻,验证了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控制等多项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了多项科学实验,为空间站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2

钱学森诞辰100周年

“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他的身上有这些光芒璀璨的标签。美国人曾形容他“一个人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毛主席则对他说“对我们来说,你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他是“两弹一星”元勋,他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他,就是钱学森。

2011年12月11日,是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日。

1956年10月8日,新中国最早的导弹火箭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正式创建,钱学森被任命为首任院长。恰巧是一年前的10月8日,钱学森携妻子和一双儿女跨过香港与大陆相连的罗湖口岸,回到祖国怀抱,开启了自己报效祖国的人生新旅程。

几乎是在钱学森脚踏大陆土地的同一时刻,周恩来总理与聂荣臻元帅通电话,兴奋地告诉他钱学森归国的消息。周恩来叮嘱聂帅:“学森同志是爱国的,要好好对待他,要在政治上关心他,生活上照顾他,安全上保护他!”

后来,钱学森果然不负众望,领导中国航天事业白手起家、发展壮大,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在中国乃至世界,“钱学森”三个字已经和“中国航天”连接在一起。他参与并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国家富强,民族振兴,需要科技力量,更需要大师智慧。钱老一生勤勉爱国,效力航天,无怨无悔。人品贵重,学术精湛,值得我们每一位航天人仰望、学习。

2023年——我国航天事业的第六个兔年:开启超级航天大年

2023年1月18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2年)》(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显示,航天科技集团2023年计划安排6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200余个航天器,开展一系列重大任务:载人空间站工程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模式,将完成1次货运飞船、2次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和2次返回任务;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开展嫦娥七号、天问二号等型号研制工作;发射多颗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科研卫星和业务卫星;完成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首飞,进一步完善长征火箭型谱。

2023

中国航天将继续发力

让我们共同期待!

来源:我们的太空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