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言“骗”语】紧急提醒!@学生们:在家过假期,这些骗局千万小心
发布时间: 2023-07-11

今年的寒假

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

寒假来了

春节假期也不远了

学生朋友除了有时间以外

还有“压岁钱”

学生眼里“香饽饽”的假期

也是骗子眼里行骗的“黄金期”

制图/张平原

下面

展开全文

厦门警方通过往年假期学生受骗案例

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提防各类骗术

平安快乐度过寒假假期

为玩游戏

用家人手机扫码支付9000元

2022年1月,初二的王同学使用奶奶的手机刷视频,在某视频网站上看到有人发布的声称30元低价出售某款游戏账号的信息,且该账号游戏时间不受限制。王同学还不满16周岁,玩游戏会受限于“防沉迷”规则,于是他就在后台与对方发起私聊。对方发了一个支付宝二维码,称王同学得先付钱,才能把账号给王同学。

于是王同学就用奶奶的支付宝扫码付了30元给对方,对方随后就把游戏账号和密码发给了王同学。 可是王同学试着用自己花30元买的账号登录时,却提示密码错误,无法登录。

对方称账号需要完善信息并验证后才能正常登录,让王同学添加指定QQ详细联系,同时又让王同学到应用商城下载了一款APP,让王同学打开该APP的共享屏幕和语音通话功能,全程指导操作,称这样是为了避免操作有失误。 王同学觉得对方很靠谱,便放心地按照对方所说操作。

可不一会儿,对方说由于王同学不是使用自己的手机进行操作,验证失败了,游戏账户被系统冻结, 需要王同学再转账300元进行解冻,不然不仅王同学爸爸妈妈的银行卡会被冻结,还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王同学非常害怕,立刻用奶奶的支付宝再次扫码支付了300元。

隔天,对方又联系王同学,称游戏账号没有解冻成功,还需要王同学继续验证,王同学害怕被家人发现,便用奶奶的支付宝分多次扫码转账,一共扫码付了3400元。 后面王同学告知对方说奶奶支付宝账户没钱了,对方又让王同学用其他家人的支付宝再次转账,王同学就偷偷用妈妈的支付宝继续扫码转账,前后共计扫码转账了9000余元。

几天后,王同学妈妈查询支付宝余额时,发觉少了几千元,便询问王同学,王同学这才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诉妈妈,妈妈知道这是诈骗,让王同学联系对方,此时王同学发现自己被拉黑,于是立刻拨打110进行报警。

制图/张平原

市打击治理

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分析

王同学遭遇的是学生在假期期间最常见的骗术—— 网络游戏诈骗。骗子在社交平台推广充值游戏币、游戏点卡优惠或优惠购买的广告,诱导受害者先付款,制作虚假的各种游戏界面和充值界面截图,发送截图给受害者获取信任,对其实施诈骗。 由于受害者往往是学生,骗子在编造“破解防沉迷”的谎言时,还会以“尽快转账否则追究家长刑事责任”等理由“吓唬”受害者,最终达到骗取受害者或其家长钱财的目的。

此外,网络游戏骗术中,骗子还会发布买卖游戏装备、游戏账号的广告信息,诱导受害者在架设的虚假游戏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后以“缴纳保证金”等理由要求受害者转账汇款。

除了网络游戏骗术外

在寒假期间

以下三类骗术也是学生容易遭遇的骗术——

1

兼职刷信誉

骗子通过网页、招聘平台、QQ、微信、短信、抖音等渠道推广兼职广告,以开网店需快速刷新交易量、网上好评、信誉度为由,招募人员进行网络兼职刷单。骗子利用话术诱骗受害者,在其提供的链接或者APP上进行购物付款操作,并承诺在交易后返还购物费用,并额外提成。一般在刷单过程中,受害者刷第一单时,骗子会小额返利让受害者尝到甜头,当受害者刷单交易额变大后,嫌疑人就会以各种理由拒不返款并将其拉黑。

2

粉丝返利

骗子利用QQ、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发布信息,称有发红包返利活动(例如:发红包充99元返200元)拉人入QQ、微信群,诱导受害者转钱,实施诈骗;或拉人入QQ、微信群,以明星、网红粉丝福利、返利群等为名,让受害者认为是追星活动,诱导受害者在群内发红包或者点击群内连接付款充值等,最后将受害者踢出群,从而实施诈骗;或骗子通过加受害者微信、QQ,谎称和男(女)朋友分手并获得一笔赔偿金想要报复对方,让受害人发红包将会返还更多,从而实施诈骗。

3

虚假代购

骗子通过网络社交工具、网页、搜索引擎、短信、电话等渠道发布商品广告信息,通常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低价转让、0元购物等方式为诱饵,诱导受害者与其联系,待受害者为购物付款后,就将受害者拉黑或者失联,受害者也未收到约定的商品、货物。或以加缴关税、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为由,诱骗受害者转账汇款,实施诈骗。

厦门警方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

在寒假期间应妥善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

做到劳逸结合

尤其不能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当中

对于网络上所谓

“低价卖装备”“高价买账号”

“充小钱返大利”等信息

一方面要仔细甄别

一方面也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广大家长也要履行监督管理义务

守好子女安全的同时

也要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一旦发现被骗

请第一时间拨打110进行报警

厦门市司法局关于公开征求《2023年市政府立法计划(草案修改稿)》意见的通知

买不到的抗原,都在谁手上?厦门重拳出击,连夜查获……

【以案说法】没撞到,也要担责吗?“无接触交通事故”责任这样划分

来源:厦门市反诈骗中心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