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十五爱吹笙什么意思(李白性格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李白性格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李白的性格有双重性,既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他的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这种性格的集中体现。但他也有干谒求官的一面,“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这种马屁拍得也是很有水平的。但即使干谒求人,李白也不是摧眉折腰低眉顺眼的,字里行间充满自信,让人看了不舒服,所以他的干谒之路并不顺利。他骨子里还是傲慢的。那么他的傲慢无礼的性格究竟从何而来呢?

我们说一个人的性格或者说本性是有两个方面构成的:先天环境和后天教育。

1.他出生在碎叶,属于西域地区,据考证在今天吉尔吉斯斯坦,那里的人很少读书,不受儒家思想束缚,自由豪放,李白的生母就是碎叶人,按今天的话说就是少数民族。李白骨子里就有放荡不羁的基因。

2.李白父亲是四川人,四川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在李白以前一千多年的时候即在蚕丛鱼凫的时代。李白父亲时三星堆金沙滩文化应该还有遗存,还会影响到那时的人们。李白父亲也能受到那种文化的影响。虽然我们今天还不知道哪种文化的内容,但绝对不是儒家文化。李白父母给他的基因就不是儒家文化,流传给他的就是放荡不羁。

3.唐朝就不是一个拘于礼教的时代,李世民杀兄逼父,李治娶父亲的才人为妃,李隆基霸占儿媳妇不但没有遭到非议,还被后人歌颂。可以想见当时的社会风尚如何。

李白五岁就开始受教育,他学习一开始不努力,后来看到“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就开始努力学习了,看他的聪明劲儿,应该学习不错。但他学的是什么呢?

他自己说“五岁诵六甲”,六甲是什么书呢?有人说是唐朝的识字课本。李白五岁读识字课本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显然不是。六甲是天干地支知识,现在讲的花甲纪年,女人怀孕叫身怀六甲,都是这个意思,诵六甲就是可以凭生辰推断八字的知识。李白读的不是儒家著作而是道家甚至是道教的知识,他一生都走在一心向道的道路上。

李白《凤吹笙曲》诗中说:“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其《感兴八首》 (之五)亦说:“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吹笙吟松风,泛瑟窥海月。西山玉童子,使我炼金骨。欲逐黄鹤飞,相呼向蓬阙。”“炼金骨”,就是炼丹。由此看来,李白十五岁就有了较深的道教信仰。

李白20岁时接受了道教的灌顶仪式,正式成为了一名小道士。他写道:“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这里的“结发”,指当时男子20岁的代称;“扶我顶”和“受长生”是李白初入道的仪式。他受的“长生”,是指道教的“长生箓”,只有虔诚的入道者方可获得。

李白25岁出蜀,他在江陵与茅山宗传人、年近八十的高道司马承祯不期而遇。司马承祯不仅道行深厚,而且文采飞扬,出口成章。他称赞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这是道家最高的褒奖语,李白一听十分兴奋,当即写就《大鹏遇稀有鸟赋》一诗,以“大鹏”自比,以“稀有鸟”比司马承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数日后,司马承祯与李白辞别,此后二人再没有相见过。

李白30岁那年,李白结识了玄宗之胞妹、著名女道士玉真公主。

李白45岁接受道篆,正式加人道士行列。李白终于在齐州的道教寺院紫极宫被反剪双手,走上法坛,向神灵忏悔自己的罪过,从高天师手中接过朱笔写在白绢上的“道篆”,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道士。

55岁时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携其妻宗夫人也南奔江西庐山。宗夫人乃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非常崇尚道教,她在庐山与奸相李林甫入道的女儿也是道士的李腾空颇有交往,常去探看。李白曾有《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相送,其一云:“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若恋幽居好,相邀弄紫霞。”诗中的云母,即为炼丹药物之一,庐山盛产,以水碓捣炼,舂成细末可服用。55岁的李白,还在想着炼丹,可见他沉溺道教已是很深了。

