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淳是什么意思(什么是“乾淳之治”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什么是“乾淳之治”

宋孝宗赵昚是南宋第二位皇帝,被普遍认为是南宋最杰出的一位皇帝?孝宗在位期间,专心理政,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努力收复中原,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创造了南宋中期的太平盛世?当时政治清明,社会经济繁荣发展,民生富庶,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余粮委田,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文化昌盛,出现了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后来被史家称为“乾淳之治”?

乾淳之治的文化

宋孝宗一改北宋后期与南宋初期,树一派打一派的学术政策,他对主流学派王安石新学及新兴起来的程朱理学,采取兼容并蓄、共同发展。宋孝宗虽也对新学有一些微辞,但对理学派攻击新学推崇理学却并不支持,如乾道四年,太学录魏掞之攻击“王安石父子,以邪说惑主听,游人心,驯致祸乱”,“请废王安石父子从祀,追爵程颐,列于祀典”,不仅不予理会,还将他出为台州州学教授。 而沉寂了三十多年的苏氏蜀学,在宋孝宗即位后重新兴起。宋孝宗为苏轼文集作序赞扬,并追谥苏轼“文忠”、苏辙“文定”,追赠苏轼太师,对苏氏蜀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正是宋孝宗倡导的百家争鸣、共同发展的学术环境,才使得58 岁的朱熹,在淳熙十四年(1187)也不得不说:“若诸子之学,同出于圣人,各有所长,而不能无所短”。 在随后举出的诸子中,不仅有理学派代表人物,也有新学派的王安石和王雱,以及蜀学派的苏轼。由于有这样的社会环境,才造就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文人学者,正如南宋末年著名学者黄震所称许的,孝宗乾(道)淳(熙)时,“正国家
一昌明之会,诸儒彬彬辈出”。其时,不仅有著名的思想家朱熹、陆九渊、陈亮、叶适;还有著名的文学家,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著名词人辛弃疾等,他们都活跃在宋孝宗时期。 理学的发展政治的相对清明,学术思想比较开放,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带来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兴盛与发展。正如南宋末年的黄震所说:“乾、淳正国家一昌明之会,诸儒彬彬辈出。”孝宗朝是南宋思想界最活跃的时代,南宋的著名学派差不多都是这个时期形成的。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朱熹,就是在此时逐渐建立起完整而系统的理学体系,形成集理学大成的学派。朱熹出生于尤溪,主要活动于建阳、崇安(今武夷山市),都属于福建路,称为闽学派。理学心学学派的创建者陆九渊,江西路金溪人,因而也称江西学派,也是在此期内形成。著名的“鹅湖之会”,就是淳熙二年(1175)六月,由吕祖谦邀请朱熹、陆九渊两大学者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铅山县城(今铅山东南)东北的鹅湖寺,进行的著名哲学辩论会。
反理学的主要学派是陈亮、叶适的功利学派。陈亮出生和主要活动在永康(今属浙江),也称永康学派。他倡导功利主义,反对空谈义理。在淳熙九年以后的数年间,与朱熹通过书信展开了思想史上著名的“王霸义利”之辩。叶适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是永嘉学派的代表,其观点和陈亮相近。他们倡导的事功之学,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相抗衡,鼎足而三。此外,还有张栻为代表的理学湖湘学派、吕祖谦为代表的吕氏婺学派、唐仲友为代表的唐氏婺学派,等等,反映了孝宗时期的学术繁荣。
文学与教育文学方面,如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的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主要活动期都在孝宗朝。大诗人陆游创作最多的时期,是乾道六年至淳熙五年期间,后来汇编入《剑南诗稿》,诗人正是在此时获得“诗家三昧”的。而诗人杨万里自称也是“戊戌(淳熙五年)三朝时节赐告,少公事,是日作诗,忽若有悟”,从而走上诗歌创新之路,创作出大量清新而雅俗共赏的诗篇。范成大乾道六年出使金朝,不辱使命,还写下了72首充满爱国主义思想的诗篇,后任至副相(参知政事),其所写反映人民生活的田园诗,被认为是我国古代田园诗的典范。尤袤也是当时的著名诗人。辛弃疾在孝宗朝历任封疆大吏,所作大量词作,慷慨豪放,是苏轼之后的第一人,充满爱国主义思想,反映时代精神,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学术繁荣也带来了教育的发达,除了国家办的府学、州学、县学,南宋书院大量兴起,也在孝宗时。官员修建的,如乾道元年潭州知州刘珙重建岳麓书院、淳熙六年南康(今江西星子)知军朱熹重修白鹿洞书院、淳熙十二年衡州知州潘时重建石鼓书院等。私人创办的书院更多,著名的有朱熹于淳熙十年在武夷山下创办的武夷精舍,陆九渊于淳熙十三年被免职后回家乡贵溪象山创办的象山书院,婺州城东的吕祖谦创办的丽泽书院,等等。

