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死守南京的主帅是谁?唐继尧和唐生智是什么关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凤鸣死守南京的主帅是谁

凤鸣死守南京的主帅是唐生智。唐生智又名唐曼德,出生于1890年,湖南人士,家里是个富裕的官宦之家。唐生智的祖父自食其力,通过战功逐渐当上了将军之职,唐生智的父亲则是湖南的实业司司长。唐生智自小由其祖父培育长大,具有一颗侠义之心。唐生智幼时就能熟读唐诗,进入陆军武备学堂接触到了新的思想,由于成绩十分优秀,故经常受到表扬。1908年,光绪跟慈禧去世之后,举国节哀,唐生智因无故发笑,被处记过。在他十九岁的时候,参加了同盟会,成为了其中一员。辛亥革命爆发后,唐生智投奔到了保定军校成为了一名步兵学员,受到校长蒋百里的赏识。1914年,唐生智完成学业,参军入伍,成为见习排长。1923年,参军九年的唐生智成为了湘军第三路军指挥,讨伐当时的长官谭延闿。虽然讨伐成功,但唐生智此行都是由赵恒惕所指挥,由此对其十分的不信任。之后的湖南军政一事上,唐生智通过种种手段,脱离了赵恒惕的掌控。1924年,唐生智知道了广州国民党正在改组,立即靠队站边。1925年,唐生智与赵恒惕正式反目成仇,在此期间,唐生智还让部队当了一回佛教徒。

唐继尧和唐生智是什么关系

唐继尧和唐生智没有什么关系

唐继尧(1883年8月14日-1927年5月23日 ),又名荣昌,字蓂赓,云南会泽县城关人。滇军创始人与领导者,滇系军阀首领。就读东京振武学校,然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深造。

唐继尧参加过重九起义,昆明起义。在镇压二次革命时,攻打四川熊克武率领军队。在护国战争中,与蔡锷联合宣布云南独立,自任中华民国护国军总司令,护国战争结束后,任云南督军兼省长。护法运动中被推为护法军总裁之一,并任滇川黔鄂豫陕湘闽八省靖国联军总司令。民国二年(1913年)开始在云南执政,唐继尧在近14年的执政期中,兴办教育、筹办市政、发展实业做了若干件利民兴滇的大事,为云南的近代化事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执政后期从下属到民间怨气甚大。

1927年失去云南政权,同年5月23日病死于昆明,终年四十四岁。 1935年,国民政府感念唐护国之功,明令褒扬,于1936年改公葬为国葬,补行国葬仪式。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

唐生智(1890年10月12日-1970年4月6日),字孟潇,号曼德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历经中华民国建国到解放战争开始时期,并在国民党中担任不同的重要职务。

1912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进湖南陆军。1929年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第五路军总指挥。1931年5月宁粤对立期间任广州军事委员会兼军事参议院院长。1934年12月兼任国民训练总监部总监。1935年4月,被任命为陆军一级上将。

1937年临危受命,指挥南京保卫战,在12月11日接蒋介石命令发布撤退令。南京保卫战后,唐生智辞去一切职务,决定回东安老家办学。其宗旨是维护抗日统一战线,培养抗日救亡英才。

1949年参加湖南和平起义。此后他在湖南军、政机构任职到湖南省副省长等。1970年4月6日,因肠癌于长沙逝世,终年79岁。

唐生智的家族成员

其祖父唐本友(字友耕)十岁就丧了双亲,孤苦伶仃,长大之后投身湘军,从湖南巡抚骆秉章剿太平军,在大渡河畔擒获翼王石达开,以战功得擢升,最后当到广西提督,还曾得皇上恩赏穿黄马褂,追赠三代建威将军;父亲唐承绪在东安办过天锡矿冶公司,也曾任前清湖南盐务署长和民国县长、湖南实业司司长。唐生智为四兄弟之长,从小受祖父培养,胆大敢为,有侠义心,怜贫恤孤。
夫人霍福光
儿子唐仁和
三女儿唐仁怡
唐仁和有两个哥哥、五个姐姐。大姐唐金媛、二姐唐银媛是父亲的原配夫人所生。大姐在解放前就去世了,生前因为吸鸦片,差点被父亲捆起来枪毙。二姐解放后改名唐仁群,结过两次婚,与第二任丈夫艾仁宽育有两个子女。
唐仁和的大哥唐仁曼和三姐唐仁彬现已过世。二哥唐仁理80年代跟着母亲去香港后,一直在做外贸生意。四姐唐仁怡和丈夫都健在,两人都是大学教授,均已退休,现居武汉。最小的姐姐唐仁诚住在长沙,姐夫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家人至今不知其埋骨之处。

南京保卫战唐生智已经7年没带兵了,为什么要派他守城

国军在淞沪会战溃败以后,日军趁势追击,一路追到南京城外。守不守南京,当时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最终蒋介石决定守,并派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要求他坚守三个月以上。唐生智自1930年中原大战失败之后,已经7年多时间没带兵了,久疏战阵,已经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而且当时唐生智还患有严重的胃病。蒋介石为什么要派唐生智守南京呢?

1、南京守与不守

淞沪会战当中,中国动员了70多万军队,伤亡30多万,精锐部队基本消耗殆尽。退到南京的残兵不论人员和武器都不完整,补充上来的新兵,很多人刚刚学会开枪,关键是这些部队刚刚经历惨败,士气非常低落。而日军从杭州湾登陆的10万生力军从上海一路追到南京,基本没遇到什么抵抗,人员装备完整,士气高昂。

从战略位置上来看,南京周围虽然修筑了大量牢固的工事,还拥有高大的城墙。但周边是平地,北靠长江,很容易被三面包围,失陷也只是时间问题。因此国府高层出现了三种不同声音。

有认为不能守的,淞沪会战以后,蒋介石召陈诚回南京商量对策。陈诚说:“如要我守,我遵命;不要我守,我有意见,愿即陈明。我以为敌人在战术上虽获胜利,但在战略上实已失败。现在我军应速脱离战场,撤至皖南,以南京为前卫阵地,以贯彻我持久抗战之目的。

也有主张象征性守一下的,比如刘斐,他认为:“南京是我国首都所在,不作任何抵抗就放弃,当然不可。但不应以过多部队争一城一地的得失,只用象征性的防守,作适当抵抗之后就主动地撤退。兵力使用上以十二个团,顶多十八个团就够了,太多不便于机动。”

还有主张固守的,比如唐生智,他认为:“南京是我国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又是孙总理陵墓所在,如果放弃南京,将何以对总理在天之灵?

守还是不守?蒋介石内心也很纠结,将领们大多从军事角度给出建议,但他作为国家领袖需要就军事、政治、国际影响等通盘考虑。11月17日,他曾考虑过清美、德两国出面调停,也考虑了请英美促进苏联参战,在南京是守是弃之间犹豫徘徊。

但他内心还是更倾向于唐生智的意见,南京是首都又是先总理陵墓所在地,对中国意义非凡。淞沪会战虽然惨败,但是坚持了3个月唤醒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激情。如果不守南京,不仅这股刚被唤醒的激情会被浇灭,甚至会像产生比九一八放弃东北更恶劣的负面影响。

南京能守吗?其实蒋介石内心也十分清楚,南京守不住。11月26日,他拜谒中山陵,哀叹道:“南京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对上、对下、对国、对民无以为怀矣。”就这样,南京保卫战也演变成了政治战。

2、为何派唐生智守?

既然是政治战,就要演得真,不能像刘斐等人建议的派少部分军队象征性地防御,因为这样国内外都能看得出你在演戏,反而会引起舆论不满。不仅不能派少量部队,就连指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