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检核法,事件取样法,轶事记录法的异同?轶事记录法优点缺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行为检核法,事件取样法,轶事记录法的异同

1、自然观察的异同:

自然观察法是指调查员在一个自然环境中(包括超市、展示地点、服务中心等)观察被调查对象的行为和举止。

2、设计观的异同:

设计观察法是指调查机构事先设计模拟一种场景,调查员在一个已经设计好的并接近自然的环境中观察被调查对象的行为和举止。所设置的场景越接近自然,被观察者的行为就越接近真实。

3、掩饰观的异同:

众所周知,如果被观察人知道自己被观察,其行为可能会有所不同,观察的结果也就不同,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也会出现偏差。掩饰观察法就是在不为被观察人、物、或者事件所知的情况下监视他们的行为过程。

4、机器观的异同:

在某些情况下,用机器观察取代人员观察是可能的甚至是所希望的。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机器可能比人员更便宜、更精确和更容易完成工作。

5、函数值域观的异同:

通过对函数定义域、性质的观察,结合函数的解析式,求得函数的值域。

扩展资料:

1、行为检核法:

一系列项目的排列,并标明这些项目是否出现的两种选择,供观察者判断后选择其中之一并做出记号。

2、事件取样:

是指选择某一特定的事件作为记录的对象,只要事件一出现,便进行记录的方法。

3、轶事记录法:

观察者将感兴趣的,并且认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行为和反应,以及可表现儿童个性的行为事件随时记录下来,供分析儿童的行为所用。

轶事记录法优点缺点

轶事记录法的优点:
• 简单、方便和灵活。
• 运用最简略的语句将所要记录的内容描述下来,提供较为详细的资料。
• 资料清晰,还可长期保留。
轶事记录法的缺点:
• 容易受偏见影响而选择所记录的行为,这种偏见的产生往往是因为观察者的好恶而引起的。
• 语句简练导致记录者和阅读者理解上的不一致。另外,真正有效使用不容易。

简述在轶事记录法中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对行为进行解释

简述在轶事记录法中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对行为进行解释?

       1、有主题的--观察者对儿童某一个特定的发展范围感兴趣,因此只要记录和这个范围有关的事件。

       2、无主题的--观察者可以记录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没有特定的目的,只要觉得某行为有意义,就可以进行观察记录。一些教师应用此种方法积累一些特殊幼儿的行为事件,以便日后做分析。

轶事记录法对于教师的作用轶事记录法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

对于教师的作用:

(1)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孩子出现某些行为的原因。

(2)帮助教师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及学到的东西。

(3)帮助教师确认促进孩子各方面进步的主要因素。

(4)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个性特征,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干预。

轶事记录法的观察动机是什么

轶事记录法的观察动机是吸引观察者的注意答案。轶事记录法的观察对象主要是从观察者感兴趣的偶发事件、或者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中选取,这些事件中的幼儿往往能够吸引观察者的注意答案。

轶事记录法的范例是什么

轶事记录:

上午,大班室外活动课。教师A带领大班在建筑角活动,小班小朋友也加入。许多人在走积木桥,亮亮插队并推操前面的小朋友,把他们一个个推下积木桥。

一个小班的女孩摔到了膝盖大哭起来。教师A拉住还在插队推小朋友的亮亮:“就没见过你这样的孩子!那么大人了还欺负小朋友,丢不丢人!”揪住亮亮的衣服,把他拎到一边,亮亮仍挣扎着踢打老师。教师A把他关到了教室后的休息室里。

应用指导:

教师运用轶事记录法将教育过程中发生的有意义的行为、事件记录在教育笔记上,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促进其成长进步﹔了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便改进。

轶事记录法可以是有主题的,例如,有人专门研究儿童的模仿行为,可以将儿童最喜欢模仿哪些成人的行为和如何模仿记录下来。也可以是没有主题的,例如,观察者运用轶事记录法观察记录某个特定儿童,积累有关他的一些典型事例或异常的行为事件的资料,留待日后进行分析研究。

轶事记录法的范例有哪些

轶事记录是较为简短容易的观察记录方法,是观察法的延伸。

观察者在日常生活情境下,对幼儿自然表露的行为进行原始、真实的记录,以便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幼儿提供更适宜的帮助与指导。

一般来说,轶事记录并没有统一的格式规定,观察者可以自行设计方便记录或利于将来分析的表格。总的来说,只要根据观察目的,并按照一定的观察程序和记录要领,便可设计出适合且方便使用的表格。

观察者只要认为重要的或觉得有趣的幼儿行为,都可以随时随地记录下来。记录的时间通常是在行为的事后,正由于它的简单方便及事后记录,非常适合我们的使用,轶事记录往往能掌握重点,记录到精要的数据。

新乡市紫郡幼儿园幼儿轶事记录观察

时间:2015年4 月27日

开始时间:上午10:02

地点:草莓三班

结束时间:上午10:20

儿童数量:全班小朋友

成人数量:5

幼儿姓名:柴子皓

年龄:4岁

记录人:郭正强

环境:幼儿园班级内,准备“六一”节目排练,所有小朋友站好自己的点点上,老师在前面教动作。

目标:观察记录棒棒对待喜欢与不喜欢活动的自我控制能力。

观察记录:棒棒平时是比较活泼好动的孩子。

棒棒站在第二排拍左面的位置,比较显眼。

教到一个向上伸手的动作,老是强调手伸直,棒棒自己站在那里发愣,不做动作,看着别人,一名教师过来提醒他看老师的动作并学习,他看看老师,扭动了一下身子,手抓住衣角低头;老师用手抓住他手把手教他,他任由摆布,双手不用力,胳膊被伸直,手腕低垂,然后老师给他说什么,他自己做动作,双手无力的摆动。

教师走开,他又愣在那里不动。然后看到一个小朋友去上厕所,马上跑着跟上去。10:10左右,幼儿喝水休息,棒棒很快喝完水,然后绕着教室跑圈,又被老师看到并教导,她挣脱老师的手继续跑,很兴奋。15分时再次集合练习,又恢复到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分析:棒棒平时是比较活泼好动的,但是在让排练舞蹈时心不在焉,以行动表示自己的不满,但是这耽误了幼儿集体活动的进行,说明棒棒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影响了他自己与集体的社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