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人物志——吴耿东·第八届艺术名家书画大拜
发布时间: 2023-07-11

吴耿东,男,1972年生于福建龙岩,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工笔画艺委会委员,福建省花鸟画学会会员,福建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民盟中央美术院古田分院副院长,龙岩市工笔画学会副会长,闽西书画院特聘画师。

吴耿东艺术人生

1972年生于福建省龙岩市,自幼喜欢绘画。

2000年工笔画《花鸟》入选中国美协主办《亚亨杯全国书画精品大展》,至此开始画大画年年投稿参加国展。

2003年运用洗磨技法完成的两幅姊妹画纷纷进入国展,《绿雨》入选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序列展《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风凝声碎》获海潮杯全国中国画大展银奖。这是第一次获国展银奖,此后,有感于洗磨技法较表面,为深入研习工笔画,逐渐放弃这个技法,转入对宋画的学习。期间发现自己的洗磨技法和江宏伟老师的洗的技法有些相似,再加上江氏画面上宋的气息很喜欢,开始有意识的模仿。

2005年《莫道天寒》入选福建省第五届当代工笔画展,展览开幕遇到江老师,江老师说在第二展厅,他就看好两幅作品,其中一张就是这幅《莫道天寒》,鸟和芭蕉画的好。此间,认识了方政和,汤琳南,张贤明等福建工笔画家。次年,此画参加《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获收藏奖。

2008年之后大约六年时间,认识当代工笔人网站的创办人李静茹,应邀任网站福建区站长,分管教学板块。期间应邀做了好几个教学帖,风靡全网,至今为全网点击率最高的帖子。从零开始学国画---宋画临摹系列《夜合花页》,《出水芙蓉》等成为初学者饕餮大餐,当年的学习人数众多,有“吴粉”之称,现在很多遇到了还会说是临摹了当年的帖子才走上工笔画的道路,这也是我最感欣慰的地方。

2009年,对宋画的研究有了心得,开始画了一批小品发在网站上,网上工笔大家们称有宋人气息,算是那个时期最好的作品。期间得林涛老师指点,寻求自己的面貌,至今还在求索中。

喜绘鸡冠花,因喜鸡冠花状若古代仕女,有《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所绘仕女的韵味,所以常绘之。多年在家手植鸡冠花以为画资写照。鸡冠花总是有着充满活力的色彩。尤其是从夏到秋,鸡冠花几乎就是“秋天”的代表。也因为它“火红、热烈”的色彩,象征着“真挚永恒的爱情”。

展开全文

作品欣赏

《天香》牡丹4横屏 2018年 尺寸:16.5x66x4cm 材质:仿古白金绢纸软卡 2019年江西美术出版社著书《工笔牡丹》图书作品

丹青情缘

文 / 吴耿东

一年的雨季终于来了,雨一阵一阵不停的下,眼见慢慢的小了却不知哪里的雨幕又挂将下来,地上的水迹又泛起圈圈点点。好雨知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古人总是乐见于春雨,然雨季的天总是阴沉沉的,雨没完没了的下,心中难免有些莫名的惆怅。收拾画稿时,无意中打开了收藏已久的小品画,豁然开朗。

《醉华容》通景屏 2018年 尺寸:66x16.5x4cm 材质:仿古白金绢纸软卡 2019年江西美术出版社著书《工笔牡丹》图书作品

这是一批画于2009年的工笔画。2009年在我的心中是个定格的时间,那是我获奖多年后第一次静下心来的画作,多年跟着我舍不得出让。就是现在,我看到这批作品还是会如当年那样激动,那温润的细染,沁心的灰,仿佛又在昨日于指尖慢慢流淌。2003年获得国展银奖后,我一直在思考今后该如何走,我不愿停留在肌理的表层里。从此走走停停度过了几个年头,期间作品也年年入选国展,但很难寻觅到我要的感觉。有画友说他是先画小画摸索再把技法用到大幅作品上,想来这是不错的途径,但我画画时却刚好相反,总是直接画大幅作品,所有会遇到的问题都是在画面上解决。闲暇时我常会画一些小品,慢慢的,我发现在绘制小品时我往往能静下心来,比起大幅作品的戮战,我更喜欢温雅的细染,当我慢慢静下心来,明白了丹青绘事是一种慢的艺术。远方的画友问我怎么能这么悠闲的画画,他说他要忙着卖画,我笑笑而不答,那时的我已完全被慢染而呈现的精致所迷恋,生活上领一份微薄的工资能勉强过得去我就不计较了。

