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黎巴嫩战争为何打起来的啊?黎巴嫩内战起因是怎样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以色列和黎巴嫩战争为何打起来的啊

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的恩怨
黎巴嫩真主党成立于1982年,它是穆斯林什叶派政党,是黎巴嫩的第一大党。真主党主张消除美、法在黎巴嫩的影响,迫使以色列军队撤出黎巴嫩;通过武装斗争,解放阿拉伯被占领土;帮助难民早日返回家园。长期以来,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互为盟友,相互支援,联系密切。
真主党有一个军事机构,专门负责游击队员的招募、训练和制定军事计划。游击队的训练营有两个,一个在贝鲁特南郊,另一个位于贝卡谷地。真主党对队员的训练不亚于正规部队,其中有射击、格斗、侦察、过障碍物、埋设炸药等军事训练,还有军事理论学习,训练时间一般为3个月。据报道,真主党人数超过5000人,其主要重型装备为大炮和卡秋莎火箭炮。
黎以边界浓烟四起
美国的角色
“真主党”是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后于1982年创建的一个什叶派穆斯林游击队组织。真主党建立之初曾得到伊朗革命卫队的大力支持,最初的目标是将以色列从黎巴嫩领土上赶走,并建立一个类似伊朗神权统治的伊斯兰国家。外界普遍认为真主党游击队在1983年制造了震惊世界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驻贝鲁特军营爆炸案。那次爆炸造成241名美军士兵死亡。从1982年到2000年,黎巴嫩真主党对占领黎巴嫩南部的以色列军队发动了游击战。在以色列军队于2000年5月撤出该地区后,许多黎巴嫩人和阿拉伯世界都称赞真主党取得了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首次军事胜利。另外,真主党多年来一直在建设学校、医院和社会服务部门,这使得它赢得了广泛的政治支持。美国认为黎巴嫩真主党是个恐怖组织,但到目前为止,尽管面临美国压力,但欧盟仍未宣布真主党是恐怖组织。
附: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9月):又称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兵占领黎巴嫩1�4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在黎的叙利亚军队交战。
参考资料:http://news.qq.com/zt/2006/lbirl/

黎巴嫩内战起因是怎样的

起因是在奥斯曼帝国结束占领后的冲突与政府协商;而且国内人口的转变,基督徒与穆斯林的宗教冲突,叙利亚﹑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干涉,更令形势进一步紧张与恶化。1976年,因为阿拉伯联盟的调解,有过短暂的停火,但内战又迅速再次展开;战火集中在黎巴嫩南部,开始时由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控制,后来由以色列占领。在战事进行期间,联盟组合经常改变,而且非常出乎意料之外。在战事结束时,差不多每一方都背叛过其他所有的阵营至少一次。1980年代更是阴暗,贝鲁特的大部份地方在以色列入侵并驱逐巴解武装人员时被破坏了。战争更演变成民族和宗教的大屠杀,最后,黎巴嫩就在这些死者之间独立了。

在1989塔依夫协定的时候,以色列仍然守住黎巴嫩南部,作为一个受袭时的缓冲区。以色列军终在2000年撤离,那但他们希望见到叙利亚接下他们在1970年代中期开始坐稳的,现在才空出来的职位。直至2005年,黎巴嫩反对派和有力的外交干涉(美﹑法﹑联合国)联手以逼走叙利亚,叙利亚那时候才从黎国撤走。

