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怎样做才有可能光复他的大燕国?蜀汉最有希望光复汉室是在什么时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怎样做才有可能光复他的大燕国

慕容复无论怎么做都无法光复他的大燕国,因为他处的时代确定了他无法光复燕国。慕容家的大燕国是指五胡乱华时期鲜卑族慕容部所建立的燕国,史称前燕国,存在时间为337年-370年年,灭于前秦国。慕容复生活的时代是北宋仁宗时期,距离前燕国灭亡已经过去了七百余年了;当时北宋、辽朝、西夏、大理、吐番五国并立,五国之间的平衡并没有被打破,不具备裂土分疆的条件。

前燕国统治地区包括今天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辽宁各地一部分,主要统治范围还是北方地区。慕容复如果要光复前燕国,那么他的对手就是辽朝,很明显造辽朝的反比造北宋的反更加艰难,辽军比宋军强大太多了。因此慕容复家族的计划是在江南地区起事,先建立一块根据地,再向北收复失地,恢复前燕国的领地,甚至再次统一中国。北宋仁宗是一位出名的圣君,在他的治下,北宋内部稳定,想要造反难度也大。

慕容世家居住在江南燕子坞,虽然在武林中颇有名气,但是要领千军万马征战沙场,慕容世家还是力有不逮。纵观历朝历代的建国历程,莫不是在动荡之中起事,他们或是军阀世家,或是一代人杰枭雄。慕容复处在和平时代,没有造反的大势,他作为一名武林高手,也不具备领兵打仗的才能。燕国灭亡七百余年了,鲜卑族早就融入汉族了,慕容复造反也没有什么资本。

慕容复的父亲想挑起辽国与北宋的战争,然后从中获利,结果失败而终。北宋立国后,除了前几十年跟辽国交战外,后面两国都保持了和平,辽国还是被金国攻灭的。江南地区是北宋的腹心之地,防范一直都十分严密,尽算是方腊起义,也被北宋成功镇压了。方腊借助明教的势力起事,尚且不成功;更不要说慕容复家族一支孤军了。

时势出方略,大势定长策!慕容复就算当了武林盟主,当了西夏驸马,当了大理国主,他也无法光复他的大燕国。根据后来的形势可知,金人崛起百年后衰亡,然后是蒙古纵横天下,鲜卑人的雄风早就成为历史了。

蜀汉最有希望光复汉室是在什么时候

魏蜀吴三国都有统一天下的理想,尤其是魏蜀两个国家,更是视对方为死敌。蜀汉喊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口号,对魏国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征伐。那么,蜀汉的这些努力到底有没有希望,在什么时候最接近成功呢?

一、无惧艰险的刘备君臣。

在三国之中,蜀国是先天条件最差,事业起步最晚,获得根据地最晚的国家。正是因为先天条件的不足,制约了他们的发展。但是刘备君臣有着坚忍不拔的精神,他们不畏艰险,依靠自己的努力闯出了一条出路,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

刘备作为蜀汉政权的创建者,他有着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军事能力。史书说他有高祖之风,知人善任。这在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刘备没有强大的家族势力的支持。在他没有起兵的时候,团结了一大批拥护者,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在这些人中,有着当世名将关羽、张飞。不过与他的榜样刘邦相比,他的团队中却缺乏像萧何、张良那样的人物。

这使得刘备在中国北方的征战中,虽然能够依靠自己的军事才能夺取根据地,却因为没有治国理政和运筹帷幄的人才守不住基业。最终他对曹操甘拜下风,率领部下到荆州躲避。在荆州他得到了喘息之间,痛定思痛之后,他开始注重招揽人才,健全自己的团队。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并且确定了《隆中对》的战略方案。有了诸葛亮的加盟后,刘备的实力获得了迅速发展,成为一支可以夺取天下的力量。在经过赤壁之战后,刘备夺取荆州在江南的四郡作为根据地,开始专心致志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刘备向孙权借来了南郡,随后入川夺取了益州。在解决了湘水之争,暂时稳住东吴后,刘备又发动了向汉中的攻击。在夺取汉中后,刘备派刘封、孟达夺取上庸,他的势力达到了顶峰。他进位汉中王,大肆封赏群臣,并且大兴土木,准备下一步的北伐。

但是在这个时候,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关羽在战役初期利用汉水泛滥的机会,水淹七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可是在接下来的荆州之战中,关羽遭到了曹操和孙权的夹击,兵败身亡,丢失了荆州。在随后的夷陵之战中,蜀汉再遭惨败,至此蜀汉准备用以北伐的两支主力军几乎全军覆没。

虽然在诸葛亮接受托孤后,稳定了蜀汉政权。他重新建立新军,并亲自率领发动北伐。但是曾经元气大伤的蜀汉与曹魏的实力差距过大,诸葛亮竭尽全力也无力回天。经过五次北伐,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营,也没能实现理想。失去了优秀的将帅的蜀军,也失去了胜利的希望。最终,蜀汉成为三国中最早灭亡的国家。

二、蜀汉最接近成功的时刻。

我们知道,刘备集团是一心想要夺取天下的。他们以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为号召,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四处扩张势力。在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后,为刘备制订了《隆中对》战略方案。那么在什么时候,刘备集团离成功的目标最近呢?

