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死如归的人物(历史上有哪些视死如归的人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历史上有哪些视死如归的人

毛主席的夫人杨开慧就是视死如归的伟大女性。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面对死亡时,真的会有完全不怕死的人吗你怎么看

蝼蚁尚且贪生,是人都会珍爱生命。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面对死亡怕是没有用的。例如天灾人祸的降临,并不会因为谁怕就能躲避,谁不拍就会如期而至,而是人人平等。即然怕没用,何不大胆的迎难而上呢?

当然,像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人物,他们是不怕死的。因为在他们都具备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他们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死亡对于他们来说是重于泰山的。他们的牺牲换取了人民的幸福。在目前的疫情面前,那些逆行的医务人员和人民解放军面对死亡英勇向前,他们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挽救大众的生命,他们在踏上逆行的征程时,就已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他们不怕面对死亡。

你知道的中国的“超级英雄”有哪些

  • 你知道的中国的“超级英雄“有那些?远代和近代的知名著名的都让他们说了,我就不说了,我还是说说在这次疫情疫战线那些默默无闻我认为他们才是现代中国的“超级英雄”那就是伟大无私奉献的环保工作人员和和白衣天使医护工作人员。

这次疫情来的突然,让人措手不及,易感染,而且高风险,稍微不注意,就会有感染,可我们可爱的白衣天使和环卫工人都沒有一个打退堂鼓,半路不做的,记得我看到画面他们全身湿透,当看到环卫工人不怕感染将一袋袋病毒垃圾处理时,那些画面久久在我脑海盘旋,虽然他们干的事没那么惊天动地,可就是这小事情才能衬托人的“超级英雄”本质,没邀功,没得利,静静地干着伟大的工作,他们在这次疫情中的辛苦远远超越了本职的范畴,护士,环卫工人基本都是高危接触,我个人认为他们是现代版的“超级英雄”

我们应该大力提倡鼓舞,更多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出现在“超级英雄”的舞台,是他们的无畏无惧救死扶伤,是他们把一个个病毒垃圾袋处理,才能让我们今天享受美好的生活,尊重爱戴他们是我们每个公民应该最应该做的事情。

有哪些历史人物晚节不保

有个开国元勋,为革命牺牲六位亲人,功勋赫赫,毛泽东却批示此人永不启用,而后更是批评此人不可救药。

他是什么人,为何惹得毛泽东如此震怒?

他就是戴季英,是革命时期的高级干部,劳苦功高的开国元勋,为新中国成立做出过伟大的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

可毛泽东为何要将戴季英彻底打入冷宫呢?

毛泽东批阅文件

01

革命青年

戴季英(1906年-1997年),又名戴继英,湖北黄安(今红安)县北、鄂豫交界的七里坪戴世英村人。

和很多开国元勋不一样的是,戴季英家庭条件比较富裕,先后就读于武汉启黄中学、以及董必武、陈潭秋创建的武汉省立第一中学。

而且他的父亲戴寿云,是一个开明知识份子,和董必武相交莫逆。

因此,在董必武等人的影响下,戴季英很早就接受了革命思想,是武汉三镇知名的爱国学生运动领袖。

戴季英

1926年7月,年仅20岁的戴季英加入共青团,1927年2月,作为武汉第一中学的进步学生,戴季英光荣入党,投身革命洪流。

1927年6月,戴季英被委以重任,回到家乡发动农民运动,担任黄安县委委员、代书记。

1927年9月,黄安、麻城爆发了著名的“九月暴动”,

11月13日,黄麻起义爆发,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

戴季英任起义总指挥部成员兼任七里区农民义勇队总指挥,是黄麻起义名副其实的核心领导成员。

黄麻起义是一次重要起义,参加过黄麻起义的开国将军有26位之多。

分别有2位大将:徐海东、王树声;6位上将:许世友、陈再道、王建安、王宏坤、周希汉、周纯全;7位中将:刘飞、吴先恩,詹才芳、徐深吉、张仁初,秦基伟、张才千。

因这次起义的影响而参加红军的红安籍、麻城籍、黄陂籍开国将军,更是多达125位。

11月18日,大别山地区第一个红色政权——黄安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并组建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

值得一提的是,起义军攻克黄安县城后,县城有名的书法家吴兰陔先生非常高兴,即挥毫写下了一副对联,对联写道:

痛恨绿林兵,假称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

光复黄安县,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

此联对仗工整,巧妙地嵌入了“绿、青、白、黑、赤、黄、碧、紫、苍、红”十个表示颜色的词,感情浓烈,又十分贴切地描绘了当时的形势和人民革命的激情。

这是第一次将我党领导的军队称为“红军”。

02

红军领袖

不久,由于敌我实力相差悬殊,黄麻起义失败,鄂东军在黄陂山区进行游击战斗。

1928年春天,鄂东军改编成第七军,吴光浩任军长,戴季英任军委委员,来说开辟鄂豫边区根据地。

1928年5月,戴季英任黄麻县委书记,地方武装部队总指挥。

在创建根据地过程中,戴季英积极发动农民参加革命,鼓舞年轻人加入红军,为红军发展和根据地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0月,戴季英任鄂东特委委员,后任鄂豫边特委候补委员。

1931年,鄂豫皖省委成立,沈泽民(1900年—1933年,著名作家矛盾之弟)任省委书记,戴季英任委员,是沈泽民重要的军事助手。

1932年4月,戴季英担任红四方面军二十五军七十四师政委(师长是汪明国,副师长是张成功,这个级别1955年授勋中将起步),参加第四次“反围剿”,第四次“反围剿”后,戴季英留在鄂豫皖进行斗争。

11月29日,七十四整编,戴季英继续出任师政委,而师长正是徐海东大将。

徐海东大将

1933年4月8日,戴季英因为表现出色,升任红二十五军政委、七十四师政委,兼鄂东北游击总司令,是鄂豫皖根据地主要领导人。

1934年11月,由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进行了举世瞩目的长征,红二十五军也进行长征,长征前部队进行整编,戴季英兼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

1934年12月10日,红二十五军进入陕西,随即建立了鄂豫陕根据地,戴季英任鄂陕特委书记、鄂豫陕省委委员。

1935年9月15日,戴季英领导的红二十五军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在延川永平胜利会师。

会师后,戴季英任陕甘晋省委常委,西北军委保卫局局长,是陕北红军主要领导人。

在此期间,戴季英身先士卒、亲历险境、鼓舞士气,与战士们共甘共苦、忍饥挨饿克服了很多困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谓是战功赫赫。

尤其是“郭家河战斗”、“潘家河战斗”、“独树镇”等战斗戴季英指挥非常英勇,素有“战将之风”的美誉。

更值得敬佩的是,戴季英为了革命牺牲很大,父亲被国民党活活烧死,母亲吴氏被当地土豪打死,戴季英有弟兄五人。除戴季英外,其余四个兄弟全部为革命牺牲。

03

民族英雄

抗日战争爆发后,戴季英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副司令员。

这是什么概念呢?

新四军成立初期,下辖4个支队和1个特务营:

第1支队陈毅任司令员,傅秋涛任副司令员;

第2支队张鼎丞任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员(后粟裕接任);

第3支队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兼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员;

第4支队就由高敬亭任司令员,戴季英任副司令员。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戴季英和粟裕、谭震林等开国将军是一个级别的。

1939年5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张云逸任总指挥,徐海东任副总指挥。

6月,高敬亭被冤杀,徐海东兼任第四支队司令员,戴季英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两人再度合作,在徐海东病重期间,戴季英还担任过代司令员。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