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楼阁图片(新农村、古城镇,谁不说咱家乡美!把你家乡最美的风景、人物、民俗拍几张照片行吗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新农村、古城镇,谁不说咱家乡美!把你家乡最美的风景、人物、民俗拍几张照片行吗

诗画人生,相约篁岭。专注文旅,净化心灵!好一个“谁不说俺家乡美”啊,今天我就来说说篁岭的金字招牌“晒秋”这个民俗吧。

篁岭就像一颗绿色明珠悬挂在半山腰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因地无三尺平,所以房屋大多依山势而建,层层叠叠。篁岭先人为了解决农作物晾晒这个难题,创造性地利用山区丰富的竹木资源:木头支撑起晒架,竹子做成晒匾,一家家,一户户,在那二楼的位置上向外伸展出一片天空,于是乎,“晒秋”景观便大功告成!

其实,晒秋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老百姓赶上什么就晒什么的,春天晒蕨笋,夏天晒时蔬,只是秋天要晒的东西多:有辣椒,皇菊,还有稻谷,或许因为自古秋天就是丰收的代名词吧,所以,篁岭的先人们就把这样的农俗活动取了个诗意的名字叫“晒秋”了。

篁岭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后,那是紧扣“晒秋”主题大作文章,大肆宣传,先是荣获“最美中国符号”,2014年国庆“晒国旗”登上人民日报,这之后,“晒秋”美景便传扬天下了。

好的传统不仅要传承,更要创新。这几年,篁岭在“晒秋”创新上是下足了功夫,“艺术晒秋”、“体验晒秋”、“互动晒秋”、“立体晒秋”大放异彩,我们的晒秋大妈便成了当之无愧的“网红”了。

好了,我就在这里,我爱篁岭,你呢?

通常都说,“亭台楼阁”,但为何“亭”放在前头

亭台楼阁,是一句成语, 成语的字的前后顺序是不能更改的,这样的解释应该是最规范的。

能分享一下以“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为主题的照片吗

2018年4月中旬,我与兄同下江南先后在苏杭一带游玩。图一至三为绍兴的千年古老名苑——沈园,这里留下了陆游与唐琬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图四至六是游览苏州著名的江南第一名园——拙政园所拍,因正是旅游盛节游客如织,拙政园一改它恬静安谧的神态,用那清雅俊秀小巧玲珑的身姿与博大胸怀迎接着各位朋友;图七至九攝于杭州西湖小赢洲,岛上是翠荫凝秀,园林精雅,曲廊九迴,怪石嶙峋。

汉代画像里出现的高层建筑是如何实现的

两汉时期的高层建筑是这一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发展成果的代表,通常认为主要有阙和楼阁两种类型。

正门两侧的阙

“西汉时期高台建筑虽然流行,但由东汉起高台建筑逐渐减少,而多层楼阁大量增加。当时的楼阁建筑,每层都是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直到宋、辽、金时期仍然是中国高层建筑的基本结构方法。”画像上的高层建筑往往直接建造在平地上,既与建筑技术发展有关,也与非宫殿的建筑类型有关。

可作望楼的阙

从现有材料看,阙这种建筑类型至迟在东周已经出现。《诗经·郑风·子衿》曰:“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说的是青年在城阙上张望等候他(她)的恋人。除了城阙,由周至汉还有宫阙、墓阙、祠庙阙等,它们分别置于宫城、外城、陵墓和宗庙的入口处,标志这些建筑的重要性、礼制性。阙通常成对设置在入口两旁,中间留出道路,汉代刘熙《释名·释宫室》曰:“阙,阙(通缺)也。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正是阙形制的简要说明。

山东微山县出土西汉二层楼阁画像石

除了阙这种建筑形式,画像材料中还有多层的楼阁建筑。与单层建筑相比,楼阁需要筑出二层、三层及以上的楼面,上下层梁枋与立柱之间的构架方式成为建造楼阁的技术关键。山东微山县微山岛沟南村出土的西汉宣帝至元帝时期(前73~前33年)画像石上的两座二层楼阁,山东费县垛庄镇潘家疃发现东汉画像中的三层楼阁,江苏铜山县汉王乡东沿村东汉永平四年(61年)的两层楼阁,江苏徐州睢宁县墓山一号墓前室发现的三层楼阁,都是两汉时期楼阁建筑的缩影。

