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辩证哲理性的诗句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有哪些?“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诗蕴含着怎样的哲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有关辩证哲理性的诗句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有哪些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认识事物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待事物应该多方面,注意周全性

5、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事物认识的殊途同归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认识的矛盾性

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事物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

8、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春雷第一声。——量变引起质变

9、不畏浮云遮望眼,答自缘身在最高层。——要看事物的本质,而不是浮于表面

10、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矛盾的特点有多重性,要各个分析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终南别业》。我理解,它蕴含的哲理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随遇而安,悠闲自得;二是遇到逆境,淡若自定。

我们先看看王维的原诗: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此诗是王维晚年时作的,他官至尚书右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此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意思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小河的尽头,前面没有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看天上的云变幻,心情非常悠闲。通过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把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完整地展现了出来。

这两句话蕴含的哲理很深刻,有两个方面:

随遇而安,悠闲自得。丰子恺有句话:“不让心太在意得失,因为有得有失,有舍有得,都是生命来往的常态。”无论做官也好,还是平民百姓也好,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知足者常乐”。有时间,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看山郁林深,看水澈缓流,看云舒云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这样,心情舒畅了,什么事也就想开了。

遇到逆境,淡若自定。人生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逆境。记得有位名人说过,面对困难和逆境,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我们要有“处变不惊、临乱不慌”的心态,“凭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气魄,最后才有可能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总之,保持良好的豁达心态,拿得起、放得下,静观事态变迁,才能“行到水穷处”,具有“坐看云起时”那种超脱的淡然。

请关注

写出关于托物言志蕴含哲理的诗句

诗歌这种题材是干什么的?诗言志,歌永言。诗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歌曲是拖长声音用来歌唱的。可见,托物言志是诗歌的根本特点,诗歌是用形象说话的,王国维据此提出了“意境”说,来判断诗歌的优劣。因此,大部分诗歌都用到了托物言志。

《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等都能用景物来烘托感情。后来,出现了一些咏物诗,可以说是托物言志的典型。如苏轼的《卜算子》,借孤鸿,来抒发自己不向世俗低头,保持独立人格的高洁操守。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被贬黄州后,仍然惊魂未定,彻夜难眠,偶然,惊鸿一瞥,便写下这首词,自陈心曲。苏轼少年得志,极受神宗重视,神宗本想让苏轼留在京城,帮他改革,可苏轼坚持自见,反对变法,不肯苟同,这首词,就是他对理想的坚守。

陆游的《咏梅》更是托物言志的代表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和梅花有一样的生存环境,生存状况。陆游僵卧孤村,无人理会,还要遭受病痛折磨。梅花也如此,开在荒僻的断桥边,无人赏识,还要遭受风吹雨打。然而,梅花纵使凋落于地,化为尘埃,依然芳香如故,不正是诗人独立不倚,坚贞自守,高洁傲岸的独立操守吗?

至于说哲理诗,宋朝以前,并不多见,宋朝以后才有理趣入诗的说法。也可以说是“托物言理”了.《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做学问,如同加工骨器,切开了还要不断磋,如同加工玉石,啄开了还要打磨一样,包含了只有下苦功夫,才能精益求精的道理。

唐代,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着新陈代谢,未来肯定比现在好的哲理。

到了宋朝苏轼的《题西林壁》,朱熹的《观书有感》,陆游的《游山西村》等都是著名的哲理诗。其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告诉我们站在不同角度,便会得出不同的结果。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启示我们,只有坚持读书,写作才能运用自如。

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更是浑然天成,妙趣横生。人生中,美好的事物终归会逝去,然而逝去的同时,还会有美好的事物再现,人生总是有希望的。

诗歌是语言中的盐,读诗歌,总能令我们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