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绝句平仄规律(中国古诗中什么是五绝
发布时间: 2023-07-17

中国古诗中什么是五绝

中国古诗中的五绝和五律怎么区分?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绝句只有四句,五绝就是五言绝句,也就是每句五字一共四句的诗,而律诗是八句,以及多于八句但还是遵守律诗格式的排律,五律就是五言律诗。

不过,五绝和五律容易识别,却不容易用三言两语说清其特征和格律要求,以下几个问题就不好回答:

一、绝句和律诗都一定要讲究平仄、押韵严格吗?

按通常的定义,绝句和律诗都属于近体诗,也就是格律诗,格律诗是初唐才成型的诗体,其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所以绝句和律诗一般是要讲究平仄和押韵的。

二、五绝的出现早于七绝吗?

七绝是七言绝句,初唐时并不多见,盛唐开始才有所变化,贺知章、李白、王维和王昌龄都有七绝留世,其中王昌龄甚至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但五绝的出现明显要早于七绝,初唐四杰和宋之问等人都有五绝名篇,比如宋之问这首《渡汉江》就入选了《唐诗三百首》: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三、绝句一定用平声韵吗?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绝句的起源本来就有争议,有人认为绝句就是“截取律之半”,也就是截取律诗的其中四句成诗,也有人认为绝句来自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其名称可能来自六朝文人的“联句”。

根据这两种说法,绝句的格律要求自然也就有两种:

1、律诗之半:有人称为“律绝”,这是格律最严格的绝句,讲究平仄,押韵严格且用平声韵脚,但不要求出现如同律诗颔联、颈联那样的对仗。

2、古绝:不符合“律绝”平仄要求,以及用仄声韵的,被有些人称为“古绝”,《唐诗三百首》在分类时,也有九首仄韵五言诗被分入五言绝句的,比如柳宗元的这首《江雪》,就运用了入声韵: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对于绝句的格律要求,六甲番人认为,对于古代的诗歌,我们可以尊重习惯分类,比如《唐诗三百首》的分类,但如是今人创作,那么还是应该尽量遵守“律绝”的格律要求,因需要运用仄声韵的,最好注明“仄韵绝句”,如果由于诗意表达无法兼顾平仄的,那么干脆注明是“古诗”好了。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唐诗中的平仄有什么规律

唐诗,泛指唐代所创作的诗歌。唐代的诗歌创作非常繁荣,古代的各种诗歌形式大都有所展现。基本上可分成三类,即古体诗、半律诗和格律诗,我们分别讨论:

一、古体诗

唐代创作的古体诗,主要包括乐府、行歌、古绝、古律等多种形式。唐代的古体诗创作也非常繁荣,以乐府诗为例,单杜甫就有《兵车行》、《丽人行》、《悲陈陶》、《哀江头》等名篇。

本来乐府诗和词一样,有着较为固定的曲谱,例如李白的《将进酒》,题目本身就是乐府曲名,是汉乐府《铙歌》的十八曲之一。我一直坚持,就象词一样,只要有较固定的曲谱,就有平仄规律可寻。但基于存世作品较小,再加上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了一个新乐府运动,对汉乐府曲作了较大的改编。至使后人难以归纳此一诗歌形式的平仄规律。

其他古体诗的表现形式和乐府诗一样,在当时基本上都是合乐演唱的。在失乐的情况下,因各种原因,今人尚没有能力,借助平仄归纳出其声乐规律,所以,干脆就说古体诗不用讲平仄。这实际上是将古体诗创作要求的下限拉到了最低。

二、半律诗

自隋朝沈约在梵音中获得启示,归纳出古代汉语语音的四声(平、上、去、入)。并将此声律应用到诗歌创作中,产生了一种叫“永明体”的诗歌形式。进入唐朝,“永明体”诗歌开始向“格律诗”发展,在这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种界于“永明体”和“格律诗”之间的诗歌形式,我们将其称为“半律诗”。这种“半律诗”的平仄规律并不难归纳,但因是过渡性诗体,就不展开了。

三、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为格律诗,格律者即格式和规律,今人习惯用经二元简化的声律单位平仄去标示。但不论格律一词还是平仄概念,都是今人的用语,并不代表唐代诗人的认知。例如格律,王昌龄在《诗格》中就说到:“凡作诗之体,意是格,声是律,意高则格高,声辨则律清,格律全,然后始有调。”

说到平仄,尽管在隋朝已经有此一概念,但一直未得到重视。不论“永明体”还是“格律诗”,诗人都是依声律上的“四声”而创作。现在我们经常读到一个词叫“平仄四声”,这是非常容易让初学者困惑的,四声是指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平仄则是指平声和仄声,总共只有两个声。这种概念上的混淆,也误导了很多初学者。

例如,沈约等人提出的“四声八病”。句子已经说明前提是四声了,但还是有些“专家”硬是要用平仄两声套进去,人为地制造出格律诗的各种大忌小忌,令到初学者产生很多的困惑。

所以在此我说明一下,唐代诗人创作依的是声律,而非平仄。现在我们所说的平仄格律,只是后人为方便学习,依唐诗相关作品,总结归纳出的简化标示方式。

四、近体诗的平仄规律

近体诗的平仄规律并不复杂,只要弄清楚几个概念,就可掌握。

1、律句

所有格律诗都是由律句组成,而律句的基本句式,只要记住以下四句即可:

2、“粘”和“对”

粘为粘连,即平粘平,仄粘仄。对为相对,即平对仄,仄对平。我以七绝的两种格式为例解释一下:

在联当中(一二句、三四句),平仄要相对。在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只要通过此一方式,我们便可推论出格律诗中的具体格式。详情可参阅以下这篇我在悟空问答的答文:

而要系统地学习诗词格律,则可阅读我在头条的专栏文章,现在加入专栏的还可参加暑期培训班。

绝句的平仄谁规定的李白杜甫诗很多不合平仄,又该按哪种方言的平仄

问题:绝句的平仄谁规定的?李白杜甫诗很多不合平仄,又该按哪种方言的平仄?


前言

绝句是古诗词的一种诗体,诗词的平仄不是后人定的,在唐朝科举时进士科考诗赋,平仄有严格的要求,平仄错了前程就凉凉了。

李白杜甫的诗,有古体诗,可以不讲究平仄;有近体诗,当然讲究平仄。

平仄来自于四声,四声的研究始于南北朝齐永明时期。

一、李白杜甫不合平仄吗?

李白擅长古体诗,但是近体诗也是超一流水准,当然讲究平仄。例如李白的绝句《送汪伦》是近体诗,平仄自然不能出错误: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平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平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李白的《结袜子》是古体七言绝句,句中字是不讲究平仄格律的,但是押韵的韵脚要注意平仄: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  
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平平仄平 

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平 

杜甫诗,例如《望岳》是一首五言八句的古体诗,押仄韵,句中也不讲究平仄: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而《春夜喜雨》是一首五律,属于近体诗,当然要符合平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李白杜甫的时期,已经开始了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进士科大多要考五言排律。

读书人首先要会做近体诗(律诗),才有资格去参加进士考试,怎么会不懂平仄呢?

二、唐朝人怎么说平仄?

什么是平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