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小学生讲的党史故事(适合小学生读的党史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适合小学生读的党史有哪些

1、《中共党史青少年读本(插图版)》——张树军 武国友

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专家,针对青少年的党史学习要求所编写,内容权威,通俗易懂,篇幅适中,引人入胜,使广大青少年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基本掌握中共党史知识。

在编写中坚持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党的历史和传统,图文并茂地展示党的光辉历程,旨在使广大青少年真正了解党的历史,在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爱国爱党的理想信念。

2、《点亮民族精神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读本》——韩震 吴玉军

该书针对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以通俗的语言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关键词,深入浅出地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结合起来,使青少年更加深入地理解、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增订本)》——梁衡

本书多写大事、大情和大理,取材广泛,立意高远,意境宏阔。既评议了一些古往今来的伟大人物,如林则徐、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邓小平、张闻天,并从他们为人所熟悉的事件中阐述出更多的新鲜而深刻的道理,令读者耳目一新;

也有大量篇目是在为劳动者作传、为无名者立名,如喊冤到底的桑氏老人、在一盘土炕上教书几十年的贾老师等。

4、《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最新版)》——梁衡

本书精选了十篇政治美文,这些文章既有独到的思想又符合艺术规律,词、句、章,形、情、理都达到了美的要求,文章中的一些名句熟词广为流传,成为格言、座右铭,有的已载入辞典,丰富了民族语言,它们已成为中华文明的经典。

5、《中国共产党历史》——杨凤城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脉络,系统梳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史实,跟踪和反映最新的、有共识的学术成果,用历史事实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原因,是一部内容丰富、经典畅销的中共党史类教材。

党史故事300~400字~~~

简短的党史故事400字

在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的日子里,我们做为青少年应该多多了解党的历史,“以史为鉴”方能知得失。同时也能了解历史的艰辛,与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一、一台水力轧花机

1922年,21岁的陈毅回乡时,做过一件至今仍被乡亲们传为佳话的事情。当时,农村极为落后,只有一些人力驱动的前清时安装的农业机械。以轧棉花的机子为例,需要3到5个壮劳动力轮番上阵才能驱动,且效率十分低下。

一日,陈毅步行于羊岔河畔,看着潺潺流水,突然想到村里的轧花机太过笨重,费时又费力。为何不为乡亲们改装成水力驱动?也正好将学到的知识用之于民,让乡亲们认识到科学与知识的力量。

陈毅很快便将想法付诸实践,经过试用,陈毅改装的轧花机不仅省了劳动力,轧棉花的效率更提升了一倍多,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赶来“看稀奇”,面对大家的啧啧称赞,陈毅格外开心。

随后,他向留法的同学蔡和森去信,申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之后,他收到了蔡和森的回信,组织已经同意他的请求。1923年初,陈毅离开故乡。从此,坚定地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如今,这台水力轧花机仍然保存在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中。

二、一张折痕照片

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珍藏着一张带有深深折痕的照片,这张照片是随一封陈毅写给父母的信一起送达的。在抗战时期,这是殊为不易的,而它能保存到今天也体现了陈毅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崇高地位。

1943年底,陈毅留下一首《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即赶赴延安。到达延安后,陈毅参加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主席团成员、中央委员会委员。是时,全党全军正在开展“整风运动”,陈毅积极投身其中,时常与毛泽东促膝谈心,书信往来,向毛泽东介绍自己在“整风运动”中的收获。

毛泽东复信称赞道:你的思想一通百通,无挂无碍,从此到处是坦途了。其间,陈毅因思念远在四川的父母,将自己开展劳动的照片附信寄往。为了避免信件被日伪军拦截,陈毅将信中“延安”二字改为“西安”,并落款为“儿仲弘敬书”。信件几经周折,顺利送达父母手中。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父母将这张照片赠予陈毅的侄女陈德珍。

三、半截牛皮的故事

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274团8连(今该旅4连)和兄弟部队开始第3次穿越草地。刚进入草地没多久,战士们就陷入了断粮的困境,只好挖野菜、嚼草根,有的战士想到了吃牛皮腰带。

当班里其他6名战友的皮带都吃完后,年仅14岁的战士周广才不得不把自己的皮带拿出来。看着心爱的皮带被割掉一段,切成一根根皮带丝漂在稀溜溜的汤水里,周广才攥紧剩下的半截皮带,眼含热泪对战友说:“我不吃了!同志们,我们把它留作纪念吧,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就这样,大家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憧憬,忍饥挨饿,将这剩下的半截皮带保留下来。

在随后的长征路上,周广才的6位同班战友相继牺牲,只有他随红四方面军到达了延安。周广才在皮带的背面烫上“长征记”3个字,并用红绸子包裹起来,纪念那段峥嵘岁月。

四,红岩精神

1939年初,中国共产党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加强国统区工作,在重庆成立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开始了在国民党统治区长达八年的斗争历程。

在极其艰苦险恶的环境中,南方局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周恩来、董必武等同志带领下,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努力实现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民族气节的融合,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种代表成熟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浩然革命正气的精神品质——红岩精神。

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精神成果。

以上内容来源  百度百科-党史100讲 

适合小学生讲的党史故事

答:刘胡兰, 10岁起参加儿童团, 12岁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 6月,刘胡兰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 “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毛泽东主席专门为刘胡兰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将刘胡兰精神弘扬下去、传承开来。让红色基因融入更多人的血脉、植入更多人的灵魂,内化为坚定的信仰和行动自觉。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党史故事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党史故事:《鸡毛信》的故事。

拓展:《鸡毛信》讲述了海娃给张连长送信的故事。爸爸交给他一封鸡毛信,并嘱咐他要亲手交给张连长。半路上遇到了鬼子,海娃把信藏到羊尾巴下,躲过了鬼子的搜查。最后 把信送到张连长手中,圆满完成了爸爸交给的任务。

红色经典代表着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代,诠释了一种永不磨灭的时代精神;它们所表达的对困境的无畏、对信念的坚守、对事业的无私献身精神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崇高精神品质的升华,这些精神都是不以时代变迁而改变的核心价值理念。

适合一年级学生演讲的红色经典小故事有哪些

《毛委员送棉衣》,《过年》,《海娃》等。

《毛委员送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