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的概括(亡羊补牢的主要内容和道理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亡羊补牢的主要内容和道理

主要内容和道理:羊丢了,把羊圈修补起来,剩下的羊就不会再丢。:犯了错误,立即改正,就能减少错误。遭到失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则可以避免继续出现的损失。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的了。

亡羊补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亡羊补牢的主要内容: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做错了没关系,错了,一段时间没明白也没关系,但一错再错不再改正是不对的。错误是人人都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减少错误出现的机会。
具体的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牧民,养了很多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早晨的时候,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发现是羊圈破了个窟窿,夜晚的时候,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叼走了一只羊。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亡羊补牢,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为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出自《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亡羊补牢的概括

从前有一个孩童,名叫张三,他家里养了许多羊,但他做事马马虎虎的。
一天,羊圈上的栏杆上塌了一个洞,张三的邻居看见了,就提醒他赶快修羊圈,他呢,摇摇头说:“只有一个小小的洞,没关系的,过几天再修吧。”邻居没办法,只好走开了。
当张三准备修补羊圈的栏杆,顺便看看小宝贝羊羔长的怎么样时,发现羊跑掉了不少,没剩几只了,他看到这番景象,不禁伤心地大哭起来:“我的羊儿呢?哇……哇……”
有一位老人家听到了张三的哭声,就走了过来,关心地问他: “你怎么啦?哭得这么伤心?吵得我没法睡觉了。”张三挂着眼泪珠子把事情的经过说给了那位老人家听,老人家听了,笑着对张三说:“你的羊儿不见了,是因为羊圈上栏杆的洞修得太迟了。你一旦发现,就要及时修补,否则羊就一只一只地跑走了,你现在修补还不算晚,还能挽救剩下的羊只。”张三顿时醒悟过来,谢过老人家,拿起锤子,把羊圈上的栏杆修得牢牢的。
从此以后,张三家的羊再也不少了,他也彻底改掉了这个拖拉的坏毛病。虽然张三丢了不少羊,但他从这件事情汲取了很大的教训,从此养成了有错即改的好习惯。
这是故事。
概括亡羊补牢,意指发现错误及时改正,是来得及的,不会蒙受太大损失。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你能简单概括一下主要内容吗

从前,有人养了许多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大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于是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大臣庄辛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劝襄王不要成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大事;这样长此以往,楚国就要亡国了。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结果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庄辛看到楚襄王有悔过之心,便借机给他讲了这个亡羊补牢的故事。庄辛又给楚襄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都城虽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来,改正过去的过错,秦国是灭不了楚国的。楚襄王听了,便遵照庄辛的话去做,果真度过了危机,振兴了楚国。

亡羊补牢的概括10字

亡羊补牢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丢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迟。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牢:牲口圈。
出 处
《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例 句
他们单位昨天发生失盗后,领导立即~,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亡羊补牢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故事概括:它通过一个养羊人两次丢失羊,修羊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nbsp;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有犯错的时候,犯错了不要紧,我们及时改正就行了,千万不能亡羊补牢。接下来一起欣赏下亡羊补牢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详细内容
      01
      从前有一个牧民,家里养着一群羊。为了便于管理羊,他就用柴草和木桩围成了一个羊圈。白天,他把羊赶到山坡吃草;晚上,他把羊赶回羊圈里。
      02
      一天早晨,牧民像往常一样准备去放羊。他来到羊圈旁边,惊讶地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看,原来 羊圈破了一个洞,估计是夜间有狼顺着洞钻进去,叼走了一只羊。
      03
      邻居知道后,劝他说:“你赶紧把那个洞修补起 来吧。”牧民说:“羊已经被狼叼走了,我修补羊圈 也无济于事啊! ”便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04
      第二天,牧民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他心 想,肯定是狼顺着洞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牧民这才悔之莫及,如果他听从了邻居的劝告,就不会发生同样的事了。
      05
      于是,他赶紧找来材料,将 羊圈的破洞修补好了,还专门将羊圈整体加固,修得 结结实实的。从这之后,牧民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