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柳宗元的《江雪》极尽凄凉,你怎么看应该如何赏析?柳宗元《江雪》和李白《独坐敬亭山》相比,你觉得有什么不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有人说柳宗元的《江雪》极尽凄凉,你怎么看应该如何赏析

谢邀回答

柳宗元在805年,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永贞革新运动被贬谪永州。当时,无权无官舍,实际上过着被软禁的流放生活,母亲又因困苦病故,是其一生中最为凄苦的时期。但政治上的失利并没有摧毁诗人的坚强意志,而把精神寄托在诗歌的创作上,表现了倔强高傲的品格。《》江雪就是在这个时期所作,大约807年。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从其意境和表现出来的艺术感染力看是很凄凉,但是不是最凄苦,我查了不少资料。有两个结果:

1.凄凉得相似。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还有不少,短句较多,不一例举。这一首看来比不上《》江雪凄苦。

2.不同看法。中华书局有一篇论文认为,《》江雪是相当积极向上的一首诗,由凄苦到清高傲然,由倔强到渴望建功立业的心路历程。

对一首诗的不同看法是常见现象,较真也没有什么意义。

那末怎样评价这首诗呢?我想还是看看古代名家的评论。

苏轼《》东坡题跋:柳子厚千山鸟飞绝...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

范晞文《》对床夜话:唐人五言四句,除柳子厚《》钓雪一诗之外,极少佳音。

我们现代诗词大家对这首诗评论的更多,不胜枚举。

柳宗元《江雪》和李白《独坐敬亭山》相比,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虽然都是无人之境,但每个人心中的东西流露的却不同。柳宗元的孤独仿佛与生俱来,穷其一生都有一种傲视世间一切的执著与专注。而李白的孤独,更像是经历了世间沧桑后的顿悟与淡然,慢慢修炼得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孤独来得横冲直撞,不加修饰。不需细想,我们就能感觉到这份超凡脱俗的高洁与冷清。仿佛他一直在那里,喧嚣从来不属于他。但这份孤独,又空前的壮阔,不只眼前的孤寂江雪,还有这苍茫大地,都属于自己,安静就在自己心中。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样的孤独,是历经沧桑后的顿悟。告别了“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苦闷,告别了“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浪漫,第七次游历宣称,才发现走遍千山万水,这片敬亭山才是自己的心头所爱。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浪漫至极也归于孤寂。
读柳宗元的《江雪》,孤独中有一份来自于天地和发自于内心的磅礴大气,仿佛万物皆备于我矣;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孤独中有一种走遍千山万水和看遍姹紫嫣红后的自在淡然。不管是寒江雪,还是敬亭山,都有一个自由而不羁的灵魂。

柳宗元的《江雪》和白居易的《夜雪》都是写什么如何评价

这个问题只有走进两位诗人,方能知晓。柳宗元、白居易是唐代大诗人,为人们敬仰。两位笔下的《江雪》、《夜雪》同是写雪,但风格各异。不代表他人,只是我一孔之见:

唐诗宋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瑰宝,其中文人墨客不乏对雪的描写,却各有千秋。“大雪满弓刀”,描写战士们的刀剑被雪光映射闪闪发光——卢纶笔下之雪;“青海长云暗雪山”,环境艰苦,戍边苦寒——王昌龄笔下之雪;“将登太行雪满山”,大雪阻路,行路坎坷——李白笔下之雪。同是,写雪,境遇不同而已!柳宗元,白居易的雪亦如此。

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远远望去,天地之间飞鸟绝迹,小路不见人影,只有一叶孤舟,蓑笠渔翁迎风斗雪,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不由得令人联想油然而生:老翁为何如此垂钓?是大自然的魅力所至?还是另有隐情?

纵观全诗寥寥几笔,却勾画出一幅渔翁寒江垂钓图。运用白描手法,无任何修饰,想必这渔翁的原型便是诗人本身,那是定然!我不仅啧舌,这“万千孤独”中站立的则是诗人伟岸坚贞而又孤落寂寞的形象,到此,渔翁独钓寒江雪便有了着落。可见诗人独到的笔触,构思的奇特,手法的巧妙。

后人评说这首诗“二十字可作二十层,却是一片”(五律七言八句,从中截取便是一片)出手不凡,耐人寻味。

至于白居易的《夜雪》,又别有一番景致:

已讶裘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阑之时,枕被如冰,杜甫亦有“狐裘不暖锦衾薄”杜甫是因八月风高,卷三重茅而觉冷,那么白居易呢?“已讶裘枕凉”,因冷而惊醒,以此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况且不时听到雪落压竹枝压折之声。雪重而觉寒。

这首诗的独到之处在于动词的运用以及描写角度的变换。动词为:“讶”、“见”、“知”、“闻”。讶:表示心里活动细致入微,见窗明,从视觉写,知雪重写雪之大,纷纷而落;闻从听觉写雪压竹枝压折的声音,衬托雪之重。全诗题眼“冷”,委婉地传达出诗人被贬后的寂寞,冷清之状态和无限感叹之情怀。

白居易的《夜雪》其特点:新颖别致,着重体现在:立意不俗;动词妙用。

总而言之:描写同一景物,只是手法不同而已。其主旨:表面上无一处写寂寞,冷清,而又无一处不在写。

2020年3月16日于北京

图片来自网络

怎样欣赏柳宗元的千古名篇《江雪》

大诗人柳宗元借景抒情,把自己的孤独孤傲之情融入诗句中,前三句以雄浑的笔墨写景,为第四句做了非常充分的铺垫。一个‘独’字是四句的点睛之笔,也是通篇的诗眼。(谢邀)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