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东丽杯孙犁散文奖得主(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是谁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是谁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X射线的发现者,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

1901年因发现X射线获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1895年11月8日抓住一个偶然机会发现了X射线,X射线的发现引起了物理学的革命 导致现代物理学的诞生,X射线也称为伦琴射线。

该奖项旨在奖励那些对人类物理学领域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奖金,每年的奖项候选人由瑞典皇家自然科学院的瑞典或外国院士、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委员会的委员、曾被授与诺贝尔物理或化学奖金的科学家、 在乌普萨拉、隆德、奥斯陆、哥本哈根、赫尔辛基大学、卡罗琳医学院和皇家技术学院永久或临时任职的物理和化学教授等科学家推荐。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后添加了’经济’奖)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陪植物们说话李汀题目作用

从与植物絮叨入手,既增强了主人公的魅力,又呈现了人与自然的息息相关,,,
李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人民日报》《散文》《青年作家》《散文百家》《北京文学》《读者》《岁月》《滇池》《小说月刊》《短篇小说》《辽河》《鸭绿江》《福建文学》《四川文学》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作品数百篇,有作品被《青年文摘》《文学教育》杂志选载并评介,出版散文集《农谚里的村庄》《西藏,清水一样的光芒》《民间有味》。先后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第五届宝石文学奖、首届浩然文学奖、首届四川省散文奖,第二届孙犁散文大赛三等奖。

范超的介绍

范超,1975年生,咸阳礼泉人。法学学士,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作协、西安作协理事。在媒体工作十年,曾获中国晚报新闻奖等50余项。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美文》《散文》《读者》《诗刊》等百余家报刊。先后出版散文集《范超散文》《土天堂》《乡城》《曲江记》、诗集《麦草人》、史学著作《唐大明宫》《大明宫之谜》等,2012年推出《大地结香——范超文丛》,包括《水流年》《土生活》等七卷本共200万字。从2009年至今获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全国首届孙犁散文奖、全国首届鲁藜诗歌奖、2011中国散文奖等多项大奖。作品先后入选《年度中国最佳散文选》、《感动100位著名作家的美文精品》、《中学语文课外读本》等100余种选本。他的部分作品被译介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越南等。

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是谁

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是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德语:Wilhelm Röntgen)。

威廉·康拉德·伦琴在1895年11月8日发现了X射线,为开创医疗影像技术铺平了道路,1901年被授予首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发现不仅对医学诊断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影响了20世纪许多重大科学发现。

例如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就因发现天然放射性,与居里夫妇共同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到今天,为了纪念伦琴的成就,X射线在许多国家都被称为伦琴射线,另外第111号化学元素Rg也以伦琴命名 。

扩展资料

1901年他成为诺贝尔奖金第一位物理学奖金获得者,他立即将此项奖金转赠威茨堡大学物理研究所为添置设备之用。此后根据不完全统计,他生前和逝世后所获得的各种荣誉不下于150项,若对伦琴的成就作出估价是很困难的。

伦琴的工作是在简陋的环境中完成的。一个不大的工作室,窗下是张大桌子,左旁是个木架子放着日常用品,前面是个火炉,右旁放着高压放电仪器,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进行X线试验的地方。

伦琴一生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他以一个普通成员的身份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他的X线研究工作从当前的水平来看,已非常完整。他谢绝了贵族的称号,不申请专利,不谋求赞助,使X线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

自1540-1895年间对X线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有25位,其中有波尔、牛顿、富兰克林、安培、欧姆、法拉第、赫兹、克鲁克斯、雷纳德等,伦琴在他们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努力探索终于取得了成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威廉·康拉德·伦琴


光阴里每一步全是修行,不自知间,早已自渡是什么意思

回答

光阴里每一步全是修行,不自知间,早已自渡是什么意思

1、意思是:不知不觉的,早就已经引导自己到达一个很高的境界。度脱:使人脱离人世苦难,到达仙、佛境界。

2、原文:语出《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光阴里每一步全是修行,不自知间,早已自渡。而写作,是我对抗生活和光阴的武器。很多光阴,你必须独自一个人度过。以为过不来的万水千山,一定过得来。——雪小禅

3、《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主要内容:深情笔触记录身边那些真实存在、精神强度饱满的低温女子,最好的生活是活成一棵树,绝非一枝花。日常的动人流淌在寻常的逝水流年中,在一箪食、一豆羹中,在清晨、黄昏的重复中,读来如吹云见日,心灵为之一振。身上衣、篮里菜,瓜菜米香里,日子泛着光泽。一页页翻下去,全是人间真味。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是把自己活成一种方式,活得没有时间、年龄、性别,与光阴化干戈为玉帛,云山梦水,且听风吟。看似薄情,实则深情。恰到好处的孤独与深情,绝不温暖,但足以心仪。可素琴白马纵横四海,可心怀广宇爱人及人,可花间饮酒续写缠绵,愿你有这样的生活。

4、《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鉴赏:这本书会让自己看到理想化的生活是真实可行的。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着那么一些人,心守一线清明,在可选的限度里抉择出值得付出与坚持的东西,不过分依恋物质,亦无需信仰那般庄严盛大,忍于希望的诱惑,穿越悲伤的茫茫原野、欣悦的深深山谷,活得像河流一样绵延而深情。

注:雪小禅,知名文化学者,中国作协会员,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读者》杂志百名签约作家之一。作品《裴艳玲传》与《那莲那禅那光阴》均入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得第一届“孙犁文学奖”,第六届“老舍散文奖”、第11届“河北文艺振兴奖”,全国短篇小说佳作奖。出版小说及随笔集50余本,其作品多次入选中学课本读物,并多次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同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畅销日本、越南等国家。繁体版《无爱不欢》《刺青》《我爱你,再见》已经在台湾上市。曾为《流年》杂志主编。迷恋戏曲,曾任教于中国戏曲学院。近年来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许多国内重点大学进行艺术及戏曲讲座,引起轰动。同时,对传统文化、戏曲、艺术、美术、书法、收藏、音乐均有自己独到的审美与研究。

更多4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