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话“哈儿”什么意思啊?在重庆方言中“癞疙宝”是什
发布时间: 2023-07-17

重庆话“哈儿”什么意思啊

重庆人说的哈儿、哈错错就是傻瓜的意思。

重庆方言:

1、捡撇脱:捡便宜,图省事,占便宜的意思。属于中性词。比如:赵四很精灵,啥子事都推给同事做,自己就打甩手捡撇脱。意思就是,赵四耍小聪明,什么事都推给同事做,自己就空玩儿坐享其成。

2、搭巴壁:厚起脸皮占别人便宜。

3、龙豁皮:应该是农豁皮。农豁皮属于贬义词,是骂农民的。豁皮泛指占便宜。

扩展资料

重庆方言分三大片

重庆方言实际上属于广义的北方方言中的次方言——西南方言。在重庆方言中,又分为三个大的方言片:灌赤片、黔北片、成渝片。其中,綦江、江津一线归属灌赤片,秀山等地归属黔北片,其余区县归属成渝片。

以渝中区为代表的主城区方言,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重庆话;

川东话:以万州、涪陵为代表。川东话代表性的语音特点是把“白”念成“别”,去声字在词尾时变成阴平调等;

川北话:以合川、潼南为代表。川北话代表性的语音特点是“花、发不分”,把“飞机”念成“灰鸡”,“黄花”念成“房发”等等;

川东北话:以开县、云阳等为代表。川东北话的语音特点基本上综合了川东话和川北话;

渝北到长寿、丰都一线的方言,把“泥、你、尿、年”等鼻音字念成“移、以、要、言”。丰都话还有“烟、因不分”的问题,把“钱”念成“情”,“全”念成“群”等。

在重庆方言中“癞疙宝”是什么

重庆方言中“癞疙宝”是蟾蜍,也叫蛤蟆。蟾蜍,也叫蛤蟆。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猴子、癞刺、癞疙宝。蟾蜍是无尾目、蟾蜍科动物的总称,属蟾蜍科的两栖动物。最常见的蟾蜍是大蟾蜍,俗称癞蛤蟆。皮肤粗糙,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对是位于头侧鼓膜上方的耳后腺。这些腺体分泌的白色毒液,是制作蟾酥的原料。蟾蜍一般是指蟾蜍科的300多种蟾蜍,它们分属26个属。白天,大蟾蜍多隐蔽在阴暗的地方,如石下、土洞内或草丛中。傍晚,在池塘、沟沿、河岸、田边、菜园、路边或房屋周围等处活动,尤其雨后常集中于干燥地方捕食各种害虫。大蟾蜍冬季多潜伏在水底淤泥里或烂草里,也有在陆上泥土里越冬的。它不但是捕食害虫的农业卫士,而且集药用、保健、美食于一身,因而被誉为“蟾宝”,是经济价值很高的药用动物。蟾蜍喜隐蔽于泥穴、潮湿石下、草丛内、水沟边。皮肤易失水分,故白天多潜伏隐蔽,夜晚及黄昏出来活动。成年蟾蜍多集群在水底泥沙内或陆地潮湿土壤下越冬。停止进食,以体内贮布在肝糖来维持最低的新陈代谢,到翌年气温回升到10~20℃时,才结束冬眠。夜间捕食、活动,以甲虫,蛾类,蜗牛,蝇蛆等为食。人工饲养繁殖比其他蛙类容易。

重庆话重庆方言汇总

1、[黑趋妈恐] 形容光线很暗,没有光亮的地方,还微微含有那么一点恐惧的心情在这儿。

2、[正南齐北] 形容很正式的深情,不开玩笑的一种较认真的表情。

3、[惊疯豁扯] 形容一惊一乍的非正常的亢奋吃惊反应。

4、[干精火旺] 形容人精瘦却很有精神,以上火的脾气。

5、[扯谎俩白] 形容撒谎不眨眼,不说真话。

6、[装疯迷窍] 和装疯卖傻意思相近。

7、[雷翻阵仗] 形容听到的很大分贝的响动,就像天上雷公打仗一样乱糟。

8、[清醒白醒] 形容完全是出于清醒状态的描述等。

9、[鬼眉日眼] 鬼头鬼脑,也可指机灵、聪明,多指某人的行为很奇怪,很怪异,稀里糊涂,不可理喻。有着浓郁的山城文化。而且形容得很恰如其分,十分准确。

10、[正南齐北] 负责任的告诉你。我正南齐北的给你说:你娃确实喝多了!另外,正南齐北是一个重庆生活实用平台,记录山城的点滴,重庆人,在重庆,侃生活,聊美食,扫路痴,摆龙门阵

11、[干斤斤,瘦离(lia)壳(ko)]瘦的很。比如:看你的样子嘛,干斤斤,瘦离(lia)壳(ko)的,还不多吃点嘎嘎(肉)。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