黎巴嫩战争的历史背景

在1978年,以色列侵略了黎巴嫩,并占领了南部的部份地区,以做为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侵袭的回应。这项侵略行动导致了联合国安理会425号决议、联合国安理会426号决议,这两项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取消在黎巴嫩的军事行动。
但以色列在1982年6月6日时,以逐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由,派遣以色列国防军再度侵略了黎巴嫩,并进一步地攻击、占领黎巴嫩南部,直到2000年5月25日,以色列国防军才从黎巴嫩撤离,结束了长达18年的占领。
而在这段期间里(1978年-2000年),以色列国防军致使了许多不同等级事件的发生,其中最为人所注意的是卡拿炮击事件(Qana shelling)和萨布拉-夏蒂拉大屠杀(Sabra and Shatila massacre)。萨布拉-夏蒂拉大屠杀是由马龙派教会基督徒民兵所实行。
虽然以色列国防军已从黎巴嫩撤离,但由于舍巴农场(Shebaa Farms)的关系,以色列与黎巴嫩、叙利亚这两个国家之间一直存有嫌隙。 真主党是个什叶派穆斯林组织,它宣扬伊朗革命(Iranian Revolution)的成功和在以色列的占据地进行抵抗活动,它的政治口号是摧毁以色列。由于1989年的塔伊夫协定(Taif agreement)、2004年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559号决议之关系,所有由真主党在黎巴嫩所掌握的武装民兵都必须解散(但真主党并未将之解散),据BBC指出,真主党认为此举是来自于以色列的破坏。
美国和以色列一直认为真主党是个恐怖组织,并接受来自于伊朗和叙利亚的财政、政治援助,像是武器、军事训练等等(叙利亚对此表示它的确有支援真主党,但它没有提供武器给他们)。荷兰则认为真主党是由军人(恐怖组织)和一般平民(非恐怖组织)所组成的。而欧盟觉得真主党并不是一个恐怖组织,但它支持将其解除武装。
由于真主党拥有武器与民众的支持,在之后的国会选举,它获得了9.14%的席次(128席里,它取得了14席)。 在哈马斯与以色列爆发冲突后,真主党立刻宣布支持哈马斯,2006年7月12日早上9点5分(当地时间),真主党实施了一项名为True Promise的行动,真主党军队以9K51 Grad火箭弹和迫击炮攻击靠近黎巴嫩边境的以色列城镇、军事基地,此外,军队也移动至以色列境内200米,攻击了两辆正在巡逻的以色列国防军的悍马车,击毙了3名士兵,并将2名士兵俘虏至黎巴嫩。
在以色列国防军确认了旗下有2名士兵埃胡德·戈德瓦塞尔(Ehud Goldwasser)和伊利达·雷吉夫(Eldad Regev)被真主党逮捕后,一辆企图追踪真主党军队至黎巴嫩的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又被300公斤的简易爆炸装置给摧毁,当时在坦克中的4名士兵当场死亡,而另一名企图在真主党强大火力下逃离的士兵也被击毙。因此,在真主党12日的行动里共有8名以色列士兵死亡,2名被俘,5名受伤。
真主党总书记哈桑·纳斯鲁拉在此行动后表示释放阿拉伯囚犯是让被俘的以色列士兵安全获释的唯一方法。 对于真主党军队的袭击行动,以色列派出空军(Israeli Air Force)以空袭做为报复,空袭摧毁了黎巴嫩南部的桥梁、平民建筑,真主党所属的Al-Manar电视台报道了这次的空袭中导致了55名平民死亡。对于此报道,一名不具名的以色列国防军高级军官表示袭击行动的目标在于火箭发射基地和火箭库房,只是这些设施许多都被真主党故意地建置在热闹的地区。一名不具名的黎巴嫩官员则对此谈话做出回应,他表示真主党并没有在市区储存武器。此外,以色列这次空袭的目标还有真主党的前哨基地。以色列称呼这项空袭行动为Just Reward。
对于之前真主党军队的攻击,以色列总理艾胡德·奥尔默特表示是一个“战争行为”,黎巴嫩将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以色列国防部长阿米尔·佩雷茨(Amir Peretz)也表示会使用一切手段。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哈鲁兹(Dan Halutz)则是表示如果士兵没有被放回来,以色列会让黎巴嫩倒退20年。
之后以色列持续实施了夏雨行动,并派遣军队和坦克到黎巴嫩南部,以色列内阁也在2006年7月12日晚上7点召开会议。
在2006年7月13日,以色列派遣以色列国防军的喷射机轰炸贝鲁特国际机场,但是真主党用9K51 Grad火箭弹轰炸以色列的纳哈里亚(Nahariya)、萨费德(Safed)以做为报复,这次的攻击使得2名平民死亡、超过29名受伤。大量的纳哈里亚居民也开始离开城市以躲避进一步的卡秋莎火箭弹攻击,此时以色列也开始以海空方式对黎巴嫩进行封锁,并且轰炸主要的贝鲁特-大马士革高速公路,此外,以色列大规模轰炸电厂等平民基础设施。
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马克·雷格夫表示真主党正试着将两名被捕的以色列士兵送往伊朗,然而,他的这项发言并没有透露出资料来源。
担任以色列国防军将军,同时也是以色列北方军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