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智取生辰纲》一节,烈日炎炎似火烧,押解生辰纲的土兵为何还争着喝酒?烈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大家还记得父辈们在烈日下劳作的情景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水浒中《智取生辰纲》一节,烈日炎炎似火烧,押解生辰纲的土兵为何还争着喝酒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记得也就是90年代初期,当时还没有酒驾的说法。

南京的夏天很热,很多司机中午去吃饭,都要喝几杯冰啤酒。

今天这就要拘留,但那时候都当做饮料一样,没什么了不起的。

而水浒那个宋代,生辰纲的土兵争着喝酒,是因为那个酒同啤酒差不多。

我们喝的烈酒,白酒,叫做蒸馏酒,是元代才开始在中国普及的。

一说元代蒙古人喜欢喝烈酒,所以下面拍马屁的多,发展了蒸馏酒技术,出现了今天高度数的烈酒。

蒸馏酒最低度数也有20度,最高可以达到60度。

二战中,苏军甚至勾兑医用酒精喝,度数最高可以达到75度,很容易喝出人命。

但元代之前,中国基本都是酿造酒,度数都不高。

酿造酒就是今天的米酒、黄酒之内,度数都在10度以下。

大家注意水浒里面就都是酿造酒,而且也分品种。

比如皇帝赏赐的御酒,度数都比较高,可以达到8到10度。

而乡下酒店里面的酿造酒,水平比较低,很多只有2到3度,按照今天标准就是带酒精的饮料。

而武松喝的三碗不过岗,应该属于乡下比较好的酒,度数在6到8度,同今天的欧洲啤酒差不多了。喝三碗,差不多就是今天的2瓶,因为还要爬山过景阳冈,不能再多喝了,会影响赶路。

而武松喝了18碗,相当于今天12瓶瓶酒,等于喝了一打。虽说夸张,但萨胖极限就能喝10瓶啤酒,慢慢喝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武松肯定比我壮得多,12瓶还是可以喝的,他也确实躺到了。

道理也是一样,杨志上了黄泥岗,他们十多人买一通酒,每个人也就是喝个一二碗,还不到1瓶啤酒,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烈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大家还记得父辈们在烈日下劳作的情景吗

谢谢,

不但记得,而且此生难忘。想想父亲那一代老人,太辛苦了。年复一年用双手耕种土地,浇灌田园。为了吃饱饭,历尽艰辛。特别是夏季,顶着火球般的烈日,辛勤付出,用汗水浇灌一颗颗禾苗。

每当夏收夏种结束,随着天气炎热,刚出土的幼苗就会被疯长的小草遮挡。锄地除草成了夏季最迫切的任务。特别是夏季锄第一次地,更是重中之重,由于刚收完的小麦根还牢牢地埋在地下,所以,锄第一遍地,首先要将残留在地下的麦根挖出,达到松土除草效果,利于禾苗舒根生长。

我记得,父辈老人顶着烈日、光着膀子,将锄头高高挥舞,深深地砍进土里,向手心吐着涶沬,吃力地拉回深陷土里的锄头,弯着腰艰难的前行……汗水顺着胸前滴落在松软的土地上,浸润着禾苗。

那是条件有限,没有除草药剂,更不可能有好的松土方法。只能靠双手抡动锄头除草、松土。

烈日炎炎,你想对穿梭在街头的外卖小哥说点什么

实属不易,各行各业生活下底层的农民、小商、打工仔、及低收入人群他们是真的不易!

烈日炎炎的夏日,你最不能缺少的一样东西是什么

水。只有水能让人活下来。温度再高,遇水则消。水能直接降温,也可转换成别的形态降温。不管春夏秋冬,都不能无水。

“烈日当头”的意思是什么

比喻天气炎热,一般会用在炎热的环境从事某种活动。

例如:无论是烈日当头、大雨倾盆,还是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她都坚持去上班。

有哪些成语是描写夏季的

骄阳似火、烁玉流金、吴牛喘月、炎炎夏日、烈日炎炎、暑雨祁寒、秋收冬藏、火伞高张、挥汗如雨、大汗淋漓。

李白的诗"烈日炎炎似火烧"后面几句是什么

首先,我要纠正一下“烈日炎炎似火烧“这句诗不是李白写的,是出自《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中白日鼠白胜唱的一首民谣。全诗为: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这首诗的意思大概是:火红的太阳,灼热得有如燃烧中的烈焰,田野中的禾稻嫩苗已有一半被烤得枯黄了。农夫的心里十分着急,而王孙公子却在径自摇扇乘凉,好不惬意!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