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伐吴是正确的吗? - 飞外
发布时间: 2023-07-06

先说答案:当时的情况下,刘备选择伐吴无疑是正确的。理由如下:

1、情理上必须伐吴。东吴背盟、背刺关羽这直接导致了刘备集团损失了约1/3人口、地盘、军队,荆州方面军统帅关羽连个全尸都没留下。虽然当时关羽的官职是前将军,但实际上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约大致相当于集团二把手,也是刘备集团中北方系的元老和代表人物,与刘备的情谊也是举世皆知。现在集团的二把手(关羽)被被人阴死了,吃了这么大的明亏,而且是举世皆知的明亏,手下的一堆官员、士兵、子民们 都眼睁睁看着呢,刘备作为集团老大如果连个屁都不放,不弄点动静出来,这个队伍还怎么带呢?这一点连曹魏集团的谋士刘晔也指出来了(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於终始之分不足。参见《三国志刘晔传》)

2、形势上必须伐吴。刘备是带兵万人入川的,之后诸葛亮等人又领兵万人入川共围成都,这两部分兵力相加估计在3万人的规模(兵力人数参考自之前刘备带5万人东下公安、入川之战无明显的大败及损耗、后来夷陵之战5万人),这些可都是荆州籍的将领和士兵,包括刘备统治益州的班底也都大多是荆州籍的官员,这么多荆州籍的官员、将领、士兵眼看着老家被人夺走了,老家的资产、田宅、妻女、亲友全部都落入了东吴之手,他们难道不想打回去吗,要知道古人大多有很深厚的乡土观念,是讲究落叶归根的。纵然诸葛亮等上层的少数人是政治家有足够的大局观也不贪恋荆州的那点钱财和家底,那底下3万荆州籍将士呢?他们难道不会贪恋这些。

要知道当时关羽从樊城前线撤军之时,是“舟船尤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关羽大军回师江陵城的的时候仍然有2-3万人规模(兵力考证:关羽出军约3万北伐,中途多次从后方调兵、江北军大败一次,后期兵败约万人级别方可把守麦城1月),后来就是因为听说江陵城陷落,将士们的家眷落入了敌手,这才有了将士们大规模逃跑,形成了“士众做鸟兽散”的全军崩溃的局面,才最终导致了关羽的败亡。

如果不伐吴,刘备属下的荆州籍士兵极有可能会不断的逃亡,而这些荆州兵其实就是刘备能够坐稳益州之主最大的倚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益州土著大部分是不欢迎刘备集团的,要不然刘备夺川之战也不用打3年,而且还需要从后方的诸葛亮等人带兵相助,而且是“分定郡县”,说难听点就是挨个县城打,李严、吴懿等投降派毕竟是少数。单是一个雒城就打了一年,等到了成都,成都民众也都站在刘璋那边“咸欲死战”。对于刘备而言,当下益州本土的人心是有些靠不住的(花3年才打下益州紧接又着花一年打下汉中,同年冬天就丢了荆州),荆州军的家底才是他当时最大的倚仗,赢取蜀地人心尚需时间。一旦这只作为家底的荆州军出了问题,估计没几个蜀人会服刘备这个皇帝,刘备集团可能会被反水甚至土崩瓦解。所以出兵伐吴才能稳定军心。章武二年刘备伐吴之时带了5万人(已是当时能动员到的大约全部兵力),查看一下将领名单可知,其中大多是荆州籍。明白了这点,就能大致理解为何诸葛亮不劝阻伐吴了。诸葛亮作为荆州派的领袖是不可能违背荆州派的整体利益的,不然他也坐不了丞相之位。

3、立即伐吴是最佳也是唯一的时机。刘备在荆州经营多年,根基深厚(证据:荆州南部屡有反叛、马良能联络武陵郡的五溪蛮)。但是如果不趁着关羽新丧,荆州刚丢,东吴吕蒙等人也刚死的这个时机赶紧夺回荆州(至少是部分荆州),刘备在荆州经营多年的根基也就慢慢的不存在了。时间在吴而不在蜀,时间一长,荆州人在东吴的教化和恩泽之下,就没人会再记得刘备的恩泽了。荆州也就慢慢的彻底成为东吴的地盘,和刘备集团就再无关系了。刘备的家底荆州军、荆州派官员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会日渐凋零。

4、荆州对于刘备集团的重要性。刘备集团的死敌是曹魏,从长远来讲,北击曹魏自荆州(主要是指南郡)出师北伐,人员、物资的运输条件远胜过从汉中跨越秦岭北伐,北伐的成功概率高太多了。(参考关羽偏师北伐威震华夏曹魏震惊、诸葛亮受困于秦岭的运输条件多次北伐难有大功)

5、伐吴难,伐魏更难,不伐玩完。原因孙权集团长期有二分天下的意图,在吕蒙攻取荆州三郡后,孙权在消化荆州三郡的同时也在图谋益州,孙权联络南中豪强雍闿等人意图在刘备后方叛乱,孙权的算盘很简单,蜀汉南中地区的豪强搞搞叛乱,自己再派大军伺机攻入白帝城一旦东吴大军进入江州,蜀地不就唾手可得了,不就实现了周瑜鲁肃甘宁等人老早就提过的二(脱机使用打印机是什么意思:当电脑上显示出“脱机使用打印机”时,就表示电脑和打印机的连接已经断开,需要重新连接才能使用。)分天下了吗。刘备如果不伐吴,益州内部的反对势力会不安分,孙权更会觉得刘备软弱可欺。必须要”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越是弱小的政权,就越是要示强,不然就难以生存。你现在不伐吴,可能过几年吴就要伐你了。(参考:蜀汉被灭时东吴派军3万进攻白帝城意图入蜀)至于万一伐吴失败了咋办,刘备一辈子多数时候都在以弱抗强,虽屡战屡败同样也是屡败屡战,刘备从未放弃豪赌,只是伐吴的结果众所周知,然而不能因为之后的结果不好而否定伐吴这个决策,毕竟刘备决定伐吴的时候,谁也不知胜败。

综上,楼主认为,刘备选择伐吴在当时的情况下是绝对绝对正确的。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