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牛蛙之殇》-飞
发布时间: 2023-07-06

2017年,68岁上海退休教授撰写了一篇名为《牛蛙之殇》的文章,以自家孩子的亲身经历炮轰“上海幼升小牛蛙战争”,字字扎心。

时隔今日,我们也将面临幼升小,尽管从去年双减开始,鸡娃之风看似削弱,然则身边家长没有一个躺平,学业压力陡然增加,心理负担无形中加大。今日再读此文,不仅感慨万千,无论此文是否移民广告,或是大家对作者怀有一丝怀疑,这篇文章也确实是对仍然疯狂鸡娃家长的一个警醒。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作者提到的一些细节。

“我忍痛割爱,支持小外孙走上“牛蛙道路”的原因。我知道这样会让他丧失可爱,但我宁愿他(一库一库什么意思日语?“一库”现今网络流行日语:行く(い)发音:一库:译:去、走、前进等,常用:行く:我们走吧。网络流行是引自亚麦蝶片片里男性射精前常使用的呻吟语的日语发音,行く 行く も止(だ)めだ,译为,卧槽、卧槽、(流了)不行了。)失去可爱,变得可憎,但也不能让他长大后变的可贱。

我女儿对孩子的每一天、每一周、每个月都设置着不同的考核,她将这叫KPI,她要求孩子记的第一个单词就是“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有一天早上,外孙说他肚子痛,他妈知道这是他不想去培训班装病,……那天我带他在外面溜达了一圈,吃了冰棒,最后还带他回了班里。临走时他拉着我问:“外公,我什么时候才能玩啊?”我说:“等你长到像外公这么大的时候。”他天真的想象力似乎有了盼头,又问:“那到时候你就能陪我玩了?”我笑了笑:“那时候外公就不在了。”“那我一个人玩还有什么意思?”我没想到他会说这么一句,竟一时语塞,无言以对。

除了孩子,学校对家长的考核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比如通过父母对体重的控制来看家庭的修养,通过父母的工作背景来看孩子未来的发展规划等。

我外孙在面试一所小学时竟然遇到这么一道题,这个题是什么呢——说说唐宋八大家都有谁?

学校在做家庭背景调查时,发现我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他们认为爷爷奶奶辈对孩子教育的参与,会对孩子成长产生错误的示范和诱导”

这些文字听起来好像很离谱,但这些在魔都却都是真的。随便在网络上一搜,有关帝都魔都的孩子们为了迎战幼升小做了什么样夸张的准备,这些新闻素材都是一箩筐。这里不多列举。而从2021年4月开始的双减政策,真的对减轻鸡娃焦虑有效吗?没有了学区房,没有了幼升小的层层筛选,家长们就不逼着孩子学习了?那可真是笑话。

在我身边,和文章作者有着同样鸡娃想法的家长不计其数——宁可孩子失去可爱,也不愿他们将来可贱——而这是多么残忍的想法!

尽管大环境下大多数家庭对学习是紧抓不放松的,我还是无法对文章作者一家鸡娃方式表示赞同,甚至相当反感。

作者一家在孩子3岁的时候就进行成人式KPI考核式学习,疯狂地将其训练成“学习能手”,从考官提出的“唐宋八大家”的问题就能看出孩子平常需要学习(还是背诵?)多少“知识”。而这一家人对孩子也没有基本的关怀,甚至和孩子说“等到外公这么大才有机会玩”这种令人绝望的话,而他们所面试的学校竟然随意做出“祖辈和孙辈住在一起就是不好”这样极端的判断。这一家子所谓知识分子家庭,也极端地认为上不了“四大名小”就是青蛙,就没有未来……

看完我替孩子累,连我这个读者也觉得累。

众所周知,幼儿有幼儿的发展规律,幼儿园的孩子不可能身心发育得和小学生一样,让幼儿园的孩子,甚至2岁多上托班的孩子,就去学习大量的书本知识无异于揠苗助长。

我认识的一个孩子妈妈,从孩子小班开始就给同时报名了7-8个早教班,一周下来,每天都在赶场子。

我身边的家长们,每个孩子起码四五个兴趣班、培训班,每逢寒暑假,更是要额外增加几个短期班。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兴趣类的减少,学科类的增加。

我们幼儿园同班的,大概有1/4的孩子每天中午请假回去练钢琴,上网课。每天能坚持正常上学的孩子都越来越少。

每个家长都在拼命,每个孩子都在拼命,只是幼儿园的孩子年纪还小,还是被允许有玩耍时间的,所以从短期看暂时看不出如此紧凑的学习安排有什么坏处。但是长期看呢,我们的孩子真的没事吗。

马上寒假了,双减后第一个寒假,妈妈群里,妈妈们和以前一样,经常转发一些学习类链接,打听寒假补课班,从早到晚,孩子的时间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满满当当,每个人的寒假都没有“荒废”。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