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用意是什么?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意
发布时间: 2023-07-06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用意是什么

用意是说明一个人志气的重要性。

出自——春秋战国孔子及弟子《论语·子罕》。

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男子汉;夺:改变,换;志:(某人的)志气。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意思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思是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这里的“志”是“志向”。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人要立志,才能知道用功的方向。面对诸多挑战,没有“志气”是万不能支撑过去的。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论语·子罕》,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形容了一个人志气的重要性。
长平之战,廉颇坚守不出,秦王派人去离间赵王和廉颇,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大败。这是“三军可夺帅也。”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

“理想”这个词,在孔子时代称为“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这就是中国人“人格”观念的形成及确定。

人的尊贵不在于官位大小、身份高低,而在于志向是否坚定。权势再大的人,如果志向不坚定,随势而变,也不会尊贵;就是一般的人,如果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是尊贵的。告诫人们,一旦选定志向,就要矢志不渝,排除万难,坚定不移地去实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改变。

【出处】《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注释】

1.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

2.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男子汉

3.夺:改变,换。

4.志:(某人的)志气。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气却不可以改变。”

【浅悟】

孔子在这里告诉人们,人的尊贵不在于官位大小、身份高低,而在于志向是否坚定。权势再大的人,如果志向不坚定,随势而变,也不会尊贵;就是一般的人,如果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是尊贵的。

他告诫人们,一旦选定志向,就要矢志不渝,排除万难,坚定不移地去实现。坚定性是实现志向的可靠保证。

扩展资料

匹夫不可夺志也典故

苏武本是代郡太守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天汉元年拜中郎将。当时,汉朝和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新单于即位,尊大汉为丈人,汉武帝为表示友好,派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出使匈奴,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单于。

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回国时,匈奴上层发生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最初,单于派卫律游说苏武,许以高官厚禄,遭苏武严辞拒绝。匈奴见劝说无用,决定用酷刑。当时正值严冬,大雪纷飞。

单于命人把苏武关进露天地穴,断绝食物和水,希望这样可以逼迫苏武改变主意。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冷了,就缩在角落里。过了好些天,单于见濒死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他放出来。

单于见劝说苏武投降无望,但敬重其气节,不忍心杀害他,又不想让他返回汉地,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极北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你的大汉去。”

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畔,在这里,单凭个人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和一小群羊。他发现,这些羊全是公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上挂着的旄牛尾装饰物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花白了。

十几年来,当初下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世,汉武帝也死了,其子汉昭帝即位。公元前85年,匈奴起了内乱,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打发使者要求和好。汉昭帝派出使者来到匈奴,要求放回苏武、常惠等人。匈奴骗使者说苏武已经死了。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