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案设计(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不会写作文,一提写作文就无从下笔,无话可写,有的学生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等。学生的习作素养实在太差。面对这一现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素养呢?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对作文教学的思考。

小学生作文素养,指的是学生在阅读和习作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等方面的积累运用和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由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构成。写作能力一般包括观察生活、积累语汇、组织材料,立意审题,下笔构思和语言表达等能力,这是小学生习作的基础、

◎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习作离不开身边的生活。要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必须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言之无物、习作内容假、大、空是学生作文普遍现象。现在学生由于安全等种种原因,无论从学校层面或家庭层面都不愿意学生走出校园,走出家庭,学生基本直线式的生活规律,即学校----家庭,很少接触社会,大自然的风雨雷电,花草树木等影像模糊,缺乏亲身体验。为此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受和体验生活,父母亲可以借助周末、寒暑假带着孩子深入生活,走向大自然,让他们开扩眼界,同时多和同伴联系和交朋友等,获得习作源泉。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习作素材,让学生带着问题放学回家后进行观察体验,如帮父母干家务活,观察身边的有趣的人和事等,就能逐渐的减少学生习作中空话连篇,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的现象。教师应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勤于体验的好习惯,在观察体验中无形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素养。

感受和体验生活从哪儿下手呢?

·身边自然风景观察体验,如山川河流、风雨雷电雪、春夏秋冬四季、花草树木等观察体验。

·身边的人物的观察体验: 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小伙伴、老师等不同年龄段的人物特点的观察和感受。

·亲身做的体验和感受:独自完成了老师或爸爸交给的事情,自己在家里干了一件很漂亮的事情等等后的感受。还有助人为乐,孝敬父母等方面都可以成为学生体验生活的源泉。

凡是聪明热爱学习的孩子,他们往往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激情。我们就要耐心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引导学生先从生活小事上去感受其感人之处,从生活中找到闪光点,找到可写之处,从而发现生活的美丽。让学生在了解、感受生活的同时,培养写作素养,提高作文能力。

◎重视阅读、扩大积累。大量阅读是积累词汇、句子和语言重要方面,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课内外阅读,有了观察体验,而没有大量的阅读和积累,习作能力的提高也是一句空话。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要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教师除在课堂强化阅读教学,交给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倡导亲子阅读,父母和孩子同读书等。这是培养学生写作素养的一个重点。那些提笔无无话可写的学生,归根到底就是知识积累太少,课外知识积累更加欠缺。所以我们就必须重视学生阅读和积累。总之,要让学生养成积累课外知识的激情、热情,以培养他们的习作素养。在学生积累了一定课外知识后,还须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转化成写作素养。

  在现行小学语文课程中,每单元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最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训练内容,它不仅体现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学习的全面性,而且全面地整合了学生各方面素养,为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同时,它也突破了课堂训练的封闭性,为学生全面学习和发展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由仿到创模,掌握技能。学生能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不一定就能写出好的作文,还需要老师进行有效的训练方法。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小学生习作来讲,我们应引导模仿和借鉴范文,学习其写作方法,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在模仿中学到了习作方法,掌握了习作技能,以后才会有所创新。

◎以说促写,下笔成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较多,而写的却较少。同时教师也没有更好的引导学生怎样将说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在写作训练时,重点引导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说出来后再写。还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演讲,用以训练学生口头作文能力,这样说写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叙述,进一步提高了书面语言能力,使学生说话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总之,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将字、词、句、篇,听、说、读、写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素养的全面提升。

孩子小学作文怎么才能提高

要让孩子习作水平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入手:一、培养观察能力。作为老师,要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作为家长,可利用假期带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孩子才会有更多写作的素材。二、培养阅读的兴趣,从低年级开始会做读书笔记,摘抄读本中的好词好句,高年级学生除了好词好句的摘抄外,还要能写出自己的感想、得到的启示。只有多读书,多积累,写出的作文才生动。三、培养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现在的教材里每个单元都有口语交际训练,平时就要注意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鼓励孩子把每天的所见所闻和家长分享。四、培养写日记的习惯,一二年级的孩子虽然小,教材中的看图写话其实就是为三年级开始写作文打基础,所以低年级的孩子需要教会观察顺序,每天让孩子开始学写日记,哪怕一两句话也可以,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会说会写。坚持写日记是有效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鼓励孩子们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也为高年级写作积累了素材,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小学生作文一般要注意哪些方面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练习作业,要求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语文老师教小学生作文确实是一件头痛的事,因为小学生的所见、所闻有限,而且所积累、理解、运用的词句不多。因此,我个人觉得,教小学生作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一、有具体的内容

学生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内容要具体、实在,要让事实说话,不说空洞的道理。例如《一场精彩的演讲比赛》,一定要把“精彩”的部分写细,即把重点参赛人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进行具体的描述。

二、有明确的中心

学生作文时,要围绕一个意思来写,文章的内容要集中、明白,让人知道是为什么而写的,要表达一个什么想法,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例如《我为自己喝彩》,就是要以自己成功做某一件事而感到骄傲为中心。

三、有真情实感

学生在作文时,不管是记叙还是描写,都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说空话、套话。例如《我的榜样》,不要用“他学习刻苦,做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这样概括性的语言,而是要把他如何刻苦学的过程写实,把他诚实守信的具体事例写清,把他助人为乐的实例写明。

四、重点要突出

学生写作文时,要分清文章主次,不能记流水帐。主要的部分要重点、详细地写,次要的部分要略写。例如《幸福的一天》,不要把这一天中所有的事都写下来,而是要把自己感到最幸福、快乐的那一件事或那个场景写下来。

五、条理要清楚

学生写作文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如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时间的先后顺序等来写。条理要清楚,前后要连贯,使人一看就清楚明白。

六、要会选词用句

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要用恰当的词语、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例如,我全身被冰冷的雨水淋湿了,把“湿”改成“透”更好,或把句子改成“我像刚从冰冷的池塘里拔出来似的”更生动形象。

七、展开自己的想象

学生在写作时,要能够从实在的事物出发,发挥自己的想象,使作文的内容更丰富、生动,当然想象的内容要服务于文章的中心。

八、整理修改

作文写完以后,要进行整理修改,疏通语句,改正错别字及用错的标点符号等,把自己的文章改得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