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沙部落的传统节日?岜沙部落的地理位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岜沙部落的传统节日

岜沙的节庆有吃新节。农历七月十三日或十四日,家家户户到田里摘取谷穗,去壳成米,煮成稀粥或干饭,与鸭、鱼等祭品供奉祖先,然后全家进餐。还有芦笙节、鬼节等节日。有斗牛、吃相思、荡秋千、集体围猪、成年剃发等风俗,特别是剃发的工具是用镰刀。民族工艺品有竹编饭盒、铜制针盒、刺绣猎袋、牛角火药筒等。
成人礼
岜沙每个男孩在7-15岁之间必须举行一次成年礼,行成年礼那一天,男孩邀约几个年纪相仿的伙伴,上山打鸟,下田捉泥鳅,到山涧摸鱼……鸟打得越多,鱼捕得越多,表明他的本事越大,将来会有出息。然后,小伙伴们聚集在他家里,喝酒、烧吃捉来的鱼鸟,再由房族中的本家鬼师为他剃头,梳成“户棍”,完成祖上传来的严格仪式,背上父亲为他打造的猎枪,就标志着他的人生进入了独立的阶段。

岜沙部落的地理位置

岜沙隶属贵州省从江县,距离从江县城7.5公里、位于山顶和国道321老线公路边。顺坡而下的茫茫林海中散布着五个自然苗寨,这就是岜沙村。“村”是现行的行政建制,似乎与古朴的民风民俗不太合拍,因此,人们还是习惯称“村”为“部落”。

岜沙部落的介绍

岜沙部落指的是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岜沙苗族,其聚居地岜沙村地处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仅有两千多人,和外界的接触少。这里植被完好,古树参天,至今保持着原始的生态环境。在岜沙,还保持着男耕女织,稻作为生,狩猎为伴,信奉树神和太阳神的传统遗风。因为没有太多外界扰乱,在岜沙可以感受到远古的文明气息和浓郁的原生态特色。 岜沙部落保存了最为古老的苗族传统文化,被专家们称为“苗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岜沙苗寨是从江县首批开发的旅游景区之一。在从岜沙村江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2003年实施岜沙通村油路之后,到岜沙游览的国内外游客逐年增多。

中国还有可以带枪的民族部落吗

中国还有可以带枪的民族部落,这个民族就是岜沙。

岜沙汉子终身带枪,但从不乱放。以前是为了狩猎,现在主要在迎接贵宾和有重要庆典活动时,才会对天鸣枪。

岜沙部落仅2000余人,分住在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走进岜沙,随处可见茂密的森林。他们以稻作为主,狩猎为伴。这里箐黑林密,鸟道蚕丛,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千百年来极少有外人进入。

岜沙村不大,村寨建于山粱坳口及面向都柳江一侧的半坡上。村寨木楼古朴、简单;四周则为密林环绕,环境幽雅;村民全系苗族,衣着传统,发饰奇特。

扩展资料:

枪图腾:

这里的成年男子都会背着一支猎枪,到了18岁的时候,就会把头发扎成辫子绑于头顶,称为“户棍”,终生保留,而四周的头发会用弯刀剃光。据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男性发式。经过了这样的“成人仪式”,男孩子就可以背枪了,标志着他的人生进入了独立的阶段。

岜沙人这样在乎枪并不说他们尚武,这是有许多历史原因造成的。苗族是个很苦难的民族,当时蚩尤被黄帝打败,被迫向南迁徙,岜沙人坚信自己是蚩尤的后代。

清朝时期,他们再一次遭到攻击,他们为了抵御猛兽来袭和追兵的攻击,枪不离手。几百年过去了,枪虽然失去了打猎和自保的意义,但是却成了他们的一种图腾。

岜沙人喜好的枪,是一种射程只有20多米的火药枪。自古以来,他们的枪就是黔东南州黎平县贯洞、龙图等地的师傅打造了送货上门的。

岜沙人特别珍惜老枪,谁如果有老祖父、曾祖父留下的枪,就像拥有传家宝一样地被枪手们羡慕不已。岜沙的男子们特别引以为荣的是,县里曾经在别的地方收缴了几大车枪,但岜沙人的火枪却受到特许,80%以上的人拥有持枪证。

