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唐代李商隐《忆梅》全文翻译赏析)?忆梅 古诗意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唐代李商隐《忆梅》全文翻译赏析)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忆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赏析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为咏梅而寓意之诗。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像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像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风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非时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诗写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调。
  
五言绝句,贵天然浑成,一意贯串,忌刻意雕镂,枝蔓曲折。这首《忆梅》,「意极曲折」(纪昀评语),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这样,才能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忆梅 古诗意思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赏析】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象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吗?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风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非时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诗写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调。
五言绝句,贵天然浑成,一意贯串,忌刻意雕镂,枝蔓曲折。这首《忆梅》,“意极曲折”(纪昀评语),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这样,才能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大概应该是常常的流浪在四方,还不是什么都没有得到,不要觉得自己很伟大,最后什么都一样
这是我自己想的

梅花》的前两句赞美了梅花的 后两句突出了 的特点整首诗通过写梅花的 来表明诗人 的心境

《梅花》这首诗前两句赞美了梅花(高贵)、(顽强)的气概;后两句突出了(坚贞幽独)( 自甘淡泊)的特点。整首诗通过写梅花的(独立)、(骄傲)、(淡泊),来表达诗人自己(坚强性格)、( 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的心境。 我的才是正解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道理谈不上,不过是诗人托物言志,有感而发。作者独居异乡,竟似有难以名状的烦恼与无可奈何的悲哀,内心充满对美好春色的留连。然而梅花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却早秀先凋,意绪颓唐,不能一展宏图的心情。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