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巴勒斯坦的帮助的故事?中国人要如何正确看待巴以冲突论
发布时间: 2023-07-06

中国与巴勒斯坦的帮助的故事

巴基斯坦是最早承认我国的国家之一。1951年5月21日,中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以来,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进展顺利。

中巴建交初期,由于巴是西方阵营的盟国,与我关系较为冷淡。两国间交往较少,仅保持一般关系。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与巴总理穆·阿里举行了两次友好会谈,双方一致认为应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两国总理的会谈对增进两国之间的了解和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万隆会议后,两国高层往来逐渐增多。1956年10月,巴总理苏拉瓦底应邀正式访华。12月,周恩来总理访巴。一年内两国总理的成功互访,极大地推动了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和两国人民友谊的发展。

扩展资料

两国交往历史:

1965年5月,巴解组织在北京设立享有外交机构待遇的办事处。

1988年11月20日,中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两国建交。同年12月31日,巴解驻京办事处改为巴勒斯坦国驻华大使馆,其主任改任巴勒斯坦国驻华大使。

1990年7月5日起,中国驻突尼斯大使兼任驻巴勒斯坦国特命全权大使。巴实行自治后,1995年12月中国在加沙设立驻巴民族权力机构办事处,2004年5月迁至拉马拉。

2005年5月,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6月,外交部长李肇星访问巴勒斯坦。9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访问巴勒斯坦。12月,外交部部领导成员乔宗淮访问巴勒斯坦。

2006年5月,巴外交部长扎哈尔来华出席中阿友好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12月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访巴。中国驻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办事处主任:杨伟国,巴勒斯坦国驻华大使:迪亚布·奈米尔·穆罕默德·鲁赫(H.E.Diab Nemer Mohammed Allouh)。

2016年9月21日,应巴勒斯坦政府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对巴勒斯坦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出席巴勒斯坦总理哈姆达拉举行的欢迎仪式,并与哈姆达拉举行会谈。张德江重申了中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表示中方将一如既往支持巴人民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支持巴加入更多国际组织。感谢巴方不久前公开发表声明支持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铁

中国人要如何正确看待巴以冲突论文

  一、同情苦难的巴基斯勒人民,理解并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事业
  巴以冲突有复杂的宗教和历史因素,也是英国等西方殖民主义者故意埋下了祸根。

  英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在退出中东前,利用犹太复国主义,搞了以巴分治。在巴勒斯坦地盘中突然建立了以色列国,人为地制造了以色列与阿拉伯民族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这一场持续60年的跨世纪冲突中,巴勒斯坦人民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以色列的建国与扩张,除了造成巴勒斯坦人的大量死伤外,将百万巴勒斯坦人驱赶离开了固有的家园,成为无家可归的难民。

  巴勒斯坦人民恢复家园、反抗侵略扩张的斗争是正义的,始终得到了中国政府与人民的支持。

  中华民族是饱受侵略和挨打的民族,深知被侵略被占领的滋味,深知颠配流离的痛苦。因此,中国人普遍希望巴勒斯坦人民的反抗斗争能够取得胜利,完满的胜利更好。

  如今,出师未捷恢复家园未果、圣诞与新年之际享受着以色列炸弹“盛弹”的巴勒斯坦加沙人民,从12月27日起,以色列100多架战斗机和50多架武装直升机针对百余个目标投放投射了大量精确制导炸弹、数百吨炸弹,超过45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2400多人受伤,最惨的有家平民被炸死了3个孩子(有报道说是5个孩子)。

  面对以色列自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来,展开的最为猛烈的军事打击行动,面对巴基斯坦人民饱受炸弹轰炸战乱之苦,中国人民无不深深同情与遗憾。

  二、认同以色列民族精神,对犹太民族抱有好感甚至敬佩,但反对以色列穷兵黩武
  犹太民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希特勒法西斯屠杀超过600万人,得到世界人民的同情。作为没有国家而遭受屠杀的犹太人,创立犹太复国理论,并借助英殖民者退出中东之机,得以建国以色列。

  就是这样一个建国时才百万人口的区区小国,在数以亿计的众多的阿拉伯国家包围打击之中,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越来越强大,越战越勇,多次打败了阿拉伯联军,并创造了独特的以色列奇迹,成为国土虽小却科技领先、创新能力居于世界领先、文明程度领先的“大国”。

  在我国始终谴责以色列、不承认以色列的情况下,以色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就承认我国,并敢于不听美国的话,始终在一系列涉及中国主权的问题上旗帜鲜明地支持中国,比如在我国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上,始终是投下赞成票。

