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唇亡齿寒的翻译?唇亡齿寒(古文翻译
发布时间: 2023-07-06

文言文唇亡齿寒的翻译

唇亡齿寒
chún wáng chǐ hán
〖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出处〗《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唇亡齿寒(古文翻译)

唇亡齿寒,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语本《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 复假道於 虞 以伐 虢 。 宫之奇 谏曰: 虢 , 虞 之表也; 虢 亡, 虞 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 虞 虢 之谓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时虽已下 荆楚 , 孟昶 有唇亡齿寒之惧。”

晋献公以垂棘之壁假道於虞而伐虢, 大夫宫之奇谏曰: “不可.唇亡而齿寒, 虞虢相救, 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 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 受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 还反灭虞.

晋献公以虞国国主敌友不分,不听劝告,贪图小利,同意借路,实际上是帮助晋国灭掉了虢国,结果自身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这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

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上书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掉。晋国的野心 不可助长,对外敌不可忽视。借路给晋国一次就算是过分了,怎么可能有第二次?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 嘴唇牙齿就会受冻。’这话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啊。

最后 都被灭了~ 4个翻译的版本 随便选一个.......

唇亡齿寒是啥意思

唇亡齿寒是啥意思
1,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2,出自《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3,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语本《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 复假道於 虞 以伐 虢 。 宫之奇 谏曰: 虢 , 虞 之表也; 虢 亡, 虞 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 虞 虢 之谓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时虽已下 荆楚 , 孟昶 有唇亡齿寒之惧。”
4,【典故】:《左传·僖公五年》中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虞君说,虞虢两国像嘴唇和牙齿之间的关系,唇亡则齿寒,但虞君未 听劝告最终也为晋所灭。
5,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 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