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是不是抑郁的表现(有一颗想死的心,这样是不是就说明抑郁了
发布时间: 2023-07-06

有一颗想死的心,这样是不是就说明抑郁了

不一定。抑郁症这个是一个永谈不衰的话题。永远有人会抑郁,永远有人不了解抑郁症,永远有人罹患抑郁症。

德国奥尔登堡大学生物心理学博士李世佳(影歌)曾说,“很多人常常把抑郁和抑郁症相混淆——这导致当人们想到抑郁症时,脑中浮现的都只是日常生活的难过悲伤情绪,却不理解抑郁症实际上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精神类综合征。”

我们每个人都有负面情绪,有些人能依靠时间的解药去释怀,而有些人则会循环深陷。抑郁、焦虑本是人类正常的情绪,如果持续两周以上的严重抑郁时,影响到学习、工作和生活,这些被积累的负面情绪就演变成抑郁症,或者变成重性抑郁障碍。

而求死是抑郁症的一个现象。但是抑郁症不一定要求死。记住,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社会关心和支持有助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请多慰问他们,邀请他们去看电影、吃饭(尽管一开始可能会遭到拒绝),细心聆听他们,请勿指责他们,并且鼓励他们坚持治疗。

是不是多数抑郁症患者都很懒,从来不运动,不早起我老婆就是,劝也不听

你好,很遗憾看到你这样评价你的老婆,从你的问题里可以看出你的老婆是一名抑郁症患者,你的想法是好的,带着老婆一起早起,一起多运动,但因为她是一名抑郁症患者,不可能因为你的大道理就能做到你所期望的改变,这是疾病,不是心理问题。

抑郁症患者为什么会不爱运动,不爱早起?

要首先声明的是抑郁症患者并不是你说的那种懒,他们只是缺乏兴趣和动力去做一些日常的活动,这也是抑郁症对于患者的社会功能的主要危害,最初可能只是轻微的抗拒日常的活动,或者没有兴趣去正常进行日常的学习或者工作活动,但慢慢的这种抗拒或者说阻力会越来越大,以至于患者自身很多时候是想去改变,想去早起,想去运动的,但就是没办法和精力真正实施。

这样的社会功能的退缩不是助于主观的不想动,不是懒,而是抑郁症状导致的必然结果。改变这一结果的方法中包括正常的系统药物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包括自我的适当调整,但一定不包括说教,不包括一连串的大道理,不包括指责。

作为丈夫,妻子罹患抑郁症,相信你也很着急,但我想说的是你也要去真正了解抑郁症这种复杂的慢性疾病,了解患病的妻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了解你真正应该做的是什么,而不是一味的在那里指责,抱怨和讲大道理。

对于抑郁症患者,大道理一定是没有用的,因为抑郁症本身也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所以大道理只会让人心烦,让抑郁症患者更加烦躁焦虑,并不会有任何的帮助。抑郁症患者真正需要的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来自情感上真正的支撑,是规范化的治疗,是坚持遵医嘱的药物治疗,是事宜修养的轻松环境。

当然,作为抑郁症患者自己也可以有努力的方向,毕竟战胜抑郁症的是你,坚持不放弃的也应该是你

关于抑郁症患者需要的心理准备,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保持一颗与抑郁症不断抗争的心,抑郁症一定不是不可战胜的,但如果放弃了,也就谈不上抗争了。所以,即使患者感到很困难或者痛苦与绝望,但绝对不要放弃,只要不放弃,总还有转机。

除了坚持医学规范治疗外,还应该学会自我治疗。关于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治疗,有一下几点建议:

  1. 千万不要给自己制订一些很难达到的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现状,正视自己的病情,不要再担任一大堆职务,不要对很多事情大包大揽

  2. 可以将一件大的繁杂的工作分成若干小部分,根据事情轻重缓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切莫“逞能”,以免完不成工作而心灰意冷

  3. 尝试多与人们接触和交往,不要自己独来独往

  4. 尽量多参加一些活动:尝试着做一些轻微的体育锻炼;看看电影、电视或听听音乐等;讲演、参观、访问等社会活动

  5. 患者在没有同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十分了解的人商量之前,不要做出重大的决定,如调换工作、结婚或离婚等

  6. 不妨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然后分析、认识它,哪些是消极的,属于抑郁症的表现,然后想办法摆脱它

如果还是不行,及时求助于医生

作为丈夫,要对给患病的妻子一些理解,可以自学一些真正的抑郁症医学知识,一定对你和你的妻子有所帮助的。

拖延症有哪些表现,怎么改善

拖延症是不拖延的人给看上去拖延的人的一种带有偏见的判断。

拖延症到底有没有伤害,对事业有没有障碍,跟自己感受、意识层次有关。

如果自己讨厌拖延、并且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各项工作,也很想改变,那需要重视,改变认知,让自己变得更加主动积极。改变拖延症很简单,只要明白人生的终极使命:即天命,就好像给自己添加了核动力,一辈子都会充满正能量,做任何事情都能保持主动积极。

如果你很享受拖延带来的慢节奏,生活的很惬意,那说明这种活法没有什么问题。何必在意别人说三道四呢?

为什么拖延不好不坏呢?

因为意识层次不同,观点完全不同。

站在物质层面来看,为学日益。一切都要快、一切都要多,当然讨厌拖延症。这类人是很难理解冥想静心对自己有什么促进作用的。

如果从精神层面看,为道日损,那就要在物质层面做减法,要慢、要少。这类人经常静心、冥想,享受静止的生命状态。

因此,拖延症要么很Low,要么很High。高到一般人根本没法理解,就好比毛毛虫说的拖延症,跟蝴蝶说的顺其自然是一个道理。

因此没必要纠结,自我诊断一下即可!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