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回忆(小时候过年的美好回忆都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小时候过年的美好回忆都有哪些

还有几天就要过年了。你是否感觉现在的年味没有以前那么浓烈了?

小时候(20世纪70年代),我们非常期待过年。

究其原因,或许有以下几点:

1、过年可以穿新衣服。

我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弟弟平时一般穿哥哥穿过的衣服。

作为女儿,我平时就只能够穿妈妈的衣服。邻居曾经对我说:“那时的你,袖口与裤腿都要卷上去好大一截!”

也因为经常穿妈妈的衣服,所以直到现在我也不爱打扮。

小时候,家旁边就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妈妈洗衣服时,也让我一起洗,于是,我养成了及时清洗衣物的好习惯。

过年了,总算可以有自己的新衣服了?不,勤俭节约的妈妈是给“我”做了新衣服——大几号的新衣服!

妈妈说,这样可以多穿几年。

2、过年有压岁钱。

那时候,爸爸妈妈会给我们崭新的一角、两角或五角的纸币。大年夜,这张压岁钱就放在枕头底下,正月初一就可以拿出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我最喜欢的东西是小人书。这些小人书让我开阔了眼界,我敬佩精忠报国的岳飞,痛恨卖国求荣的秦桧,同情孤苦伶仃的林黛玉……

3、过年可以到外婆家玩两天。

外婆一家人住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一座种满青松的小山,有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河,有热情纯朴的乡民。

外婆一家人宠溺我们,外婆的邻居们善待我们。

正月初一,我和哥哥、弟弟就浩浩荡荡向离家10里左右的外婆家进发,我们拜年用的是的荔枝、桂圆等礼品。

这么早拜年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可以让两个舅舅省下买拜年礼物的钱,他们可以把我们的礼物转送到他们的亲戚家;二是我们家比较忙,要快点赶回来帮忙。

在外婆所在的小山村里,我们和那里的伙伴们比赛爬山速度,欢声笑语盈耳;我们守在舅母的灶前,焦急地等待香喷喷、热乎乎的江山米糕出炉,舅母会把米糕的边边角角给我们享用;每一家都欢迎我们去做客,我们都叫“外婆”“舅舅”“舅妈”……

正月初三,我们就依依不舍地回家。外婆必定有叮嘱不完的话,一路追随而来……

我们的担子里,满载而归的的是外婆与舅舅、舅妈精心准备的回礼——漂亮香甜的米糕、个大味甜的荸荠、金黄酥脆的米花……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美好的回忆永驻心田,温暖了岁月。

朋友,你有哪些过年的美好回忆?

你童年里最美好的回忆是什么

回忆录:布鞋伴我度童年

或许是触景生情的缘故,每当我听到解晓东演唱的《中国娃》这首歌时,都会被那段“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呀∥站的稳哪走的正踏踏实实闯天下”的意味深长的歌词所振憾。妈妈为儿时的我们一针一线纳千层底鞋子的场景如同电影似的一幕幕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而回忆录《布鞋伴我度童年》似乎又敲开了我儿时记忆的天窗,记录着我的一段既幸福又心酸的童年往事。

记得那是50年代解放初期,国家一穷二白,物资匮乏,商品短缺,棉布粮食等凭票证供应。 当年我家九口人,仅靠父亲一人工薪维持全家生活。七个兄弟姐妹一年四季所穿的鞋全靠买是入不敷出的。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们个个有鞋穿,夏天不捂脚,秋天不着凉,妈妈就节衣缩食,精打细算,自己动手为我们缝制夏秋两季穿的布鞋。

我还清楚的记得妈妈缝制布鞋的全过程。

首先是准备过程。用“拨拉锤”(大约有25厘米长的一整块牛骨,中间有眼,穿一个活动铁钩)纺麻线,用来纳鞋底,连接鞋帮。接着把平时做针线活积攒下的零散布头用来“打隔布”,即:用白面熬成浆糊把布头一块块一层层平贴在面板上,三五层布厚。中间夹层用的是零碎布头,隔布表层分别用完整的黑斜文布备作鞋面和白花旗布作鞋里,晾干后撕下来待用。

其次是加工制做过程。用报纸按各自脚码分别取样,贴在隔布上用剪子裁下。大约一手指厚即可用针线纳鞋底,接着再取样做鞋帮。最后用针线把鞋底鞋帮连接缝制好就能穿了,不仅舒适而且透气性好。就这样我们年复一年,穿着妈妈精心制作的千层底的布鞋慢慢长大。一针一线凝聚着妈妈曰夜辛劳的汗水,点点滴滴将慈母无私的爱涌入到我们的心房。

如今生活虽然好了,各种高档时尚的鞋子应有尽有,但是儿时穿着妈妈亲手制做布鞋时的那种幸福感却再也找不到了。因为妈妈在三十七年前因积劳成疾而撒手人寰与我们阴阳两隔了,我们曾经穿过的布鞋也无影无踪了。此时的我已经步入老年,那种曾经拥有母爱的欢乐时光如同一片散去的云彩已无法再现了。在我心灵深处,留下的不仅是《布鞋伴我度童年》,更是失去妈妈的哀伤和“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缺憾。无奈的我只能仰望苍天默默祈祷:愿我最亲爱的妈妈在天堂没有病痛折磨,一切都好,阿弥陀佛。


翻出小时候的小人书看看,能勾起你怎样的回忆

我来回答:原创“故事“

提起小时候看过的小人书,勾起我深深的回忆。那时看过的小人书有:“三国演义“一套就有几十本,还有“水浒传“,“林海雪原“,“上甘岭“,“渡江侦察记“,“刘胡兰“等等

战斗故事片是我最爱看的,那时小人书就是我的宝贝。非常爱护,只有好朋友们才能给他看,而且还对他们说,千万别弄坏了。

印象最深的是,刘胡兰,至今那些画面好象又出现在我的眼前。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九四六年,刘胡兰只有十五岁,就是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她带领妇女斗地主,分田地,还组织妇女做棉衣,做军鞋,支援前方。在危险的时候坚持斗争,发传单,写标语“打倒蒋介石“,“支援八路军“让敌人看了胆战心惊

一九四七年一月十二日,阎锡山属下封锁了云周西村,把刘胡兰以及全村男女老少,都赶到了村南大庙的广场上。由于叛徒岀卖,刘胡兰被捕了。

刘胡兰在刑场上,不管敌人怎样凶狠,引诱,决不投降,並高喊着“怕死不当共产党“走向铡刀,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伟大领袖毛主席为刘胡兰烈士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哪些小时候的回忆让你印象深刻

童年记意最深的就是和哥哥、姐姐一起到野外去玩。山青水秀。江水绿如蓝,江岸边的野百合红的象火,红色的柳树刚刚发出的嫩牙酸酸的,还有一点清香味。有时候可以拾到鸟蛋……

说说你的家乡,在你小时候回忆最深刻的是什么

说到家乡,小时候还真有些回忆,我从小生在农村,那时的乡村和现在的乡村不一样,以工分分粮食过生活。一个村的庄稼大家一起去做,比如播种、除草、施肥、收割都一起。有时农忙季节赶时间,还请敲鼓队在前面敲鼓,场面非常热闹,进度非常快,不几个钟就把一整片庄稼地里的草除完了,很是有责任心。

那时的乡村并不l富裕,人们心中装着的是互助互帮,没有攀比,分配制大都相等,住的是瓦房,生活过得非常惬意。就像现在景点打造的田园景那样富有乡村诗意!人们在劳动中欢天喜地,有说有笑的干着农活,过着没压力没烦恼的生活!

那时农村的环境并不像现在这样好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