如果没有实际用途,这火枪就是一件太沉重的饰品了。最初,岜沙苗人的老祖宗是为了打猎防身,猎物食用。后来,则是为了防止邻省区边境上一个有偷盗恶习的村子的人来偷牛。火枪还有“礼炮“的功能,凡重大节日庆典岜沙人都会用它朝天空放。

岜沙部落的风俗习惯

这里的成年男子都会背着一支猎枪,到了18岁的时候,就会把头发扎成辫子绑于头顶,称为“户棍”,终生保留,而四周的头发会用弯刀剃光。据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男性发式。经过了这样的“成人仪式”,男孩子就可以背枪了,标志着他的人生进入了独立的阶段。
岜沙人这样在乎枪并不说他们尚武,这是有许多历史原因造成的。苗族是个很苦难的民族,当时蚩尤被黄帝打败,被迫向南迁徙,岜沙人坚信自己是蚩尤的后代。清朝时期,他们再一次遭到攻击,他们为了抵御猛兽来袭和追兵的攻击,枪不离手。几百年过去了,枪虽然失去了打猎和自保的意义,但是却成了他们的一种图腾。
岜沙人喜好的枪,是一种射程只有20多米的火药枪。自古以来,他们的枪就是黔东南州黎平县贯洞、龙图等地的师傅打造了送货上门的。岜沙人特别珍惜老枪,谁如果有老祖父、曾祖父留下的枪,就像拥有传家宝一样地被枪手们羡慕不已。岜沙的男子们特别引以为荣的是,四五年前县里曾经在别的地方收缴了几大车枪,但岜沙人的火枪却受到特许,80%以上的人户拥有持枪证。
如果没有实际用途,这火枪就是一件太沉重的饰品了。最初,岜沙苗人的老祖宗是为了打猎防身,猎物食用。后来,则是为了防止邻省区边境上一个有偷盗恶习的村子的人来偷牛。火枪还有礼炮的功能,凡重大节日庆典岜沙人都会用它朝天空放。鸣火枪的巨响能直入人心,那庄重热烈的气氛远不是锣鼓鞭炮之类所能及。 岜沙人虽然还固守着古老的传统,但是很多观念并不落后。在岜沙,男女之间的恋爱交往与季节一起循环,春、夏、秋三个季节中,分别有三个关于恋爱的节日:
正月里,男女青年们跳花坡、吹芦笙、游方。
到夏季水稻扬花受粉的时节,青年们便聚集到树林中去“荡秋千”。那秋千是用稻草搓成粗大的绳索,系到大树上,小伙子和姑娘就一双一对地跳上去。秋千荡得越来越高,姑娘的叫喊声越来越大,小伙子就把姑娘紧紧地抱在怀里,继续往高处荡去……
秋收时节,岜沙的“闹姑娘”开始了。白天,小伙子和姑娘各人带着自家的饭团,结伴相约,收稻劳作;晚上就聚集在主人家里喝酒、唱歌、抱姑娘。一个小伙子可以同时抱几个姑娘,姑娘们也很乐意让小伙子抱,姑娘被小伙子抱的越多,就会有更多的小伙子想娶她回去做老婆。如果姑娘没有被抱过是件羞愧的事。如果被外乡来的小伙子抱过,那个姑娘在岜沙人眼中可就是顶顶出众的美人。
所以,凡是有外乡人来到岜沙,姑娘们必定千方百计留他住下,再用各种方式去逗他。岜沙姑娘非常大方,常会把胆小的人吓得狼狈逃跑。
抱姑娘也有严格的规矩,不可以逾越界限,否则,那姑娘和小伙子就会被严厉惩处,还会被赶出寨子。 岜沙人对树木特别崇拜,把树木当神祭拜。岜沙人说:“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生不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从古到今,岜沙从不滥伐树木,有时不得以为之,也是局限于生活生产所需,其余概受制约。尽管321国道已于1965年修通过境,可就是从未有车敢到岜沙来拉过一车木材,村民们缺油缺盐,只是上山修剪杈枝或砍些枯树,肩挑徒步到县城去零售,从未用车拉过。
岜沙绝无仅有的砍树“行动”,那还是1976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全国各族人民都踊跃投工献料。怀着对主席无限敬重的岜沙人,毅然决定将寨前小山头一棵全寨视为林中大神、直径1.2米的千年香樟树敬献给毛主席纪念堂。樟树出寨时,全寨老少都跑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