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战而胜的意思(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哪些不战而胜的经典战役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哪些不战而胜的经典战役

谢谢邀约。

很多人说,世界上哪有不战而屈人之兵?我觉得呀,那是你不相信古人的智慧。历史上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多着呢!

首先,我把不战而胜的定义稍微修正一下。假如一场战役,打都不打就有胜者了,那怎么能叫战役呢?因此,我认为,不战而胜,不是说双方从头到尾兵马不动,一边就胜利了。那不是战役,那是合作。比如北宋时期,吴越国就是主动纳土归顺北宋,这个我认为不能算在不战而胜之类。我认为的不战而胜,是指通过各种战略,如心理战、外交战,或者战役机动、或者小规模的精准战术行动,使得对手尚有较强抵抗力的情况下不得不放弃抵抗。

我把历史上不战而胜的战役事例,分为六类。请大家补充、指正。

前两类我觉得是最高明的,以至于想找出著名的“战役”都不容易了。但是,打仗不就是为了战略目的吗?战役目的都达到,十分了得!

第一类,心理恫吓。这个适合于威名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成吉思汗了。成吉思汗每战之前,必以政策恫吓。“但发一矢,满城尽屠”“设汝不降,结局唯上帝知之”。他征战多年,一直在使用该政策。金国、西夏、花拉子谟,一直到欧洲,坚决地执行该政策,一旦投降,只需城中缴纳十分之一的财富即可。因此,望风而降者甚多。很多都是有抵抗力的。这种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只是建立在十分残忍的前提下。

蒙古帝国的疆域这么大,一半靠打,一半靠吓

类似的心理恫吓,还有二战时的美国原子弹(原子弹不是心理恫吓,但是美国当时仅有的原子弹都投完了,再造还需时间,仍然欺诈恫吓,这就归于心理恫吓了),日本不投降,接着投原子弹。尽管日军抵抗意志还十分强悍,但是面临亡国灭种的恫吓,也就不得不结束战争了。可以说,原本应该存在的“日本列岛战役”、“东京战役”,都不存在了。

同样,我前文说过,三国时期的吕蒙就是心理恫吓的高手。他制造假情报,“计取三郡”时取零陵,袭取荆州时的取公安、取江陵,投降者都是大哭而降。可见投降者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和被欺诈的屈辱感。(荆州战役时的取公安和江陵,缺乏史料佐证是否是心理恫吓,还是对方主动投诚,但我以为心理恫吓可能较大,至少,是一场不战而胜的例子)。

日本也有一位类似的高手,就是丰臣秀吉。在讨灭北条家的战役中,围而不打,也不交兵,他秘密造城,通过伪装不让敌人知道,突然一天,一座城出现在北条家主城对面,北条家顿时失去了抵抗的勇气,主君自杀,开城投降。

第二类,晓以厉害降服对手。这个适合对付已经失去凝聚力的对手。汉高祖刘邦就是个中高手。一支偏师,一路破武关下咸阳。西征灭秦时,宛城、武关(说服对手投降了,但觉得不保险,还是趁敌无备主动发兵攻克的)咸阳,都是不战而降。楚汉交兵时,先是从关中到彭城一路皆降,后是说服齐国投降(还是韩信背约攻灭了齐国)。刘邦擅长此道,一方面是自己手下的谋士、说客厉害,另外一方面,不管是暴秦政权,还是西楚政权,都缺乏凝聚力。晓以厉害,降服对手很管用。

齐国好歹是和秦国一起东帝西帝的并列大国,却是六国中被秦国最轻松灭掉的一个。

在历代该朝换代战争的后期,败者往往都还是有一些实力的。但胜者往往传檄而定。这就是因为到了战争后期,失败方往往失去了凝聚力,即使最高统治者想打,部队也没有战意了。

毛主席对内战爆发时,对解放战争的预计就是,解放战争分两个阶段,上坡路和下坡路之说,前半段是上坡路,打得很辛苦。但只要爬坡爬过了山顶,那就是传檄而定,打都不用打了。解放战争的后期就是如此。国民党军在华南还是有较强战斗力的,要是真打起来,也得打上个几年。但是,渡江战役以后,只有白崇禧集团正儿八经打了几场战役,其他都是摧枯拉朽,真的是如毛主席说的“打都不用打了”。这就是因为,老蒋的嫡系部队在长江以北都打光了。剩下的部队兵力虽多,但都是对国民政府没有太多政治忠诚度的部队了,稍微遇到压力就不打了。