《山水间》2018年 尺寸:68x45cm 参加福建省首届青年艺术节(2018)“芳年华月”——中国画作品提名展

想想那些年真是疯狂,只要被我瞄上的素材,不管多远多累,我都要跑去写生。一次我在网上发帖说我为了画菱草,特意坐摩托车一两个小时到乡下田边写生,网友诧异,画这种草也要跑这么远么。画面的菱草只是一个配角,主角是一只鹌鹑,但要是没了这棵小草,那鹌鹑还能这么悠闲么。这画也就画了这么一张,是我最中意的一张小品,曾有网上画友出价我最终还是不肯出让,每当看着这张小品就会勾起我的回忆,那挥不去的丹青情缘。

《自拍杆》2018年 尺寸:68x45cm 参加福建省首届青年艺术节(2018)“芳年华月”——中国画作品提名展

鸡冠花一直是我爱不释手的题材,每次外出我都会下意识的寻觅她的倩影,见到总是会情不自禁的叫出来,儿子说你怎么总能第一眼看到鸡冠花。对一个东西的喜爱总是会令我细心的观察,因此我看出了别人看不到的美。一次我在网上把我画的鸡冠花和现场照片一起贴出来,网上画友看了诧异的回复:现场照片的鸡冠花跟我画的根本没的比,画好看,现场照片看不出好在哪里。为了画鸡冠花,我到处寻找,一次在江山村美的半山上有户人家种了一棵鸡冠花,因风霜而倒伏,其状可人,于是,我大喜,不顾风霜,每天骑摩托车花一、二小时到山上写生,记得到了山上手都冻僵了,得先活动半小时才能画画,中午就啃面包,画到傍晚太阳落山了,才依依不舍的回家,第二天再去。就这样一直画了一个礼拜,将鸡冠花布满了一张六尺宣,回家后又将画幅加大到两张六尺大小,起名《故园寻梦》,后来入选“锦绣海西”福建省当代美术(晋京)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成了我鸡冠花系列的代表作。

《镜华缘》2018年 尺寸:68x45cm 参加福建省首届青年艺术节(2018)“芳年华月”——中国画作品提名展

《淡抹胭脂轻倚风》、《冰清玉润夜凝脂》,两幅菊花题材的小品,则是在烈日当空下写生得来的。11月份的秋还是艳阳当空,那是在中山公园的菊展,我在烈日下持续写生,画菊开至最盛时的壮丽,每每这时菊已开始凋谢然花形最美,人多不见我独喜。后来还以菊为题材画了《镜花缘》系列。

《镜花缘》如美人照镜,闻香而来的蝶儿恋恋不去。

丹青情缘,此生乐此不彼。

《中国红》2016年 尺寸:180cm×97cm 特邀参加盛世气象2016厦门全国工笔画双年展

山光悦鸟性

文 / 吴耿东

雨渐渐的小了,似乎还听到几声鸟叫,我透过有些雾朦胧的窗玻璃,似乎感觉到了一点天光。想起了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句: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山光悦鸟性》2016年 尺寸:95x60cm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依着这诗意,展开昨儿勾了一半的画稿,在一丛低矮的竹梢上拉了一枝上扬的竹枝,着一只红头的山雀,我在纸上慢慢的着色,思绪却飘向了远方。遥想诗人心中是有禅意的,听鸟儿在湖光山色中飞鸣欢唱,看水潭的清澈透明,似乎自己的心也变得空明而无杂念。这真是我想要的境界,但我真能做到心无杂念吗。

《清秋之二》2014年 尺寸:96x180cm 纸本

柳宗元的《巽公院五咏苦竹桥》,却借物隐喻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

《冠华秋色》2013年 尺寸:160x200cm 2013年 获福建省“八闽丹青奖”首届福建省美术双年展金奖提名

裴迪的《竹里馆》也是极好的。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

出入惟山鸟,幽深无世人。

最喜“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诗别裁》曰:鸟性之悦,悦以山光;人心之空,空因潭水。

《故园寻梦》2008年 尺寸:175x157cm 入选“锦绣海西”福建省当代美术(晋京)大展 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文章未完,趁着淅沥春雨,我又去了一趟添福山庄,将自己置身于山光水色之中,静静的描绘紫藤花,体验古人的心境,天也渐渐放晴了,隔了些时日回来,心已不再烦闷。

《风凝声碎》2003年 纸本 尺寸:128x130cm 获海潮杯全国中国画大展银奖

《胭脂满冠》2012年 尺寸:90x57cm 纸本 2013年参加2013中华情.中华梦美术书法作品展

《风暖鸟声碎》2021年 尺寸:42x42cm 参加微观与精致——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工笔画艺委会作品巡回展

《日高花影重》2021年 尺寸:42x42cm 参加微观与精致——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工笔画艺委会作品巡回展

《倚风梳羽图》2021年 尺寸:42x42cm 参加微观与精致——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工笔画艺委会作品巡回展

《巧啭任天姿》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