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有哪些种类?说说中国瓷器瓶子的种类,你知道多
发布时间: 2023-07-06

瓶有哪些种类

普通瓶,心情瓶,定向瓶,交往瓶,真话瓶,提问瓶,祝愿瓶,传递瓶。

泛指腹大颈长的容器 [bottle;flask;vase]。

盛于盆,尊于瓶。——《礼记·礼器》。

吾一瓶一钵足矣。——清·彭端叔《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花瓶(插花用的瓶子);瓷瓶;暖瓶;两瓶牛奶;喝了一瓶酒;瓶彝(祭器);瓶落水(“不”的隐语。瓶子掉进水里,水往瓶里灌,挤出空气,发出不、不、不的声音,故称)。

量词。如:一瓶醋;两瓶墨水。

详细注解:

⑴ (形声。从瓦,并声。《说文》本从缶。缶(fǒu),瓦器,即陶制器皿。本义:汲水器)。

⑵ 古代比缶小的容器,用以汲水,也用以盛酒食 [jar]。

瓶,瓮也。(瓮,汲瓶也)。——《说文》。

缶其小者谓之瓶。——《方言》五。

羸其瓶。——《易·井》。

新盆盘瓶。——《仪礼·士丧礼》。

说说中国瓷器瓶子的种类,你知道多少

瓷瓶是一个很大的门类,各式各样的瓶子,造型繁多,令人惊叹。今天王掌柜选择了部分常见造型的瓶子简单说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扁腹绶带葫芦瓶,又称“抱月瓶”或“宝月瓶”。
是受西亚文化影响出现的一种器形,造型颇似扁葫芦,瓶体扁圆,葫芦形器口,足底很小,自颈部到肩部有如意形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名。
2、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的一种瓷器造型,创烧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景德镇窑。多见青花,以海水龙纹为贵。瓶形为小口、直颈、丰肩、假圈足、砂底微凹、圆球腹硕大,像是从天降下来似的,故名。
3、四方倭角瓶,明宣德年间景德镇窑烧制的一种瓶式,仅有青花器。器呈唇式微侈口,直颈两侧贴塑兽耳,八棱锤形方腹,深圈足外撇,内台阶式底。
4、壁瓶:就是一种挂在墙上的装饰瓶,又称挂瓶或轿瓶。
壁瓶的起源,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器形有葫芦式;瓜棱瓶式;莲花口式等。最常见的器形如花瓶的一半,即从纵面剖开的半个花瓶。
5、赏瓶:为雍正一朝最新出现的一种造型,作赏赐之用。
其器型来源于玉壶春瓶,传世品形制基本相同,撇口,细长颈,肩部装饰凸弦纹,圆腹,圈足。赏瓶一般采用这样固定模式的纹饰,颈部装饰青花蕉叶纹,腹部装饰缠枝莲纹。
6、净瓶(梵名 kalasa):指以陶或金属等制造,用以容水的器具。
为比丘十八物之一,盛水供饮用或洗濯,又称水瓶或澡瓶。《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以其为千手观音四十手持物之一。
7、藏草瓶,小口、直颈、颈中间凸出、鼓腹、腹下承以喇叭形足,造型奇特。
藏草瓶又称甘露瓶,清朝廷为西藏僧侣烧制的用于插草供佛的特别器皿,故称藏草瓶。
8、花觚,它是仿青铜器造型的一种陈设用瓷。
主要流行于元、明、清时期。早期的花觚除了陈设用之外,民间多用于插花,布置厅堂。花觚的造型隽秀,端庄大方,线条变化十分丰富。
9、方口觚,觚式之一,流行于明万历、天启时期,因口、腹、足均作方形而得名。
10、活环瓶,因瓶的双耳上套有可活动的环而得名。装饰活环是明嘉靖以来流行的一种造型。
11、胆式瓶,宋代创烧的一种造型优美的瓶子。直口,长颈,削肩,腹下部丰满,器形似胆,故名。
12、橄榄瓶,撇口,短颈、鼓腹、口足内敛、平底或圈足、瓶体形似橄榄,得名。
13、荸荠瓶,清代流行的一种瓶式,有撇口与直口之分,直颈较粗,扁圆鼓腹,圈足、状如荸荠而名。清代康熙年首创,雍正官窑多有烧造,且形制规范。
14、锥把瓶,锥把瓶形若锥把的一种瓶式。
造型为小口,长颈上细下粗,溜肩,鼓腹,浅圈足。清康熙朝始创,流行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15、油锤瓶,小口,细长颈,圆腹,圈足,形似榨油作坊用的油锤,故名。
16、棒槌瓶,形似以前洗衣服的木棒槌。分为硬棒槌瓶,方棒槌瓶和软棒槌瓶。
17、方棒槌瓶,撇口,短颈,平肩微折,身成四筒形,长方腹上部略宽,下部稍窄,器底有方形宽足,凹底施釉。现代多叫方瓶。有青花器和三彩器。
18、软棒槌瓶,是与硬棒槌瓶相对而言,特指雍正初期烧制的一种器形,造型不及硬棒槌瓶挺拔,口外侈,束颈,溜肩,直筒形腹,腹下略收,足圆滑。
19、纸槌瓶的原型可能脱胎于九至十世纪伊朗及埃及伊斯兰的玻璃器,因瓶的器型长头,斜方肩如一把槌,故称其为“槌瓶”。当时的玻璃制品是伊斯兰诸国进贡宋朝皇室的重要特产,并为皇室所独享。
20、观音瓶,又称“观音尊”,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流行瓶式之一。
器呈侈口,颈部较短,丰肩,肩下弧线内收,至胫部以下外撇,浅圈足,瓶体纤长,线条流畅。
21、蟠龙瓶,初为明器。因瓶的颈、肩处堆塑一条蟠龙,故名。
22、多管瓶,因器身肩部塑有向上直立的管,故名。直口,上有花形钮盖,瓶身有圆筒式和多节葫芦式。
23、柳叶瓶,撇口,短颈,丰肩,肩下削瘦至足,足内凹,器身细长,形似柳叶,故名。
24、转心瓶,在一个镂孔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上绘各种纹样,拨动上瓶瓶口,转动内瓶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不同的画面,故称转心瓶。清代乾隆景德镇窑创制,多为官窑器。
25、莱菔瓶,莱菔即萝卜,故又名“萝卜尊”。
清康熙朝独特尊式之一,器呈侈口、细长颈下饰双弦纹、丰肩、长腹下敛、假圈足,足脊窄细若萝卜。
26、葫芦瓶南宋后期龙泉窑创制的瓶式,瓶体似葫芦,故名。小口,短颈,瓶体由两截粘合而成。名与“福禄“谐音,且器形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宋元时期,龙泉窑、景德镇窑均有生产。
27、梅瓶是汉族传统名瓷,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望采纳,谢谢