宋孝宗“乾淳之治”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宋孝宗即位之初,就开始着手革除南宋初期以来政治上的种种弊端?他积极整顿吏治,安定民心,改变以往赈灾方式,就是社仓法?又改变盐钞,将官府拖欠盐商的钱还给盐商,又放宽了盐的专卖?

孝宗取消了很多加耗,裁汰冗官,加大对贪官污吏的惩治力度,严格官吏的考核,甚至亲自任免地方中下级官吏,不合格的都予以革职?孝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还常召负责财政的官吏进宫,详细询问各项支出和收入,认真核查具体账目,稍有出入,就一定要刨根问底?为了革除时弊,宋孝宗一直保持着事必躬亲的作风?这固然是为了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但作为一个皇帝,自始至终能够孜孜不倦地处理政事,还是十分难得的?

宋孝宗注意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他不仅屡次下诏减轻人民负担,而且非常注重实效性?例如,南宋初年以来,经常提前征收本税季的田赋,称为“预催”?夏税虽然规定是8月15日纳毕,而主管税收的户部却规定,7月底以前就要送到首都临安?至宋孝宗时,已提前到5月,甚至4月送到户部,各地必须三四月就要征收,而此时的农作物根本没有成熟,虽然多次下诏禁止,但户部不执行?因为,每年四五月指靠预催到的61万贯折帛钱供开支使用,若不预催,恐怕会出现延误?于是参知政事龚茂良便提出,将户部原先的每年八月向南库借的60万贯钱,提前到四月上旬借用,“户部自无缺用,可以禁止预催之弊”?宋孝宗下诏,此后必须按照规定时间收田赋,违者劾奏?拖延多年的预催问题,在宋孝宗亲自干涉下终于得到了解决,至少在宋孝宗时期因而出现“民力少宽”?

在当时,地方官常以“羡余”名义进奉钱财,希望得到皇帝的恩宠?宋孝宗不接受地方官进献的“羡余”?但有的地方又将所谓的若干“支用剩钱”作为羡余进献,宋孝宗则诏令将此钱即作为贫困农户的税钱,并规劝官员为民多办实事?

宋孝宗经常督促地方官兴修水利,而且还注重水利的实效,对于那些失职官员给予降官以示惩罚?有的史料说宋孝宗时“水利之兴,在在而有,其以功绩闻者既加之赏矣,否则罚也必行,是以年谷屡登,田野加辟,虽有水旱,民无菜色”,虽不无夸张,但大体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宋孝宗即位之初,立即下诏将会子加盖“隆兴尚书户部官印会子之印”,以表明是由朝廷户部发行的纸币,增加其权威性,以促进其流通?由于政策恰当,保持了纸币币值的稳定与流通,不仅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是宋孝宗时社会经济繁荣兴盛的反映?宋孝宗不仅努力发展生产,兴修水利,还轻徭薄赋?福建路兴化军自建炎三年起每年以“犹剩米”为名,额外征收2.4万多石供应福州,孝宗于乾道元年减去一半,至乾道八年又将剩余部分全部减免?又如徽州自唐末五代初陶雅任郡守时,增收的额外“科杂钱”1.2万多缗,一直沿征了260多年,直到乾道九年才免除?

宋孝宗一改北宋后期与南宋初期,树一派打一派的学术政策,他对主流学派王安石新学及新兴起来的程朱理学,主张兼容并蓄,共同发展?沉寂了30多年的苏氏蜀学,在宋孝宗即位后重新兴起?

宋孝宗为苏轼文集作序赞扬,并追谥苏轼“文忠”?苏辙“文定”,追赠苏轼太师,对苏氏蜀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正是宋孝宗倡导的百家争鸣?共同发展的学术环境,才使得诸子之学各有所长?不仅有理学派代表人物,也有新学派的王安石和王雱,以及蜀学派的苏轼?

由于有这样的社会环境,才造就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文人学者?其时,不仅有著名的思想家朱熹?陆九渊?陈亮?叶适;还有著名的文学家,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著名词人辛弃疾等,他们都活跃在宋孝宗时期?

宋孝宗平反岳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