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忍孰不可忍下一句(孰可忍孰不可忍下句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孰可忍孰不可忍下句

原句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意思是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绝不能容忍。出自《论语·八佾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1、近义词:拍案而起、深恶痛绝。
2、反义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造句:
1、敌人一再骚扰我边界,杀害我边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2、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是可忍,孰不可忍。
3、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那种欺人太甚的态度,是可忍,孰不可忍。
5、是可忍,孰不可忍,对这种侮辱,我无法忍气吞声!
6、他无情无义,是可忍,孰不可忍。

孰可忍的后半句是什么

孰可忍的后半句是孰不可忍,但原句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出自《论语.八佾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还有什么事不会狠心做出来呢?”

成语典故:

鲁国有一个卿大夫,叫季平子。季氏世代为卿,权重势大,操纵着国家政权,国君实际上已在他的控制之下。作为卿大夫,他本来只能用三十二人的乐舞队,可是他自比天子,便在自家的庭院里用六十四人的乐舞队奏乐和舞蹈。

这件事被孔子知道后,认为季平子破坏了周礼。

有一次,孔子谈论季平子,在谈到这件事的时候,孔子说:他竟然敢在自家的庭院里违背周礼,用六十四人的乐舞队奏乐舞蹈,如果这样的事情都可以被容忍,还有什么是不能容忍的。(原文是: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后来,人们就用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成语,指事情恶劣到了让人不能忍耐的地步。

莫以我之善之可欺,是可忍孰不可忍,莫道言之不预什么意思

莫以我之善之可欺,是可忍孰不可忍,莫道言之不预什么意思:
不要因为我的善良而以为可以欺负的,这些应该忍但实在不能忍了,不要说我没有预先告诉你。

有句笑话说:士可忍孰不可忍,孰可忍(接下来是什么)

是可忍孰不可忍
意思为:这都能忍了,还有什么不能忍的。
这句话出于《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全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3.士可忍孰不可忍
士指君子,意思为:君子可以忍耐,没有什么不可以忍耐的。
这句话是后来人们根据“是可忍孰不可忍”创造出来的词汇,是用于赞扬那些有度量的人

熟语︰是可忍孰不可忍下一句或相反的一句是什么

“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意思是: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感觉跟“忍气吞声”意思相反吧

是可忍孰不可忍下一句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一个成语,作为一个成语,它没有下一句,它出自于《论语》,原文是“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下一句是什么

这是孔子的名句,出自《论语·八佾篇》:孔子谓季氏,“八佾  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八佾,其实是一种舞蹈,佾是一列八个人,八佾,就是六十四个人,按照周朝的礼制,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的场合,所用的舞蹈,是不同的。八佾只有周天子能用,诸侯用六佾,士大夫四佾。季孙氏是鲁国的士大夫,按照礼制,只能使用四佾的舞蹈,但是现在,竟然“八佾舞于庭”,使用了八佾的舞蹈,规格超标了。因此孔子痛心疾首地说:“连这种事都能忍的话,那还有什么事情忍不了呢?

季孙氏只不过是使用了超标的舞蹈,为什么孔子的反映这么大呢?

其实,这要从孔子生活的时代说起,孔子生活的时代,是礼乐制度崩坏的时代。周朝创建之初,为了能管理好整个国家,周公创造了礼乐制度,也就是尊卑有序、等级有别,大家都不要越界,各安其事、各司其职,这样国家就能稳定下来。

然而,礼乐制度虽然不错,却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周天子的无上权威,只有周天子的权威,才能保证这一切顺利运行下去。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很顺利,大家本分守纪,很和谐。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诸侯势力慢慢变大,周天子势力渐渐变小,天子的权威,越来越不被大诸侯放在眼里,西周末年,甚至出现了犬戎挟持周王的事情。

等进入到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威,更是一蹶不振,礼乐制度,自然分崩离析,尤其是到了孔子的时代,周天子基本上名存实亡,全国上下一片混乱。孔子生活的鲁国,有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大家族,他们是鲁国权力最大的三家士大夫,长期把持着朝政,连国君都不放在眼里,称为“三桓”。

“三桓”中,又以季孙氏实力最强,所以当孔子看到季孙氏这样蔑视周朝礼乐制度的时候,当然非常气愤,于是说出了这段很有名的话。

孔子针对这样的社会现状,给出了自己的“良方”,那便是“复古”,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然而可惜的是,时代的车轮下,孔子心心念念的礼乐文明,当然不会再重回了。不过,有一点要说明,那就是,孔子主张的复古,不是全面恢复到周朝的礼乐制度,而是对礼乐制度的扬弃,这一点,需要注意。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悬崖勒马,勿谓言之不预三句话里最后一句吗

是可忍孰不可忍→悬崖勒马→勿谓言之不预也(人民日报威武)
1、是可忍,孰不可忍! (1962年9月22日 《人民日报》 )
9月20日二十四时到21日七时,我守卫中印边界东段西藏扯冬地区择绕桥西的边防哨兵,遭到印军连续攻击,我军官一名中弹牺牲,战士一名负重伤。直至21日上午八时半,印军仍未停止射击,当地情况十分险恶。对于印度这种疯狂的挑衅罪行,全中国人民不能不表示极大的愤慨!中国人民是不可侮的。我们完全拥护我国对印度提出的最严重、最强烈的抗议。
中印边界东段发生的这一空前严重事件,是印度蓄意侵占我国领土的侵略计划所造成的;是印度把我国的克制和容忍态度当作软弱可欺,越来越猖狂,在中印边境全线加剧紧张局势的必然结果。印度在印度有计划的部署下,不仅已在中印边境西段侵入我国境内建立四十一个据点和在中段违反双方协议,侵入乌热地区;而且在东段又发动大规模的武装入侵。自从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