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明日弋①在廪,管仲、隰朋②朝公望二子,弛弓脱釬③而迎之曰:‘今夫鸿鹄’”是什么意思?管仲隰朋的词
发布时间: 2023-07-06

“桓公明日弋①在廪,管仲、隰朋②朝公望二子,弛弓脱釬③而迎之曰:‘今夫鸿鹄’”是什么意思

翻译如下:第二天,桓公在米仓附近射猎,管仲、隰朋同来朝见。桓公看到两人以后,收弓脱铠而迎上去说:“那些鸿鹄。

该句出自西汉时期刘向的《管子·戒第二十六》

具体原文如下:

桓公明日弋在廪,管仲、隰朋朝。公望二子,弛弓脱釬而迎之曰:“今夫鸿鹄,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夫唯有羽翼以通其意于天下乎?今孤之不得意于天下,非皆二子之忧也?”桓公再言,二子不对。桓公曰:“孤既言矣,二子何不对乎?”管仲对曰:“今夫人患劳,而上使不时;人患饥,而上重敛焉;人患死,而上急刑焉。如此,而又近有色而远有德,虽鸿鹄之有翼,济大水之有舟楫也,其将若君何?”桓公蹴然逡遁。管仲曰:“昔先王之理人也,盖人有患劳而上使之以时,则人不患劳也;人患饥而上薄敛焉,则人不患饥矣;人患死而上宽刑焉,则人不患死矣。如此,而近有德而远有色,则四封之内视君其犹父母邪!四方之外归君其犹流水乎!”公辍射,援绥而乘。自御,管仲为左,隰朋参乘。朔月三日,进二子于里官,再拜顿首曰:“孤之闻二子之言也,耳加聪而视加明,于孤不敢独听之,荐之先祖。”管仲、隰朋再拜顿首曰:“如君之王也,此非臣之言也,君之教也。”于是管仲与桓公盟誓为令曰:“老弱勿刑,参宥而后弊。关几而不正,市正而不布。山林梁泽,以时禁发而不正也。”草封泽盐者之归之也,譬若市人。三年教人,四年选贤以为长,五年始兴车践乘。遂南伐楚,门傅施城。北伐山戎,出冬葱与戎叔,布之天下。果三匡天子而九合诸侯。

译文:

第二天,桓公在米仓附近射猎,管仲、隰朋同来朝见。桓公看到两人以后,收弓脱铠而迎上去说:“那些鸿鹄,春天北飞秋天南去而不误时令,还不是因为两只翅膀的帮助才能在天下畅意飞翔么?现在我不得意于天下,难道不是你们两位的忧虑么?”桓公又说一遍,两人都没有回答。桓公说:“我既说了,两位怎么不回答呢?”管仲回答说:“现在人民忧虑劳苦,而国君却不断的使役他们;人民忧虑饥饿,而国君却加重他们的赋税;人民忧虑死,而国君却加紧用刑。这样,再加上亲近女色,疏远有德之士,虽然像鸿鹄之有双翼,过河之有舟揖,对国君能有什么作用呢?”桓公谦恭局促不知所措。管仲说:“从前先壬治理人民,看人民忧虑劳苦,国君就限定时间使役,人们就不忧虑劳苦了;见人民忧虑饥饿,国君就轻收赋税,人民就不忧虑饥饿了;见人民忧虑死,国君就宽缓用刑,人民就不忧虑死了。这样,再加上亲近有德行的人而远女色,那么,四境之内,对待君主就像父母一样;四境之外,归附君就象流水一般了!”桓公立刻中止打猎,拉着车绳上车了。他亲自驾车,管仲坐在左边,隰朋在右边陪乘。他斋戒三天以后,把两人接进供俸祖先的庙堂里,顿首拜谢说:“我听到你们两值的话,耳更加聪,目更加明了,我不敢自己独听这些话,要同时推荐给先祖也听到。”管仲、隰朋顿首拜谢说:“有像您这样的国君,这些话不能算是我们的言论,而应该归之于您的教导。”于是,管仲与桓公宣誓下令说:“老弱不处刑,犯罪者经过三次宽赦以后再治罪。关卡只稽查而不征税,市场只设官而不收钱,山林水泽,按时封禁和开放而不征赋税。”结果垦草成封,就泽而盐的人们,其归附之众,象集市一样。用三年训练人民,第四年,选拔贤能以配备官吏,第五年开始出动兵车。南伐楚国,靠近方城。又北伐山戎,拿出冬葱与胡豆等物,播于天下。果然成就了三次匡扶天子而九次召集诸侯的霸业。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古诗文[引用时间2018-1-19]

管仲隰朋的词义

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
孤竹:即孤竹国,在今河北省。 也可以说是 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
从:跟随
伐:讨伐
往:出征
反:通“返”,返回
失道:找不着道路。道:道路,归途
乃:于是,就
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遂:终于
得:找到
行:走
居:住,处于
阳:山之南水之北,山的南面
阴:山之北水之南,山的北面
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便有水。仞:古代八尺为一仞
掘:挖
得:找到
以:凭借
圣:精明通达
不难:不惜,不耻。
师:学习,请教,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圣人:有智慧的人
过:过错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 译文

译文:

春秋时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

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找到了水源。像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但现在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却不愿向聪明的人学习知识,不更是大错特错了吗?

原文: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故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出处:出自战国时期韩非的《桓公伐孤竹》。

扩展资料:

典故:

东周列国时期,今迁安属于山戎令支国。有一年,山戎令支国发兵攻打它的邻国——燕国。燕国抵当不住,只好向齐国求救。于是齐桓公率兵讨伐山戎。当大军行至爪村伏龙山(今龙山)一带驻扎时,山戎令支国将濡水(滦河)截断了,造成伏龙山周围20多里无水。

齐国军队无水喝,齐桓公只得叫士兵凿山找水,结果未能找到泉水。齐桓公的谋臣公孙隰朋向齐桓公进言说:“臣听说蚂蚁找有水的地方筑穴居住,应当找蚁穴处掘水。”齐桓公按公孙隰朋的主意让士兵在伏龙山的北面搜寻蚁穴,结果又未找到水源。

公孙隰朋说:“蚂蚁冬天找暖和的阳坡居住,夏天才凉快的背阴坡居住。现在是冬季,蚂蚁一定在山的阳坡居住,不能乱掘。”军士按他说的,果真在伏龙山的阳坡山腰处找到蚁穴,掘到泉水。

齐桓公称赞说:“隰朋可称得上是圣人了!”因此,将该泉称为圣泉,伏龙山也改龙泉山,后来又简称龙山。为饮水思源,使甘泉永存,后人砌石为井,名为龙泉井,至今古井尚存,泉水清洌如初。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