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发射的东西成功没中国为何不表态呢?东方时事解读2011年7月22
发布时间: 2023-07-06

朝鲜发射的东西成功没中国为何不表态呢

朝鲜说成功了,可是其他国家说失败了。我国态度: 4月5日,外交部长杨洁篪分别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日本外相中曾根弘文、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柳明桓通电话,就朝鲜宣布发射试验通讯卫星事等交换意见。 杨洁篪说,中方注意到朝鲜宣布发射了试验通讯卫星,也注意到有关方面对此表达的关切。作为朝鲜半岛的近邻,中方一贯致力于维护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不赞成任何可能加剧局势复杂和紧张的行动。一段时间以来,中方多次向有关各方表明了这一立场。 杨洁篪表示,中方始终认为,继续推进六方会谈进程,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有关各方应着眼大局和长远,保持冷静克制,避免采取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紧张的行动。中方将本着建设性和负责任的态度应对当前事态,为妥善解决有关问题做出努力,中方愿就此与有关各方保持沟通。中方将与各方一道,共同维护六方会谈进程和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 美、俄、日、韩外长阐述了各自立场,表示愿就有关问题与中方继续保持沟通和协商。

东方时事解读2011年7月22日

东方时事评论2011年7月22日《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2011年07月22日——星期五卡扎菲表示不会与班加西的反对派进行对话【的黎波里消息】据媒体报道,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21日发表讲话,表示不会与班加西的反对派进行任何对话,并再次强调决不会投降。卡扎菲说:“我不会和他们(叛乱分子)对话……他们的战斗必将失败,他们没有任何希望。”卡扎菲还表示绝不会投降。他说,利比亚人民不会惧怕北约的空袭,不会向敌人投降,战斗将绝对有利于利比亚人民。北约21日对卡扎菲军队控制的兹利坦市发动了更密集的空袭行动。空袭造成数十名平民受伤,还炸毁了一些储藏食品的仓库。近期,非盟、联合国等一致寻求通过政治手段促使利比亚冲突各方展开有效对话,解决利比亚危机。但由于利比亚政府和反对派在卡扎菲是否下台等问题上分歧严重,政治解决利比亚危机并非易事。【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卡扎菲说:“我不会和他们(叛乱分子)对话……他们的战斗必将失败,他们没有任何希望。”●卡扎菲口中所言的“......决不会投降”,指的应该是一个前提条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卡扎菲口中所言的“......决不会投降”,指的应该是一个前提条件,即:“大国们(中国除外)”要求“他本人必须下台”、才能“进一步”去达成““利比亚问题解决方案”的”前提条件“。●在一大堆的讨价还价之后,又出现几个重大变化在此之前,自法国国防部长于7月10日接受电视媒体采访,公开“敦促利比亚反对派与卡扎菲领导的利比亚政府谈判”,并承认“武力解决不了问题”,从而正式接纳“中俄利比亚政策”的“核心观点”之后,我们知道,在利比亚问题上,在一大堆的讨价还价之后,又出现几个重大变化:●美国态度的变化其一,是美国政府态度的变化。据媒体报道,美国代表团7月16日在与卡扎菲特使谈判时,曾经表示:如果卡扎菲自动交出权力,可以为他寻找避难地,并提供安全保护,可不受国际司法追捕,并“提醒”卡扎菲--交出权力的时间越早越好,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口中的“越早越好”有这样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美国负责与卡扎菲势力进行谈判”的代表团说了,卡扎菲越早交权、获得的保护就越大!第二层意思,而根据“卡扎菲方面”的说法,美国人还说了:卡扎菲应迅速作出最后决定,不要再浪费时间,否则,卡扎菲不会再有安全避难地或避难国家;●美国人的态度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卡扎菲之“口”说出来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通过上述情况不难明白两点:第一点:美国人的态度转变(或者更准确地讲,美国态度的“愿意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卡扎菲之“口”说出来的。第二点:表面是在“逼”卡扎菲“尽早交权”,实则是在“强调”卡扎菲“拥有”选择权,也就是在“满足上述前提条件(他本人必须下台)”的基础上,他可以选择“有安全避难地(利比亚境内)”与“避难国家”。●法国政府(欧盟)态度的变化、这次是在俄罗斯与德国之间的“会晤”之后才“出台”的其二,是法国政府(欧盟)态度的变化。非常有意思的是,法国(欧盟)态度变化,这次是在俄罗斯与德国之间的“会晤”之后才“出台”的。据报道,7月18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俄罗斯承认作为谈判方之一的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但不认为该委员会是利比亚人民的唯一代表。拉夫罗夫重申,俄罗斯在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台后不会接纳他。