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头鼠窜是历史故事吗(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可以分享一下吗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可以分享一下吗

四人帮发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华民族十年浩劫,使中国工业,农业,科技停滞不前,

合肥逍遥津的典故,你知道吗个

作为一个土著合肥人,去逍遥津的次数,加起来超过20次,之前逍遥津可是合肥的著名景点之一,来合肥的人,基本都会去一次逍遥津;

先来一张霸气的图片,张辽威震逍遥津,何人来战?

水波荡漾,逍遥津是多少青年男女恋爱圣地!

其中,古逍遥津最重要的历史典故就是三国时期的”逍遥津之战”,公元215年,曹魏名将张辽以八百步卒逆袭,继而打败孙权亲自率领的十万大军于逍遥津(合肥境内),从而解除了合肥之围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此战直接击溃了孙权亲自断后的后军,差一点生擒孙权。“张辽威震逍遥津”记述的就是这次战役!

逍遥津公园占地有31.3公顷,其中水面11.2公顷。公园呈扇形铺开,由水系自然分割为东西两部分。东园水域辽阔,草坪如毡,主要由青少年活动区、文化活动区、动物展区组成。内有儿童乐园、游乐场、草坪广场、逍遥湖、逍遥阁、渡津桥、文化宣传长廊、茶社设施等。

古逍遥津已经融入合肥人民的生活之中,是大家介绍合肥的最重要景点之一!欢迎来参观游玩!

戚继光晚年有多凄惨原因是什么

后台倒了,官职丢了,儿子死了,老婆还跑了,能不惨吗?

戚继光一生做的事情不多,就两件,但对国家对民族都非常重要,一是南征倭寇还沿海太平,二是北征蒙古保家国安全。这两件事戚继光都干得非常好,可以说是为大明朝解决了大麻烦。

戚继光是明朝中后期不可多得的一个人才,他既能在海战上让倭寇闻风丧胆,又能在陆战上对蒙古骑兵造成重创,这是极为难得的,在历史上也很少见。

在戚继光一生之中,一共有超过十五万敌军死在戚家军之手,这一份恐怖的战绩可谓是彪炳千秋,也是万历中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戚继光还是一名很优秀的军事家,发明家和文学家:

在军事方面,戚继光开创的鸳鸯阵十分精细而又巧妙,在实战中可以百战百胜,还被收录在了《四库全书》里面;

在发明创造方面,戚继光发明的戚氏军刀和狼筅等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作用很突出,堪称是攻守兼备的杀敌利器;

在文学方面,戚继光的诗文也有着很高的水准,格律颇壮、近燕赵之音,被人称之为古今名将能诗的十一人之一。

总的来说,戚继光文武兼备,其一生战绩显赫,功勋卓著,堪称是一代名将,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戚继光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有高人为他保驾护航,也在于戚继光采取的曲线救国策略。

但也正是因为这些高人的存在,以及戚继光为了曲线救国而变得“操行不如”,为他晚年的凄惨埋下了伏笔。

明朝发展到嘉靖时期的时候,官场早已经是朋党泛滥和贪腐横行了,干啥事都需要花钱和卖面子,哪怕想要为国家为人民办点事情都是如此,不然啥事也干不成。

就比如说戚继光的老上司胡宗宪吧,这个人很厉害,也是抗倭名将,但他为了坐稳位置并安心做事,所以不得不侵吞军饷用于贿赂严嵩等人。

胡宗宪并非天生贪婪,但他如果不怎么做,严嵩会不开心,他就会失去保护伞;没了保护伞,政敌们就要干掉他了;他要是不在其位了,又谈什么抗击倭寇,建功立业呢?

胡宗宪作为明朝东南沿海的一方大员尚且如此,戚继光只不过是他手下的一个将领,又岂能逃脱得了世俗的羁绊呢?