除了解放战争后期的入川战役、入藏战役、沪宁杭等等战役外,二次世界大战中1940年的法国也是如此,当时法国虽然打得很烂,但是主力尚在(法国战役前期,德军一路冲杀,但是战术还没有后来苏德战争时纯属,没有出现大规模围歼战),法国要是把心一横,像中国抗日战争一样的坚持,也不是没有支撑下去的机会。可是,军心打散了,整个法国没有任何值得信赖的凝聚力量(戴高乐还只是上校,一战的英雄偶像都主降)。也就被迫投降了。

第三类,被掐脖子,有力使不出。最典型的就是新加坡战役了。新加坡战役,英军在拥兵9万的情况下,集体投降,制造出了大英帝国历史上最耻辱的一页。原因就是,日军十八师团控制了新加坡的水源,英军纵然再精锐,武器再强悍,再愿死打,都还是只能投降了。

日军轻松攻占新加坡。大英帝国牛B,九万男儿齐卸甲。

这种不战而胜,也是建立在对手战意不强的情况下了。三国时,街亭的马谡,也是被切断了水源,也是坚持血战,虽然败得毫无悬念,但是也没有不战而降的屈辱。

因此,对于战意不强者,用精准的方法,往往不战而胜。中国历史上的秦灭齐之战就是如此。战国后期的齐国一直做缩头乌龟,但好歹也是三强之一,要真打起来,秦国还是少不了一场血战的。但是齐国一直战意不强,一直幻想这和好秦国。可是秦国避开了齐国主力,从前燕国的地盘直插而下,直逼临淄。齐王既然战意不坚,自然也不会“让城别走”去打游击了,只好不战而降。

类似的,还有北宋灭荆南之战,霍去病纳降浑邪王、休屠王部众之战,都是对手战意不坚,优势方只需要通过行动向对方表明,对方所谓的战役计划根本无法实施时,对方投降的概率就很高了。

平津战役后期,傅作义集团也是犹豫不决,解放军通过迅速攻克天津,让傅作义认识到,以解放军的攻坚能力,原先按照自己设想的方法没有办法坚守,不如起义,才有了北平和平解放。

和平解放北平,保住了古都。

第四类不战而胜,是猪一样的对手神助攻。对方部队主动投降的。比如巨鹿之战后,章邯实力尚存,和项羽僵持虽然辛苦,但是勉强还可一战,偏偏遇到赵高神助攻,要治罪章邯,他才被迫降了项羽。

这类不战而胜多出在内部矛盾尖锐,且主君不大明智。为何不管是刘璋,还是刘婵,包括后来前蜀、后蜀等割据西川的统治者,都在敌人临近成都,还可一战时选择投降呢?多是因为内部矛盾尖锐,而主君的力量或在外围战役中损失殆尽,或被牵制在外围作战,(比如姜维守剑阁)地方势力不愿坚持一战,半劝说半胁迫主君投降了。

第五类,是行动迅速,雷霆万钧,让对手在无力组织抵抗的情况下。

这样的事例,多见于名将之手。比如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司马懿平定孟达叛乱之战。都是在敌人战役准备阶段发现危机,立刻行动,让敌人的战役潜力无法施展,一举而定。

日军很多将领,都一生俯首王阳明,足见阳明对军事的影响。

最后一类,更加神奇的,人格魅力征服对手。

这样的事例,我也不知道怎么总结,因为实在太神奇,而且我觉得也不大学得来。

公元452年,匈奴王阿提拉兵临罗马城下。罗马皇帝利奥一世以他的人格魅力让阿提拉感受到了上帝的力量,毅然退兵,罗马守城战取胜。

阿提拉,你看到什么了?

以上六类,是我粗略的分类,请大家指教。

有的女的喜欢渣男,却又痛恨渣男,这种该人如何定义

这种女人本身可能也不是正经安份的人,人与类聚能走在一快,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受骗上当吃亏之后才觉得后悔去恨渣男是不是太晚了!教训告诉你的男人要是心术不正便是渣男一个色狼一条,非常善于伪装,特别是在美女面前更是伪君子一个搏美女眼球,这时没有社会经验的无知少女,拜金女就很容易上当受骗,因为他们是抓住虚荣心女人的心理,十有八九中招。奉劝女孩子要洁身自好!不要滥情轻易上当受骗,否则后悔末及。

如果放任病毒不管,人类是否会不战而胜是否更有利于人类进化

放任病毒不管,人类不仅不能不战而胜,还有可能被病毒所消灭,即便我们最终能够战胜病毒,但我们也必将付出极大的代价,包括大量人员的死亡,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提出这样的不问题不仅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可以说有点异想天开,居心不良。
历史上数次大瘟疫的爆发,无一例外都完成了成千上万人的死亡,让人类社会遭受了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