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辛弃疾的破阵子一词中了却君王天下事的天下事指的是?为什么说岳飞《满江红》词能孤篇压两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宋辛弃疾的破阵子一词中了却君王天下事的天下事指的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国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这两句意味着词人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使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见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美餐,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注释:

①破阵子:词牌名.题目是《为阵同甫赋壮词以寄》.

②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梦回:梦醒.吹角:军队中吹号角.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④八百里:指牛.古代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bò)”.麾(huī)下:指部下将土.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炙(zhì):烤熟的肉.

⑤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⑥的(dí)卢:一种烈性快马.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

⑦霹雳(pī l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⑧了(liǎo)却:完成.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为什么说岳飞《满江红》词能孤篇压两宋

唐诗宋词中,各有一篇被誉为“孤篇横绝,盖压当代”的大作,一首是张若虚的唐诗《春江花月夜》,另外一首就是岳飞的《满江红》。

我们先一起欣赏一下岳飞的这首代表作: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诗词虽然传世极少,但这首满江红穿云裂石,英勇悲壮,深受后世推崇。

周汝昌先生点评该词:“笔力之沉雄,脉络之条畅,情致之深婉,皆不同于凡响。倚声而歌之,亦振兴中华之必修音乐文学课也。”

这首词直抒胸臆,一气呵成,真实充分地再现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

通读《满江红》,我们不难体会岳飞收复山河,报效朝廷的拳拳之心。

整首词几乎都是围绕这两个主题来写的。作者“怒发冲冠、仰天长啸”是志不获展的宣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时不我待的焦虑。

岳飞一生的心愿是什么?

下阕开篇明言:雪靖康之耻,灭臣子之恨,驰骋疆场,杀敌立功,收拾旧山河。

每个人都有理想,人生因有理想而变得有意义。理想固然有高下甚至对错之分,但岳飞的理想是为国为民,无论什么时代都应该被大众认可。

我们承认岳飞有历史局限性,但我们绝不认为他的理想是错误的,或者说是逆时代而动的,就像我们不能因为诸葛亮北伐中原没有成功,而将诸葛亮也认为是悖逆历史进程一样。

现在有一种论调,认为岳飞抗金不是民族英雄,他的政治不正确。

这种说法真的可笑之极。

有些现代人往往自作聪明,跳出历史看历史,他们把忠于朝廷视为愚忠,把抵抗少数民族政权说成阻碍国家统一,将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说成岳飞是个冷血杀人狂,说岳飞不应当被称为民族英雄,因为现在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满汉历来一家亲,种种谬论令人无语。

我们品读岳飞的词,不难洞察他悲天悯人、苦楚孤寂的心灵。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岳飞心中一直有一个清河洛的理想。

但是他决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穷兵黩武来为了他的功名。

他同样有感于战争中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残酷现实,有感于狼烟四起生灵涂炭的悲凉人间,所以他怀着对入侵者刻骨的仇恨,希望“请缨提旅,一鞭直渡”,唤回海晏河清的时代。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不过是他面对山河破碎、家园荒芜之惨状时的激愤之语,绝非嗜杀者的好勇斗狠。

在古代将军中,岳飞的文学水平是极为出类拔萃的。

他除了金戈铁马之外,也有反映内心世界的作品。

我们再来看一下他的另一首词作: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岳飞对理想的执着有着惊人的穿透力,他不仅仅只有“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抗金大业自始至终都受到外部的阻扰,他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理想总是被赵构为首的投降派所破坏,而且皇帝对他一直心怀疑忌,所以岳飞才会在词里提到“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是一个执着的人,他的坚持被有些人认为不识时务,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但这种精神从精卫填海开始就被注入中华民族的心里,感召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了心中的理想而拼搏奋斗。

岳飞和诸葛亮有一些相通的地方,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都是执着北伐,执着于理想的典型人物。

人们感慨诸葛亮的秋风五丈原的结局,可正是因为壮志未酬,因为理想幻灭,才更令人感叹。

岳飞被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但我们从他激昂慷慨的诗词中,可以理解那颗孤寂心,体会诗人在面对残酷现实时产生的巨大焦虑。

我们解读古人,一定要将他的作品和他时代相结合。也许岳飞的《满江红》不是最美的,不一定是完全符合诗词的格律,但这首词是站在国家和民族高度的一声呐喊,是一颗为天下百姓福祉忧虑的心灵。

它直白,它真实,它慷慨激昂,它忧国忧民。

它早已超出了文学的范畴,它是一个时代最强有力的音符。

所以岳飞的《满江红》孤篇盖宋词,完全没有问题。

歪眼小史工作室

作者:冯生

哪篇词可以孤篇压全宋

宋. 王禹偁
《点绛唇.雨恨云愁》
雨恨之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此词是作者唯一的传世之作。全词以清丽的笔触,沉郁而高旷的格调,即事即目,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积极人生,渴望有所作为的远大理想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结发夫妻一词起源于哪个朝代如何解释

结发妻子一词起源于哪个朝代,如何解释?

据本人考证,结发妻子一词最早起源于周朝,盛行于唐宋。相传,古时候,不论男女成婚前都要蓄留长发。在男子长到二十岁时要举行行“冠礼”仪式,也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即叫做“结发”,再戴上冠(即帽子),用意表示成年了。所以,当男子长到二十岁时也称“弱冠”。女子长到十五岁时行“笄簪子礼”,也就是把长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成年了。所以当女子长到十五岁时也叫“及笄”。因此“结发”一词原指男女年轻到成年的时候这一时期。当女子订婚后,就用丝缨束住发辫,表示她已经有了“心上人”,直至到了成婚的当夜,才会由新郎解下。

另外,新婚夫妇举行结婚仪式时,在饮交杯酒前,会各剪下一绺长发,绾在一起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