如果我们看蜀汉政权的形成过程,就会发现这个时刻始终没有到来。这是因为关羽的襄樊之战,破坏了《隆中对》的战略方案,使得那个决定性的时刻到来时,蜀汉已经没有实现它的条件了。这个时刻就是诸葛亮说的那个“一旦天下有变”的时刻。

诸葛亮所说的那个左右时势的变故,只有汉献帝禅让和曹操去世两个重大变故。曹操早有篡位之心,他为此仿效王莽,给自己晋位王公并加九锡。如果他走出最后一步,逼汉献帝禅让帝位给自己,是谁都无法阻止的。

不过此举也会引发社会的动荡,给曹操的统治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曹操以奉天子以讨不臣的名义来发号施令,自然要把自己装扮为汉朝的忠臣。他身居汉相的高位,处处宣扬自己对汉朝的忠诚。他的这种举动,迷惑了包括荀彧在内的许多人,他们团结在曹操身边,为汉室效力。

如果曹操撕下这层伪装的面具,逼汉献帝禅位,大家就会看清他的真面目。那些对汉朝还抱有忠诚之心的人们,会变成曹操的对立面。这就使得曹操陷入孤立,让刘备、孙权坐收渔利。狡猾的曹操是不会做着这种取虚名而得实祸的事的。因此,他才会拿着孙权劝他称帝的信说,孙权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烤啊。

这样,诸葛亮所说的那个变故,就只剩下曹操去世了。其实在当时,无论是刘备阵营,还是曹操阵营,大家都有着一个共识。那就是在那个时代,刘备的军事才能仅次于曹操。曹操阵营之中,除了曹操没人是刘备的对手。

刘备和曹操的手下打过很多次交道,他们大多都是刘备的手下败将。在博望坡,刘备就打败了曹操手下第一大将夏侯惇。在汉中之战前,法正为刘备分析,就指出汉中曹军将帅的能力不如刘备等人。果然刘备出兵汉中,就击杀曹军主将夏侯渊,让曹军险些全军覆没。

刘备对此也十分清楚,他就曾经对打败的曹军将领刘岱、王忠等人说,像你们这样的将领就算来上百个都不是我的对手,如果是曹操亲自前来,结果就不可知了。而曹操对刘备的评价则是,刘备堪称我的敌手,只是他得计稍迟而已。

因此诸葛亮在《隆中对》里分析天下大势的时候,就指出曹操发展到今天的实力,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天时,也有他个人的谋略因素在内。对于曹操,是不可以与他争锋的。这也婉转的批评了刘备与曹操之间的军事能力差距。

因此,诸葛亮的意见就十分明显了。那就是不和曹操死打硬拼,而是一方面对他进行防御,一方面尽快的发展自己的势力。等到跨据荆益之后,就厉兵秣马,等待曹操去世的消息。一旦曹操去世,就可以趁着曹魏内部一片混乱的机会,分兵两路北伐,一统天下。

诸葛亮的这个战略方案是可行的,有很大的成功可能。在曹操去世的时候,曹魏内部就发生了动乱。当时曹操最倚重的青州兵,就认为天下马上就要大乱。他们不听从上级的指挥,敲着鼓擅自离去。如果刘备这个时候发动北伐,面对军事能力不如自己,内部一盘散沙的敌人,获得胜利应该易如反掌。

但是令人惋惜的是,当曹操去世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刘备的北伐却无法发动了。这是因为关羽在前一年的荆州之战中遭受了惨败,荆州丢失,关羽和他的那支从荆州出发北伐的主力军已经全军覆没了。这使得刘备面对一片大好形势无法利用,只能望洋兴叹。

如果在刘备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实现以后,关羽忠实地按照《隆中对》的方案行事,老老实实地死守荆州,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但是关羽被同僚的战绩所刺激,再加上经不住当面有利战机诱惑,发动了襄樊之战。虽然在战役中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是最终遭到了曹操和孙权的夹击,人地两失。

当时的曹操已经病入膏肓,他从汉中撤回时,已经行动困难。由于他的病重,使得汉中的军队撤退缓慢,大军长时间滞留关中,无法救援襄樊。在到达襄樊前线的时候,曹操身体虚弱到了出入乘辇的地步。在关羽兵败被害后,曹操接到了

微信