  以色列国民对犹太人遭受屠杀凌辱时,中国给予犹太人的帮助始终牢记与感恩,对中国人友好一致。

  我们试图站在以色列人角度,透视希特勒屠杀犹太人历史,看待犹太人曾经的颠配流离的历史,理解犹太民族存世之不易,也许会多少理解一点以色列的无奈。

  但是,以色列给巴基斯坦人民制造了多灾多难,以色列利用其强大,用战争对付正义的巴勒斯坦人民,甚至是穷兵黩武,中国人民非常反感与仇恨。

  三、对哈马斯的极端主义不理解,希望巴勒斯坦内部能够团结一致
  抛开以巴冲突的历史根源不说,抛开以往的胜败不讲,然而,不少人认为这次战争爆发、以色列的狂轰滥炸,主要是由于哈马斯的好斗,哈马斯的不识时务地死抱住“不承认以色列、消灭以色列”的僵化目的,始终对以色列每天发射火箭弹袭击所导致。

  从某种不太正规的意义上来说,是哈马斯的好斗逼迫以色列不得不采取军事行动,是以色列希望用战争手段彻底打垮哈马斯,达到用战争消灭战争的和平目的。冲突的真正起因,是哈马斯始终坚持不承认以色列、彻底摧毁以色列国家的强硬目的。
  哈马斯为逃避以色列军事打击,将许多的军事设施甚至发射火箭的设施隐藏在平民区,他们在不与以色列和平的同时,同样将无情战火强加给了巴勒斯坦人民。

  因此开展“锤击行动”军事打击,以色列有错,但不全都是以色列的错。

  四、不少人支持哈马斯的,尤其民间
  不过,对哈马斯组织,话要分两头说。无庸讳言的是,国内还是有不少人支持哈马斯的,尤其民间。

  哈马斯不与以色列和平谈判,不承认以色列国家的存在,要以色列从地球上消失,并向以色列发射火箭与炮弹,包括对以色列开展行动,得到了相当一些国人的认同,这一部分人认为只要是反抗创侵略与占领,就应该受到支持。此观点是否值得赞赏,需要各自认同。

  五、谴责美国及西方对以色列的偏袒,希望美国及西方对以色列施压促进和平
  需要说明的是,小小的以色列,能够在数亿人口的阿拉伯世界包围中巍然屹立,是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偏袒有关,正是美国在军事与科技及外交上的大力帮助与扶持,使得以色列拥有强大的后盾,才能够同阿拉伯国家对峙并对抗到如今。

  美国的中东偏袒越来越不得人心,所以,美国也表面上改变了一味偏袒以色列的姿态,制定了所谓的中东和平路线图,促进了以巴谈判,在克林顿政府时,就差一点达成了和平协议。但由于在圣城耶路萨冷的地位以及难民回归的问题上,双方差距太大而夭折。

  这次巴以冲突又起,美国国务院虽称,美国对加沙的人道主义状况深感关切,但是它在一份声明中称,哈马斯将加沙地带的居民扣为人质。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在一份声明中称:“很显然,应尽快达成停火协议,但是我们需要达成一份没有时间限制的、可持续和可维持的停火协议。”美国的声明没有直接谈及以色列对加沙地带面攻势,也没有呼吁以色列立刻停火。

  欧盟也发表声明,称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属于自卫。美国偏袒以色列,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美国为此不允许继续保持现状,不允许哈马斯继续从加沙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因而美国向以色列提供了这次作战使用需要的新式精密制导炸弹。

  以色列警告哈马斯不要利用平民作“人体盾牌”,美国也认为哈马斯应对暴力事件和这场冲突负完全责任。美国声明称:“自哈马斯在加沙地带发动针对阿巴斯主席部队的政变之后,哈马斯就将加沙地带的居民扣为人质。但是,以色列的猖狂,之所以能够穷兵黩武,正是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

  如果美国政府和西方施加更大更多的压力,以色列是需要考虑美国和西方的态度,需要考虑穷兵黩武的军事行动对平民对国际社会可能产生的后果。

  六、期盼巴以实现和平,对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遗憾
  这次以巴冲突,巴勒斯坦方面的死亡人数增加至450多人,以色列已征召了数万名后备役人员,军方首席新闻发言人称,在加沙地带的行动将持续“许多漫长的日子”。

  尽管国际社会正在为加沙停火而进行努力,尽管战争在加沙残酷地进行着,但历史的经验证明,无论是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都不能依靠武力或军事行动消灭对方,无论是以色列的狂轰滥炸,还是巴勒斯坦的武装斗争,都难以解决问题。

  双方的诉诸武力,都只能是冤冤相报,恶性循环的重复。既然谁都消灭不了谁,军事行动只能增加财富的消耗,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