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张幼仪安详去世,墓碑上仅刻四个字,却透着对徐志摩的嘲
发布时间: 2023-07-11

前言:

1988年,张幼仪的生命永远定格在88岁。不久之后,张幼仪的儿子按照母亲生前的遗愿,在墓碑上仅刻了“苏张幼仪”四个字。

从张幼仪对待徐志摩及其家人的态度上看,大家都认为张幼仪对徐志摩还有感情,没想到张幼仪竟在自己的墓碑上冠上其他男子的姓氏。

这个姓苏的男子是谁,张幼仪又是否放下了对徐志摩的爱?

这一切,还要从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说起。

一、走到尽头的婚姻

自从遵循父母意愿娶了张幼仪后,徐志摩只能接受眼前的现实赶紧完成父母交代的任务: 早点生个孩子。

在徐志摩的计划里,只要张幼仪生完孩子,自己就可以去国外留学,顺理成章摆脱张幼仪追求自己的女神林徽因。

展开全文

1918年,18岁的张幼仪生下徐志摩的长子,取名为徐积锴。就在所有人都为这个新生儿的降临开心时,徐志摩却抛妻弃子独自前往英国留学。

原以为徐志摩有了孩子后就能收收心思,对张幼仪的态度有所改变。没想到徐志摩就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关心,一心想要追求自己的爱情。

自从徐志摩出国后,张幼仪强忍对丈夫的思念服侍公婆、教导儿子,耐心等待丈夫的回国。有时张幼仪还会偷偷幻想丈夫是否会想念家中父母,又是否会思念自己的妻儿。

可时间一长,所有人都不清楚徐志摩在国外的具体情况,这对夫妻又许久都没见过面,不论是徐志摩父母还是张幼仪的娘家人都担心二人感情受到影响,于是将张幼仪送到英国寻找丈夫。

带着对徐志摩的思念与憧憬,张幼仪登上前往异国他乡的轮船。但在看到徐志摩站在岸上不耐烦的表情后,张幼仪明白了丈夫终究还是不喜欢自己。

来到英国不久,张幼仪怀上了第二个孩子。可徐志摩知道这个消息后却态度坚定地让张幼仪去堕胎。看到张幼仪不听话,徐志摩竟然一走了之。

直到张幼仪生下孩子,徐志摩才重新出现在她面前,并给她带来一份“大礼”——离婚协议书。

其实早在徐志摩劝张幼仪堕胎时,张幼仪就认清了徐志摩的内心。在他转身离去的那一刻,张幼仪的心也死了。

“你快点签字,不要耽误我和林徽因。”

徐志摩无情地催促将张幼仪拉回冰冷的现实,毫不犹豫地在离婚协议上签了自己的名字。

在那个封建思想还未完全褪去的时代,像张幼仪这样的离婚女人无疑会受到许多非议,但张幼仪却用实际行动表明,女人可以拥有更好的人生。

二、成功人士张幼仪

张幼仪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祖父、父亲以及三个哥哥都在清末和民国时期为官。若是从当时的思想来看,张幼仪的官宦世家远比徐志摩的经商世家地位更高。

张幼仪出生时,正好是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先进思想相互融合的时代,所以张幼仪一边被父母教育的知书达理,具有传统女性身上的温柔,一边在新式学堂的影响下练就了坚毅、勇敢的性格。

嫁给徐志摩是因为张幼仪遵循着父母之命的婚姻观,并在徐志摩出国后守在公婆旁边尽孝,期望自己的行为能够感动徐志摩这位风流才子。

等到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姻走到尽头,此时张幼仪身上开放女性的特质令她没有过多悲伤和挽留,反而在哥哥的帮助下前往德国留学五年,将身上封建女性的影子彻底掩盖。

回国后的张幼仪成为一名女企业家,成功挽救一所濒临倒闭的银行。而后又创立了时装公司,受到名媛们的大力追捧。

此时的张幼仪成功从“弃妇”逆袭为女富豪,这时的张幼仪收获的不再是嘲讽而是敬佩,反倒是徐志摩成为大家同情的对象。

追求林徽因失败的徐志摩娶了陆小曼,不仅要四处兼职维持陆小曼的天价生活费,还因此与父母差点断绝关系。最为艰难的时候,徐志摩甚至向张幼仪发出了求救信号。

在徐志摩去世后,徐父徐母每月都会向陆小曼提供300元生活费,即便与他人同居也没断过。1944年后,张幼仪接过这个重任,继续对陆小曼提供帮助。

三、幸福的晚年

林徽因病重、徐志摩意外离世、陆小曼无人问津,相比于这三人的悲剧生活,张幼仪的晚年可以说是被幸福包围着。

因为张幼仪没离婚前对徐志摩父母照顾得尽心尽力,又为徐家添丁进口,所以离婚后的张幼仪被徐父收为义女,为张幼仪的事业和生活提供了许多帮助。

新中国成立后,张幼仪前往香港定居,认识了楼下的医生苏纪之。作为感情里的失败者,张幼仪从没想过此生还能重获爱情。

面对苏纪之的追求,张幼仪没有自作决定,立刻给远在美国读书的儿子写信说明情况,征求儿子的意见。

结果毫无疑问,儿子知道父亲对这个家庭有多不负责任,更明白母亲这些年来的酸楚,十分支持母亲追求自己的幸福。

自此之后,张幼仪有了疼她入骨的丈夫,并在晚年时享受到了儿孙满堂的快乐。

临终前,张幼仪嘱咐自己的儿子:“在我的墓碑上写上‘苏张幼仪’这四个字。”

听到这句话,张幼仪的儿子明白母亲这是放下了对徐志摩的感情,也释怀了他曾经带来的伤害。

在众人看来,冠上苏姓的张幼仪狠狠打了徐志摩的脸。但张幼仪的目的却并非如此,她只是在向众人宣告,晚年的她找到了自己的爱人,从徐志摩带来的阴霾中走了出来。

从某种程度上讲,张幼仪和徐志摩都是文化碰撞下的牺牲者。

徐志摩喜欢新时代女性,却因为张幼仪是父母强加的妻子放大她身上的传统特点,忽略了张幼仪身上独立女性的特征。

张幼仪也因为封建礼数失去自由择偶的机会,在一个渣男身上浪费了大好年华,直到晚年才重获幸福。

对于徐志摩来讲,不论张幼仪读了多少书、付出了多少真心,他都不会对张幼仪另眼相看,因为徐志摩已经给张幼仪带上了封建的滤镜。

对于张幼仪来讲,愿意为徐志摩付出有一部分原因是爱,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责任和善良。

若是张幼仪与徐志摩不是父母强行绑在一起,或许二人能够发现彼此的优点走到一起,又或许二人就像两条平行线永不相交。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好过于现实中的纠缠与伤害。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