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徽柔为什么会称呼驸马的母亲杨氏为嫂子历史上有这个典故的出处吗?上联:义字当头,水远山遥英雄单骑送阿嫂,怎么对下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清平乐》徽柔为什么会称呼驸马的母亲杨氏为嫂子历史上有这个典故的出处吗

《清平乐》里面有很多大众不能理解的称呼,有时候父母和孩子可以互称兄弟姐妹,有时候婆媳之间也可以成为姑嫂,按理说,宋朝的等级制度也算严格,公主一个夜扣宫门都能让群臣进谏,那为什么对于称呼又显得不太‘’严谨‘’呢?

实际上宋朝公主地位很低,这一点从杨氏公然对徽柔怒斥就可以看出来。可皇帝自然是不希望女儿遭受太多委屈,也得尊着公主身份,于是提升辈分完美解决了保护皇家尊严的问题

实际上皇帝在乎的不会是公主,他在乎的是皇家的脸面。仁宗对徽柔极为宠爱,可那也是出于他自己的自我感动。前戏要做足,他允许李玮可以直呼徽柔的名讳,在徽柔出嫁的时候,“升行”,就是将驸马的辈分提升一个档次。

驸马相当于徽柔父亲那一辈人,公主的档次也自然就提升上来。可以和杨氏互为姑嫂,不过徽柔这丫头被仁宗宠坏了,怎么也不愿意叫杨氏为嫂子。这才引得杨氏极为不满,都不用你行礼了,你至少得给驸马一家点面子。

特别有趣的是,宋朝的兄弟之间可称之为兄长类似于大哥、二哥,孩子和父亲之间也可以互相称之为兄弟

小妾生下孩子要叫正妻“嬢嬢”,可以称自己的母亲为‘’姐姐“或者是“小娘”,小妾不能享受“嬢嬢”的称呼。这就和《知否》里的墨兰一样,她叫自己的母亲林小娘要叫‘’小娘”叫大娘子才能称之为“母亲”。

父亲一方可以和孩子互称,更类似于《少年闰土》里面鲁迅他的母亲叫鲁迅为“迅哥儿”只不过是文化变迁的不同。有的地方称自己的祖母为“姐姐”。时代不同,不意味着礼法会丧失。

徽柔夜扣宫门,这事儿,被杨氏一控诉,仁宗的群臣都来谏言。在仁宗临死的时候都还想恢复李玮的驸马身份,除了希望母族强盛以外,更多的是不想毁掉自己的一个‘’仁‘’。

上联:义字当头,水远山遥英雄单骑送阿嫂,怎么对下联

义字当头,水远山遥英雄单骑送阿嫂,

智心为先,远赴东吴智斗群儒见英才。

如果你是《清平乐》中的徽柔,嫁给自己看不上的李玮,你会怎么对待他和粗鄙的婆婆(家姑、阿嫂)

只能说以徽柔的性格,和各种事情的交织,基本上是无解!

这件事的根源是宋仁宗,不应该做出这样的决定,强行把女儿嫁给徽柔讨厌的婆家

非得要拆散徽柔和曹评的宋仁宗,真的是堪称愚蠢,宠着那样的妃子,忌惮皇后娘家的势利,落得一生无子,竟然把所有的原因,归咎于自己不孝生母,奇葩的想法就是把自己口口声声疼爱的女儿,当做一个礼物,送给了自己生母的娘家

宋仁宗昏庸自私的想法,害了徽柔一生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