而就在7月19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谈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应当继续寻找和平调解利比亚局势的可能性,军事途径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继续寻找妥协的办法。我认为,班加西(注:指反对派)与的黎波里(注:指卡扎菲)能够达成妥协。”●最新的“俄罗斯利比亚政策”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个于“欧(德)俄”领导人会谈之后突然“出现”的“认为(俄罗斯总统说两派能够达成妥协)”,与俄罗斯外长所强调的“俄罗斯在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台后不会接纳他”,形成了最新的“俄罗斯利比亚政策”。在“几经反复”之后,或者更准确地讲,是“方方面面”在“其它战略方向(中东、东北亚、东南亚、中亚、南亚、南美、非洲、东欧、特别是南欧等)”经过一番“排列与组合”之后,针对利比亚这个“观察点”,“俄罗斯利比亚政策”由如下几点构成,即:其一,俄罗斯承认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作为谈判方之一,但不认为该委员会是利比亚人民的唯一代表;其二,军事途径无法解决利比亚问题,应当继续寻找和平调解利比亚局势的可能性;其三,俄罗斯认为班加西(注:指反对派势力)与的黎波里(注:指卡扎菲势力)之间能够达成妥协,即:利比亚政治解决方案是可行的;其四,俄罗斯在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台后不会接纳他,也就是说,俄罗斯无意成为卡扎菲下台后的避难国。●“卡扎菲是否下台”对俄罗斯而言“一点儿也不重要”事实上,在“上述四点”之中,我们没有将“卡扎菲必须下台”归纳进去,因为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原因如下:第一,“卡扎菲是否下台”对俄罗斯而言“一点儿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形成的“利比亚解决方案”是否可以令“俄罗斯利比亚政策”、特别是“俄罗斯科索沃政策”、特别“俄罗斯全球战略”保持足够的灵活性与主动性。●再谈“美国利比亚政策”的企图之所在而早在“利比亚之乱”的第一时间,我们就曾经指出:在策动“埃及之乱”后,“美国利比亚政策”之所以愿意与“急于拿到利比亚”的欧盟联手策动利比亚之乱,其“利益核心”在于:第一,“借机”分裂利比亚、并用“必然倒向美国的卡扎菲势力”去制衡“暂时亲欧的反对派势力”,从而将利比亚中央集权解构,并由此为支点,挑起并利用利比亚与其它国家的、或历史的、或现实的矛盾,或以主权争端、或以宗教争端,挑起各个国家、诸多部落间的争斗,慢慢“模糊”靠近欧亚海上运输线一侧的非洲国家的边境,从而将北非、甚至整个非洲“索马里化”,继而即可破坏对“中欧”都非常重要的“欧亚海上运输线”的稳定,也可破坏“中国经济”之 “非洲能源、矿产供应基地”的稳定,还可威胁“欧洲经济”之“非洲能源、矿产供应基地”的稳定,并伺机挑起、特别是激化“中欧”基于“维护各自非洲利益” 而必将产生的战略矛盾。第二,由于利比亚与科索沃“跨海(地中海)”相望,因此,一个混乱的利比亚、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成为美国对“欧盟稳定”进行“跨海一击”、从而将“科索沃战争”对欧盟(欧元)沉重打击的“旧电影”重新“翻拍”的支点。在这个问题,受美国“暗中保护”才得以生存至今的卡扎菲(或卡扎菲势力)已经“非常不智地”地、替美国人喊出了“如果北约(欧盟)继续轰炸,就准备攻击欧盟民用目标”的“口号”。 毫无疑问,一旦欧盟境内有什么“风吹草动”,如果欧盟“胆子够大”、特别是如果“实力够强”、那么,这笔账是很容易就算在卡扎菲身上的。有关这一点,我们稍后再做展开!●“俄罗斯利比亚政策”反而是“中欧俄美”中“变化最为无常”的原因之所在因此,就目前而言,对同样作为“能源与矿产供应中心”的俄罗斯而言,未来出现一个“苏丹化的利比亚(分裂)”、特别是“索马里化的非洲(没有中央政府)”是符合俄罗斯利益的,但是,俄罗斯也明白,“这些利益”完全从属于“东欧利益(以乌克兰利益为代表)”,而“乌克兰利益”的“维系”,从格鲁吉亚战争的“后续发展”中就可以看出,又主要利益于一个虽无互信、但互动频繁、且日益靠拢的“俄欧关系”、以及虽有分岐但基本稳定的“俄中关系”,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得益于伊核之“中欧俄战略协调”。由于必须着眼于全球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无法”专注于一处(利比亚、非洲)的利益最大化,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也正是“利比亚政策”其实可以“较”中国“还要超然”的俄罗斯、“其利比亚政策”反而是“中欧俄美”中“变化最为无常”的原因之所在。●在两个层面上,“中欧”倒是有一定的“利益交集”同样,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也不难看出,在防止利比亚“苏丹化”、或者非洲“索马里化”的问题上,“中欧”倒是有一定的“利益交集”。但能否维持这个“利益交集”,也是有个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中欧”是否决心共同维护“欧亚海上运输线”的稳定,否则,目前不足以独自维护 “欧亚海上运输线”安全的“中国经济”,必然“侧重于”所谓的“最低内循环”,从而“专心准备”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国南海(东南亚)、西亚(伊朗)、南亚(巴基斯坦)、中亚(上合组织)、俄罗斯、东北亚(朝鲜半岛、日本)、外加中国台湾的“经济循环模式”。●在满足一个“前提条件”的情况下,“中俄美”也是能找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