由于李白父亲可能是逃到西域的罪人,活着就是发配到西域的罪犯,所以李白没有科举考试的资格。他也就不用去学习儒家经典了。儒家那一套礼仪制度,做人原则,忠恕仁义,温良恭俭让他都不懂。他学习的就是道家无为自然的学问。

李白一生没受过正规的儒家教育,儒家那一套仕途经济他根本不懂,怎么能甘居人下呢?所以他的性格是道家的或者说是老子庄子的教育。

道家是不承认权威的。儒家和佛教都会要求人们去相信他的权威观念。就是形成某种信仰;而道家则恰好相反,首先要求你的就是必须要能破除对于一切权威观点的迷信,对于所有权威不迷信、不盲从。所以李白向往一切平等的人际关系。即使是皇帝也是一样,“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道家的思想,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开放,非常包容的思想。主张天人合一,人要与身边的自然,要与这个世间的一切融为一体。他的这种开放,对于一个人来说,那会没有束缚,就是没有思想上的束缚,一个人要有开阔的眼界,要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这天地之间。人与自然的统一或者说天人合一,就是李白信奉的哲学,也成就了李白的性格。

凤吹笙曲古诗翻译及赏析

《凤吹笙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

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穷已。

欲叹离声发绛唇,更嗟别调流纤指。

此时惜别讵堪闻,此地相看未忍分。

重吟真曲和清吹,却奏仙歌响绿云。

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缑氏山。

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前言】

《凤吹笙曲》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元丹丘所写的`一首送别诗。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载)元丹丘应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之邀,共同访道,自其隐居处东蒙山西入长安,途经兖州治城瑕丘,李白为他饯别,作此诗,时间约在是年秋冬。全诗共十六句一百一十二字,惜别之情深切动人。

【注释】

1、仙人:本谓王子乔,即周灵王太子晋

2、“始闻炼气餐金液”二句:炼气,通过调息、行气等方法锻炼自身内在的精气。餐金液,《抱朴子·金丹》: “金液太乙,所服而仙者也。”玉京,道家所谓天庭。王琦注:“《灵枢金景内经》:下离尘世,上界玉京。注云:玉京,无为之天也,三十二帝之都。”此代指唐之京都长安。二句所谓:开始闻说你在蒙山炼气功、服丹液,现在你又说要朝赴长安

3、凤笙:喻指所送之人元丹丘

4、讵堪闻:犹岂可闻或不可闻的意思

5、此地:此指送别之地,喻指治城瑕丘。未忍分:即不忍分别

【翻译】

仙人十五岁就爱吹笙,笙响如同昆丘的彩凤鸣叫。也听说你会炼气餐金液,现在又传说你马上要上长安朝拜皇上。玉京长安有迢迢几千里路之遥,凤笙一去,何时能回?怕是难以再见。绛唇一启,便是叹息,叹息你的离去,纤指一举,便奏出凄凉的离别琴调,充满惋惜。此时惜别,那堪听闻离别之音;此地相看,那堪见此分别之颜。不如来它一曲全真清吹,高歌仙曲,声响绿云。绿云和着紫气一起飞向函谷关,寻仙访道应去河南的缑氏山。你可别学那个很会吹笙的王子晋,一遇到神仙浮丘公就一去不还,我还想见你呢。

【鉴赏】

这当是李白写给元丹丘的一首送别诗。《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作《凤吹笙曲》。《全唐诗》题下注云:“一作《凤笙篇送别》”。王琦注云:“此诗是送一道流应诏入京之作。所谓‘仙人十五爱吹笙’,正实指其人,非泛用古事。所谓‘朝天赴玉京’者,言其入京朝见,非谓其超升飘举。旧注以游仙诗拟之,失其旨矣。”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系此诗于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并谓:“此送一道流应诏(当为应玉真公主之邀)入京之作,其人当为元丹丘,其时约在本年岁末。”此说大致可从。此诗对仗工整,平仄合律,天然自成而又缠绵悱恻。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有凤来仪兮,见则天下安宁“ 什么意思

高高青天凤凰飞,百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