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老山第一烈士:主峰上有他的雕像,作家把他的事迹写成小说
发布时间: 2023-07-11

1984年4月,收复老山的战斗打响前,解放军第十四军四十师一一八团首长把攻打敌主峰阵地的任务交给了二营五连。

4月28日清晨,战斗正式打响了。五连副连长张大权带领火力组冲在最前面,掩护全连一举夺下了敌前沿阵地——21号高地,接着又夺下了敌防御阵地——52号高地。

在52号高地上,张大权仔细观察了老山主峰的地形,果断发出命令:“一排从右翼迂回,动作要快;三排就地转入防御,一定守住;二排跟我从正面突击,火力要猛!”

一、三排各就各位,打得有声有色。二排的正面突击却因地形不利,被居高临下的敌人压制得难以前进。张大权当即命令二排放慢进攻的节奏,设法诱敌暴露火力点,发现一个,打掉一个。

这时,张大权发现一个敌人正在投弹,他举枪要射,还没来得及抠动扳机,就被一发炮弹炸伤了左腿。此时,各班排长也有不少战士牺牲。

张大权将负伤的左腿简单包扎了下,见敌人炮火凶猛,立即组织战士们找好隐蔽。等敌人炮火稍停,他还将战斗人员重新编组,指定了班、排长们的代理人,调整了战斗队形。

这时敌人以为解放军无力再攻,也停止了射击。张大权对二排长曹杰说道:“你从左,我从右,一定要把部队带上主峰!”

他抄起一挺轻机枪,拖着伤腿带领战士们发起了第二次冲击。霎时间,刚刚平静下来的战场上又响起枪炮声。在火力组的掩护下,张大权带领不足一个排的兵力,迅速抵近了敌前沿防步兵壕。

展开全文

此时,敌人也清楚地知道,他们如果再丢了这条防线,兵力再多也守不住主峰了。敌人不敢再后退,就用机枪、火箭筒、冲锋枪、手榴弹等疯狂阻击。一个强攻,一个死守,敌我双方展开了一场“拉锯战”。

五连指战员一个个都打红了眼,哪里有敌人就朝哪里扑。战士杨胜中从右侧冲击时,被隐蔽在大石头背后的一个敌人发现了。那个敌人端起火箭筒向杨胜中瞄准,张大权一见闪电般一个点射,把那个家伙撂倒了。

就在这时,张大权突然左手腕中弹,手中的机枪掉落在地上。他随即卧倒,连忙用右手撕开急救包,三下五除二就把伤口包上了。左手还是不能使劲,他就把机枪往右臂一夹,继续向敌人猛烈射击。

战斗更加激烈了。张大权想到,我攻敌守,地形又是易守难攻,再这样打“拉锯战”对我军太不利了。要么一下子突上去,要么先后撤一步。

“一鼓作气,拿下主峰!”张大权下定了决心,带头向前冲去。刚冲出几步,“哒哒哒……”一长串重机枪子弹朝他打来。他“扑通”一声倒在地上,好一阵子没动。

“副连长!副连长!”战士们见状,无不万分焦急。

就在这时,张大权突然从地上站起来,放开喉咙大叫一声:“没事,我还在……”话音未落,他又直挺挺地摔倒在地上。

原来,张大权的腹部被敌人的重机枪打中了,肠子染着鲜血从伤口里露出来。刚才他是昏过去了。张大权这次摔倒后,没有昏迷。他解开急救包,用三角巾将肠子盘压起来,把腰带紧了紧,第二次艰难地从地上站起来。

这时,五连又有一批战士倒下了,张大权召集队伍,把四挺机枪和四具火箭筒组成新的火力组,再次进行战斗编组。

他强忍着伤痛说道:“五连历史上从没出过草包!我们也决不能当草包!现在我们发起最后一次冲击,活着,就站在主峰上庆祝胜利;死了,我们也要躺在主峰上!”

他随即发出命令:“火力组掩护!其他同志跟我来!”霎时,一发发火箭弹夹风卷土地喷射,一挺挺机枪发出了怒吼。

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弹雨打懵了,张大权乘势带着战士们向老山主峰发起第三次冲击。他们交替掩护,终于又逼近了主峰前沿的防步兵壕。

几个战士一跃而起,想借冲力飞越堑壕。但因壕沟太宽,加之战士们体力消耗太大,一个个都掉进壕沟里。

张大权一骨碌滚进壕里,命令战士们先敌投弹。于是,一排手榴弹飞出堑壕,顷刻间,地动山摇,只听得堑壕上面的敌人“哇哇”直叫。

趁此机会,张大权率领战士们跃出战壕,乘胜追击敌人。老山主峰终于被解放军夺回来了,战士们欢呼着拥抱着。

张大权顾不上休息,也顾不上包扎伤口,立即带领战士们搜剿残敌。不幸的是,他在击毙了一名敌人后,就被从敌暗堡里打出的一梭子弹打中头部和右腿,就此壮烈牺牲。

战士们万分悲愤,怒不可遏地冲向那座暗堡,将阵地上的敌人全部消灭了。

战后,张大权被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虽然在老山上牺牲的解放军官兵为数不少,但张大权却被人们誉为“老山第一烈士”。

战友们为了纪念副连长张大权,在老山主峰最高处找了一棵最高大的“英雄树”——木棉树,在树干上深深地刻下九个大字:“祖国、老山、张大权烈士”。老山主峰还竖起了一座张大权烈士的雕像。

后来,作家李存葆写了一部著名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书中主人公梁三喜就是以张大权为原型进行创作的。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