陶器怎样辨别年代

古陶瓷的鉴别,传统的方法是指通过眼,耳、手去观察,分析,以对瓷器的烧造年代、窑口、质量、品类年代做出准确的判断。初涉陶瓷收藏的人,要学习和了解陶瓷发展史的基础知识,以便对古陶瓷器进行鉴别。我国有几千年的陶瓷制造历史,历代流传的陶瓷文物浩 如烟海,每个时期的陶瓷在胎土、釉色、器型、装饰、工艺、色彩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只要我们刻苦学习,认真实践,对第一件陶瓷器仔细推敲,认真辨别,就能知真假,少上当。

  陶瓷是火和泥的艺术,陶瓷器的要素是胎骨、器型、釉色、装饰、色彩、工艺等。各种陶瓷器分别都有它的发明创烧时期,胎土、器型 的变化以及釉色、装饰、色彩、工艺的改革创新都有它的成功期和普及期。这个创烧期就是它时代的上限。一件古陶瓷器在釉色、器型 、装饰、色彩、工艺等其中一项上限年代最晚的,就是这件陶瓷断代的上限,这是一条不可违背的原则 。鉴定的依据为:

  1. 胎骨。随着粉碎、淘洗、烧结技术的不断提高,胎骨的质量也不断提高。早期的胎土没有粉碎,淘洗也不干净,烧成温度只有800度左右,所以胎土杂质多,疏松、吸水率高,强度差。商至东汉中期制陶业开始第一次飞跃,原始瓷出现,烧成温度是1000度左右,吸水率和强度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东汉晚期至南北朝瓷器发明,烧成温度是1200度左右。元代景德镇开始普遍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瓷器烧成温度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减少了瓷器在烧制过程中变形。我们在鉴别陶瓷器时要善于根据通顺骨的烧结度来判断年代。同时,也要注意到各个地方就地取土为胎和偏远地区杂窑工艺技术滞后的现象。

  2.器型。自从人类发明陶器至今,各类器型根据各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生产的需要和社会群体审美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如果我们能对各个朝代的各种器型变化都了如指掌,我们在鉴定的时候就能稳操胜券。例如:瓶从商、周、秦汉比较单一的器型发展到现在梅瓶、盘口瓶、冲瓶、天球瓶、象耳瓶、玉壶春瓶、柳叶瓶、凤尾瓶、转心瓶等。每一种瓶型都有一个首先创烧的朝代,各个时期的瓶身、瓶嘴、肢线等都会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是明显的,有些变化是细微的。谙熟这些演变的规律,就能比较准确鉴别瓶类的真伪和准确断定它的年代。

  3. 釉色。自从商周的上釉原始瓷和秦汉的单色釉发明以来,颜色釉发展到今天已经有100多种,每种颜色釉都有它的出生日期和年龄。我们应该熟悉每种釉色的发明产生朝代 ,重点掌握划时代的几种釉色,如低温铜釉绿、铜红、钴蓝、高温青釉、绿釉、霁蓝、霁红、黄釉、黑釉、褐釉、茶叶末釉等等,并且要熟悉各种釉的演变发展。如:由霁蓝演化出的雪花蓝、洒蓝等,由霁红演变来的宝石红、郎窑红、豇豆红等。各种颜色釉都会派生新的釉色,各种色釉的叫法由于是口耳相传,民间叫法比较混杂,我们要多查阅资料,再根据其胎骨、器型 、工艺、光泽确定其年代。

  4. 色彩。 自从原始陶器出现彩绘,隋、唐 、五代的褐、黑、红、绿的釉下彩绘瓷出现,宋、辽、金的釉上红绿彩绘烧成,元代成熟的青花出现和釉里红的烧制成功,明代的青花五彩、斗彩,清康熙的釉上蓝彩研制成功,陶瓷器的色彩发展到今天已是丰富多彩。鉴别色彩要用发展的眼光,一个色彩的出现,开始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只有经过长时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臻于完美。例如:元代的釉里红一出世是红紫中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