山东费县垛庄镇潘家疃出土东汉三层楼阁画像石

画像中的楼阁常以楼板上下叠柱的形式表达楼层之间的连接,说明使用叠柱是常见的构造形式。但楼阁的屋身有上层小于下层、上下层大小相同、上层大于下层三种结构,应是不同支撑结构的外在体现,而楼层之间的结构过渡表现并不充分。

借助出土的阁楼和仓楼陶建筑模型,我们了解到高层建筑中还使用平座结构(暗层)和斗栱的承托技术,有的平座或斗栱外饰以腰檐,设计精巧。从描绘出楼梯的楼阁图像看,楼梯位置有建在楼内和楼外两种情况,楼梯数量有一道和两道。

江苏徐州睢宁县墓山一号墓前室发现的三层楼阁

汉代城市楼阁建筑的兴起或与刺激人口的政策使人口迅速增长有关,有研究者认为汉代的长安和洛阳都是高层建筑构筑的城市。

河南陕县刘家渠73号墓出土陶水榭

两汉时期的高层建筑除了通常看到的阙和楼阁两种类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亭榭类型。我们印象中的亭榭建筑常临近水边、四面开敞,一侧或有楼梯登临。画像材料中的亭榭均为高层建筑,是人物垂钓、娱乐的休闲场所。

建在楼外的楼梯

亭榭一侧有楼梯连通到地面,底部由连续出跳的斗栱或者华栱出跳承枋和叠枅的层层组合承托,第一跳华栱下有立柱承托,栱尾插入楼梯梯身,举高直上、高耸悬空。代表性的实例有山东微山县两城镇出土亭榭画像。亭榭楼面以上的建筑形制与厅堂建筑相似,四角立柱,柱上多承托斗栱或叠枅,以承托挑高屋檐,有的周有回廊、栏杆。

江苏铜山县发现的汉代楼阁亭榭画像

也见有用连续叠加数层一斗二升斗栱,如树干树枝一般托起的亭榭建筑,亭榭双侧带梯状游廊,亭榭和游廊都是开敞空间,人物宴乐赏玩其中。亭榭是由斗栱承托的高层建筑,但亭榭的层数不便用斗栱的出跳数来衡量。

山东微山县两城镇出土亭榭画像

汉代画像材料中的亭榭图集中发现于山东中南部和江苏、安徽北部地区,这些亭榭图的创作年代均为东汉中晚期。亭榭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斗栱或斗栱和梯的组合作为支撑结构的创新,这种超乎寻常的构造设计,像天梯一样,将亭榭送入云端。在对亭榭建筑技术关注的同时,对这类建筑是复制现实还是描绘理想的思考也不断汇聚。

河南焦作白庄6号墓出土陶仓楼

这种创造性的举高悬空结构,不仅重心过高,而且确实缺乏垂直于华栱出跳方向的结构支撑,稳定性不足,实践难度大。但是通过它我们看到当时的匠人们借助对斗栱作用的理解、创新设计和夸张放大,采用亭榭这种建筑类型极富感染力地表达了在汉代人们追求极致登高、飞升仙界的愿望。

原文作者:郑好

原文来源:《收藏家》2018年11月刊《汉代画像中的建筑形象》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想了解更多收藏信息,欢迎下载【收藏家APP】,关注【收藏家】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的照片怎么拍有哪些摄影技巧

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的古建筑摄影很吸引人,我喜欢拍摄这个题材,简要分析如下以下技巧:

1、构图细致。

由于你去拍摄的时间不一定很好,不一定可以赶上早晚斜射的好光影,那么你就需要更加用心的细致构图,注意拍摄角度的选择,用心在现场多多寻找几个好的角度,找到不重叠的画面,找到画面中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