戚继光的先祖戚祥曾是朱元璋手下的亲兵,因为跟随蓝玉等人远征云南而阵亡,因此给后人留下了世袭明威将军的官职。

戚继光十六岁的时候世袭了明威将军的职务,被朝廷任命为登州卫指挥佥事。

这个起点其实不算低,但想要进一步升迁就很难了,因为戚继光当时只负责屯田,还没有资格上阵杀敌。

戚继光曾写过一首诗,里面有一句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戚继光是有雄心壮志的,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心中的郁闷和无奈,因为他没有机会上阵杀敌,又谈何海波平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戚继光在军中都没有得到大的发展,直到一个贵人的出现。

事实上,戚继光之所以能够获得登州卫指挥佥事这个实职,还得益于他的岳父总兵官王栋的推荐。

在王栋的帮助下,戚继光得以进入军中,所以王栋算是他的第一个贵人了。但王栋的能力有限,也只能帮他到这个份上了。

戚继光的第二个贵人是直浙总督胡宗宪,为了抗击倭寇,胡宗宪大力提拔戚继光,还拨经费给他,让他创立了戚家军。

当初戚继光去招募兵勇,钱粮不足,胡宗宪便在浙江强行推广“提编”税,这些钱一部分用在招募兵勇上,一部分则进了胡宗宪的私人口袋。

戚继光本人实际没捞到什么好处,但他又不得不配合胡宗宪,不然他消灭倭寇的理想就无法实现了。

不得不说,戚继光并不是个死脑筋,他知道想要干大事,有时候就不能太讲原则了,因为大多数官员都无法做到清廉自持,他要是一昧坚持,可能就要被孤立了。

后来戚继光成功招募到了兵勇,就开始大量购买先进装备,加强军事训练,终于让戚家军的战斗力大幅提升。这当然少不了胡宗宪的帮助,毕竟养兵也是要钱的。

戚继光在抗击倭寇的过程中,对胡宗宪很恭敬,事事都要禀告他之后才执行,两人也配合得亲密无间,取得了很多重大战绩。

与此同时,戚继光也积极协助胡宗宪请留浙江的盐银,理由用于抗倭,得到了嘉靖帝的允许。

这些钱财的数额很大,其中一部分用于招抚倭寇和海盗,一部分则进了胡宗宪的私人口袋,胡宗宪因此过上了奢侈的生活。

据说,由于胡宗宪家的钱财太多,以至于有人给他起了个“总督银山”的称号。胡宗宪是吃饱了,戚继光作为她的爱将,怎么着也喝了口汤吧,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戚继光其实也是个聪明人,他虽然背靠胡宗宪,但他也深知胡宗宪跟严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二人总有一天会倒台,所以他很早就开始寻找新的靠山。

戚继光带着全部家资去到京城四处活动,可见他为了寻找靠山是不惜钱财的。

戚继光起初找到的是内阁成员高拱,但高拱只拿钱不办事,因为他太高傲,根本就看不起戚继光,所以戚继光只能灰溜溜走了。

戚继光退而求其次,找到了当时担任国子监司业的张居正。

张居正是下一任皇帝朱载垕的人,戚继光觉得他很有潜力,所以才决定投靠他。刚好张居正那时候也急需培养自己的势力,所以跟戚继光一拍即合。

戚继光在京城好花光了家财,所以他回去之后就穷得叮当响了,家里除了几千卷书,啥值钱的也没有了。

可见,戚继光是多么重视找靠山这件事,我们不排除他有私心,但以结果来看的话,他因为有了张居正做靠山,也可以更好地保家卫国了。

严嵩和胡宗宪相继倒台后,戚继光并没有受到牵连,这得益于张居正等人的力保。张居正在朱载垕登基后不久就成为内阁首辅,戚继光自然受到他的重用,被他调到蓟门一带防御鞑靼。

而戚继光也不负张居正的期望,在蓟门干得非常不错,成功防御了蒙古人的进攻,因此一路做到了总兵官的位置,领左都督衔,加太子太保。

而张居正为了保护戚继光,也可谓是不遗余力,那些对戚继光掣肘的官员,都被张居正给调走了,最后只留下谭纶、刘应节和梁梦龙等人,他们都跟戚继光关系很好,戚继光的工作也因此开展得很顺利,他率军对蒙古人造成了极大创伤,还曾创造过一战歼灭五万蒙古骑兵的伟大战绩。

居正尤事与商确,欲为继光难者,辄徙之去。诸督抚大臣如谭纶、刘应节、梁梦龙辈咸与善,动无掣肘,故继光益发舒。

当然了,戚继光的不断升迁当然离不开张居正的帮助。作为回报,戚继光除了给张居正送钱之外,他还搜罗各国美女和珍贵补品送给张居正,张居正的生活品质因此得以大幅提升。

戚继光为了讨好张居正,所以每次写信都显得十分恭敬,从来不称属下或者末将,而是称“门下,走狗,小的戚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